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文革 》 折腾十年 》
第33节:成了有色人种
清秋子 Qing Qiuzi
我今天,已经明白了绝大部分人生道理。但有些事,即使明白也已经晚了,晚了!
远征水库后没有几天,苦难夏锄开始了。在农村里,春耕并不可怕,冬天也就是混工分,最可怕的活计只有两项,夏锄(老屯叫"铲地")和秋收(老屯叫"嘎地",就是"割地"之意)。夏锄时正是农历"夏至"前后,白天日照最长,在东北有16个小时,只要能看见苗,就得干。所有的地块,在一个半月内要锄三遍,才不至于杂草丛生,才能保证庄稼的营养。这"铲地",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老农们抡锄如飞,眨眼之间要把苗留下,草锄掉,所有的土还要松一遍,简直是武侠的功夫。没开铲之前,老屯们对铲地难度的描述,就吓得我们不轻。一开铲,果不其然,能把人累死。我们不仅抡不好锄头,也挺不了那么长时间。东北的地,都是大块儿的,一条垄,恨不能有三公里长,一眼望不到头,让你绝望到想死。
夏日炎炎,晒不了两天,我们就成了有色人种。老屯们都戴着尖斗笠,个个都成了大清兵。那尖斗笠,可是有讲究,是用麦秸编的,有空隙,能透风。他们嘲笑城里人劳动时戴的"蘑菇"草帽,说:"那叫啥玩意儿,王八盖子,闷死人!"是啊,到了农村,才知道,在老屯眼里,城里人基本都很蠢,就一点比乡下人强,那就是能够月月领公家的钱,而且还领得挺多。
这回蠢人的孩子们到乡下接受"再教育"来了,老屯们很解气,总要教训教训知青,城里人有多么蠢。夏锄一开始,蠢不蠢,立刻就很分明。老屯们走笔龙蛇,霎时就干出去半根垄。如果以北京的地理打比方,他们相当于已经干到"北二环"了,我们还在"南二环"穷追。
庞德海一伙道德堕落分子,这时候早就撕下了文明的画皮,一到地头,返过身来就"接"美眉。"接"就是帮着铲,三下五除二,两下里大会师。美眉们一个媚眼一阵笑,估计老庞他们那缅裆裤都要兜不住了。那边会师了,把我们几个雄性的,就那么撂在地半截,没人管。大帮人马一到地头就歇气儿,约有20分钟。等我们忙活到地头,人家早就另起一垄开干了。
这"铲地",着实让我们中有几个人"熊"了。
热,渴,累,漫无尽头。再怎么说是"炼青春",我们这也是童工啊。即便童工也不要紧,好处是可以不长成"豆芽菜",身体棒,但是,别给我们气受啊。
干了几天,我和老龚、家轩、小迷糊四个少爷秧子顶不住了。私下里就商量:"还干他娘个蛋!没拿我们当人,干也是白干。"
老龚有谋略,摸着上唇的一点点小黑胡说:"咱们得想办法,东甸子,不是咱们久留之处。你看老房他们仨,都玩了命了,他们是想进步。这么一整,咱们太孤立,得挪地方。"
小迷糊说:"我这就回家,看看能不能往长春附近转户。再怎么,也得离家近一点。"
我问:"你有啥办法?"
小迷糊说:"问问家里,乡下有没有亲戚。把咱们四个一块儿转过去,从头来,不在这儿受他妈的气。"
家轩说:"对,我也回家问问。"
老龚对我说:"咱们两家,在农村没亲戚,明天就去串户吧。找找同学,看哪儿能有机会安排咱们。"
第二天,我们就扔了锄头,再没捡起来。
那年月,知青在农村确实没出路。现在的少壮学者提起那时候,都牙恨得痒痒的,说是"集体无意识"。但是,他们死都不肯说一个真相,那就是,那时候是青年人最自由的时期。回城虽然没门儿,但是自由无比。"贫下中能"虽然说了算,但人民公社不强迫知青非得劳动,随你干不干。不干,就没工分。年终分粮的时候,要是工分值不够口粮钱,你拿钱买就是了。每人400多斤粮,是活命的,队长也不敢扣下。第一年,我们是国家包给粮食,吃喝不用愁,那两个卖命的工分,挣不挣,我们根本就不在乎。
不是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吗,那时候的插队知青,就生存在这最自由的"社会组织"中。贫下中农拿我们小少爷没办法,除了道德鄙视,他们没有强制权。这道德鄙视,就好比现在的人鄙视"包二奶",当什么用?照包不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幕 | 第2节:那场大折腾 | 第3节:恋爱意识在萌动 | 第4节:被上帝选中了 | 第5节:水灵灵的小丫头 | 第6节:高举伟大旗帜 | 第7节:农村第一夜 | 第8节:生活其乐无穷 | 第9节:清理阶级队伍 | 第10节:不是闹着玩儿的 | 第11节:天上掉馅儿饼 | 第12节:为生活所迫 | 第13节:连火都不敢生 | 第14节:给自己壮胆儿 | 第15节:山神爷保佑 | 第16节:文明的冲突 | 第17节:全场笑倒一片 | 第18节:与时俱进派 | 第19节:不要太肮脏 | 第20节:革命化的春节 | 第21节:英雄救美 | 第22节:祸从口出 | 第23节:早晚恶有恶报 | 第24节:好男不和女斗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