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俄罗斯小说   》 第33节:诚实的小偷(8)      Su Chang

  ‘不喝点儿吗?’
  ‘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我……再也不喝了,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怎么,你是完全戒了,叶梅利亚,或者只是今天不喝?’
  他没做声。隔一会儿我见他把头搁到手上。
  ‘你怎么啦,叶梅利亚,是生病了吗?’
  ‘是的,不太舒服,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我把他扶上了床。一看,真的不妙:头发烧,全身像生热病似的打战。我在他身旁守了一天;晚上情况变得更坏。我把黄油和葱同克瓦斯拌在一起,再加了点面包。然后我说:‘喝点面包渣汤吧,这样可以好些!’他直摇头,说:‘不,我今天不吃饭了,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我给他沏了茶,把老婆子也忙得精疲力尽——但一点不见好。唉,我想,真糟糕!第三天一大早我去找大夫。我认识一位名叫科斯托普拉伏夫的医生。我早先在鲍索米亚金老爷家做事时就同他相识,他给我瞧过病。他来了之后看了看,说:‘情况不好。本来已经用不着叫我来的。唉,只能给点药粉吃吃。’我没有让他服药粉,以为大夫只是说着玩的;转眼到了第五天。
  先生,他躺在我面前奄奄一息。我坐在窗台上,手里做着针线活。老婆子生起了炉子。我们都默不做声。先生,为了这个酒鬼我的心都快碎了,仿佛我在给亲生儿子送终似的。我知道叶梅利亚现在仍望着我,我早上还看见:他硬撑着想说什么话,但又不敢说。后来我又瞧了瞧他;这个可怜的人两眼满含着不可言状的痛苦,他一直望着我,我还发现:我一瞧他,他就垂下眼睛。
  ‘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怎么了,叶梅利亚?’
  ‘要是把我那件大衣拿到市上去卖,能给不少钱吧,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唉,我说,不晓得能给多少。也许能给三个卢布,叶梅利扬?伊里奇。’
  倘若真的送去,谁也不会出什么价钱的,反而会遭到嘲笑,这种倒霉的破烂还拿来卖。刚才我那么回答,也只是由于了解这个人的怪脾气,说着安慰安慰他罢了。
  ‘我也是这么想,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会出三个银卢布的;是呢子大衣呀,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呢子货,三个卢布不太贱了吗?’
  ‘不知道,’我说,‘叶梅利扬?伊里奇;如果你愿意送去,当然一开口可以要三个卢布。’
  叶梅利亚沉默一会儿,又喊道:
  ‘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还有什么事,’我问,‘叶梅利扬努什卡?’
  ‘请您在我死后把这件大衣卖了,葬我的时候也用不着它,我这么躺着就行。那是件值钱的东西,对您也许还有用处。’
  先生,顿时我的心都揪了起来,话也说不出来。我知道临终前的痛苦已攫住他了。我们都不做声。这样过了一小时。我又瞧了瞧他:他老望着我,但一碰到我的视线就垂下两眼。
  ‘我说,您不想喝点水吗,叶梅利扬?伊里奇?’
  ‘行,上帝保佑,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我把水递过去,他喝了一点儿。
  ‘多谢您了,’他说,‘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还需要什么吗,叶梅利扬努什卡?’
  ‘不,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什么也不需要;我想说……’
  ‘说什么?’
  ‘这个……’
  ‘这个什么,叶梅留什卡?’
  ‘那条裤子……这个……是我从您那儿拿走的……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唉,我说,上帝宽恕你,叶梅利扬努什卡,你这个不幸的人,多不幸呵!安息吧……’先生,我自己也喘不过气来,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我掉过身子呆了一会儿。
  ‘阿斯塔菲?伊万诺维奇……’
  我眼看着叶梅利亚想对我说什么。他自己抬起身子,使着劲,嘴唇翕动着……突然他满脸通红,望着我……我突然看见:他脸色又开始变白,越来越白;一下子就完全消瘦下去;他把头往后一仰,吐了一口气,这样就归天了……”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俄国乃至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出身于一个军医家庭,早年就读于彼得堡中央工程学校,毕业后短期任职随即专心从事创作。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作品棗书信体中篇小说《穷人》问世,诗人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了。随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有《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等一系列作品发表。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活动,因此获罪,被判死刑,临刑前突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十年流放生涯结束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惊人的毅力重返文坛,发表了《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不朽巨著。
  【专家点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于其他俄国文豪可以衣食无忧潜心创作,他卖文为生、四处举债、长期贫困。这决定了他的作品往往都是在仓促急迫之中完成,语言显得并不精妙考究。然而,正是长期的底层生活,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最下层“被侮辱与损害的”人有真正刻骨地体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分析,尤其是对人物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他将人物灵魂深处的激烈搏斗,形而上的思辨和对宗教情怀的依恋紧密结合在一起完美呈现给读者,为此他有时甚至诉诸非理性的直觉和意识流手法,因此被欧美不少现代主义者奉为前驱。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的评价,历来非常具有争议性,特别是他的宗教哲学指向。但对他在艺术方面难以企及的成就,同时代的和后来的无数名家几乎都予以肯定和赞颂。高尔基在严厉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观点的同时,一再称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并说“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诚实的小偷》是一篇特写性的短篇。整篇作品以转述和对话构成,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别爱用的方式。它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同层次人物的心理:叙述者(写笔记的不知名的作者)、房客阿斯塔菲?伊凡诺维奇、酗酒的叶梅利扬?伊里奇,当然还包括阿格拉菲娜,甚至还有只是短暂出现的小偷。
  小人物的主题再次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的对象。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底层社会生活的人,而小说的焦点是一个酗酒的老人,一个在卑污的生活中无可挽回地堕落,却最终没有失掉善的人。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个原本善良老实的人,也撒谎甚至偷窃呢?是贫困?酗酒吗?而这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又是什么让他无力自拔呢?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追问社会、追问人性,每个读者也在追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1节:驿站长(1)第2节:驿站长(2)第3节:驿站长(3)第4节:驿站长(4)
第5节:驿站长(5)第6节:外套(1)第7节:外套(2)第8节:外套(3)
第9节:外套(4)第10节:外套(5)第11节:外套(6)第12节:外套(7)
第13节:外套(8)第14节:外套(9)第15节:外套(10)第16节:外套(11)
第17节:白净草原(1)第18节:白净草原(2)第19节:白净草原(3)第20节:白净草原(4)
第21节:白净草原(5)第22节:白净草原(6)第23节:白净草原(7)第24节:白净草原(8)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