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谁又能想到,即便他们夫妻做了如此大胆而且周密的安排,青州的文物最终仍未能保全!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距离第二年开春不远的时候,处在动荡局势中的青州忽然发生兵变,青州郡守曾孝序派遣手下将官王定去平定兵变,结果兵败而归。曾孝序严厉督责他再次出战,否则以军法处置。王定狗急跳墙,发动手下败兵倒戈反击曾孝序,曾孝序父子惨遭叛军杀戮。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收藏在青州的文物“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金石录〉后序》),即十余屋的文物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了。李清照虽无力保全这些文物,但值得庆幸的是,她还是尽其全力地保护了部分最珍贵的文物。赵明诚曾在《蔡襄〈赵氏神妙帖〉跋》中对这件事有清晰的记载:“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余以二百千得之。去年秋西兵之变,余家所资,荡无遗余。老妻独携此而逃。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赵明诚说这本《神妙帖》本是自己花费了二十万钱从东京章氏人家购买来的,兵变发生之后,青州家中所有的贵重物品全都荡然无存,老妻逃出时,惟独携带着此帖。后来李清照乘船南下,经过镇江之时,又遭遇强盗的抢掠,只有这幅字帖保存完好无损,赵明诚不禁感慨,这定是有神明护佑!
大批的文物虽然葬于战火,但李清照总算完整地保存了《神妙帖》等极其珍贵的文物,总算在与丈夫分离、历经重重劫难之后再次团聚。这在日趋混乱的岁月中是最为珍贵的!
此时赵明诚的身份已经是江宁知府。依循古制,父母死后,子女本须按礼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宋时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但以当时危难的政治形势而论,显见无法执行此种惯例。北宋灭亡,大批官员不是被掳至金国,便是滞留在北方,甚或死伤。刚刚即位的宋高宗,在金兵的追击下,一路南窜,新建的南宋王朝,迫切需要大量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宋朝的时候,府是最高等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比州的等级要高。南宋时,全国共设置四十二府,而州则有二百四十多个。知府中最高的等级,如开封府这样的京府,知府为三品。而像江宁这样的次府,知府则为四品,至于一般州的知州就是五品。
当宋高宗逃至扬州之时,朝野上下普遍有一种论调,认为应当定都江宁,其原因在于:
一、江宁为六朝古都,有帝王之气,也具有都城的规模;
二、江宁是江南重镇,处在南北对峙的第一线,定都江宁,可以振奋举国抗金的决心;
三、即便不在江宁建都,但江宁在整个东南、江南地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
但像赵明诚这样一位不识军情政治的文物专家何以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其中有着许多因素。
首先,赵明诚兄弟有着宰相子弟的显赫门第,有着二十余年的官场履历,特别在当时,赵明诚的两位兄长,一位任秘书少监,一位任中书舍人,分居朝廷的要职;
其次,赵挺之、赵明诚父子与蔡京是政治宿敌,而蔡京则是宋高宗的政治对立面,因此宋高宗对赵明诚兄弟的关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再次,赵明诚先后担任过莱、淄等州的知州,也算是有多年郡守经验的官员,在这个多事之秋,任命如此一个笃实的官员也是无可厚非的。
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二人终于在江宁团聚了,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在江宁府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从现今可以掌握的资料来看,赵明诚虽然在此危机之秋担任江南重镇的郡守,但并没有因此停下收藏文物的工作。说来可笑,原来为了收藏文物,囊中羞涩,甚或典当衣物;就算后来薄有俸禄,但也是紧衣缩食、倾其所有来购置文物;如今做了重镇郡守,有钱有势,朝野上下颇有薄名,金石界中亦称翘楚,但却玉有微瑕,发生了“谢伋携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过江宁,明诚借去不归”一事。根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此图乃江南李后主故物。周谷以与其同郡人谢伋。伋携至建康,为郡守赵明诚所借,因不归”。谢伋为赵明诚一位表亲之子,曾带着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萧翼赚兰亭图》路过建康,结果这幅画自从被赵明诚借走后,就再也没有归还!这多少也算是权势压人、中饱私囊吧!不过,想想赵明诚对金石文物的那份长久痴迷,我们也就原谅他一次吧,毕竟,将这样名贵的字画交到他的手里,我们还是很放心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