|
通史 》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
1 東北地區的統一
葛劍雄 Ge Jianxiong
建立清朝的愛新覺羅傢族是東北女真人部落的一支,屬於明朝建州衛的一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在今黑竜江依蘭縣一帶設置建州衛,永樂十年又設建州左衛,以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為指揮使,後升為都督僉事和右都督。建州衛和建州左衛幾經遷徙,最後移置於今遼寧渾河支流蘇子河流域。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明朝又增設建州右衛,與建州衛、建州左衛合稱建州三衛。
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和十一年,明朝兩次討伐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gǎo搞〕及其子阿臺,努爾哈赤的祖父、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叫場(覺昌安)和父親、建州左衛指揮塔失(塔剋世)均充當明總兵李成梁軍的嚮導,在後一次戰役中在古埒城(今瀋陽市鼓樓村東北)遭明軍誤殺。為表示撫慰,努爾哈赤被任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同年,努爾哈赤起兵攻打曾協助明軍的蘇剋素護部首領尼堪外蘭,報父祖之仇。在此後的11年間,努爾哈赤先後攻取或招撫了渾河流域和佟傢江流域的棟鄂部、渾河上遊的哲陳部、哈達河上遊的完顔部、鴨緑江部、長白山北麓的珠捨裏部和訥殷部。到1593年(明萬歷二十一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接着,努爾哈赤開始進攻海西女真的扈倫四部,1598年(明萬歷二十六年)徵服安楚拉庫路,開始經營東海諸部。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東)稱汗,建金國,史稱後金。不久又徵服了葉赫河流域的葉赫部,於是扈倫四部全部歸屬後金。後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興兵反明,接連大敗明軍。以後後金不僅不斷攻占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據點,還多次越過長城,威脅北京,最南曾攻至徐州附近。天命九年,蒙古科爾沁部投降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出兵滅蒙古察哈爾餘部。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位,改國號為清。接着又徵服了索倫諸部,並完全吞併了東海諸部。到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清朝的疆域已經擴大到明長城以北,包括今內蒙古、東北三省和俄羅斯北至外興安嶺以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薩哈林島(庫頁島)間的地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 引言 | 2 疆域何所指 | 3 疆域種種 | 二 走嚮統一的漫長歷程:先秦時期 | 2 商朝 | 3 西周 | 4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 | 三 中原王朝疆域的擴大和穩定:秦漢時期 | 1 第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 2 西漢初的睏境 | 3 漢武帝的開疆拓土 | 4 匈奴和其他邊疆政權 | 5 東漢的疆域 | 6 邊疆諸族的內遷和擴張 | 四 長期的分裂和短期的統一:三國至南北朝 | 2 亂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國的興衰 | 3 對峙中的穩定:北方的統一和再分裂 | 4 北方的局部擴展和南方的退縮 | 五 從大統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時期 | 2 空前的開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 3 強盛後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後的疆域 | 4 邊疆政權的消長 | 5 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 六 分裂的延續和結束:宋、遼、金、元時期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