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竜臥紫禁城   》 第33節:第三章 "忽智忽愚"的一言堂(5)      李濤 Li Tao    薑曉東 Jiang Xiaodong

  站在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兩個例子的結論很明顯,前者正確,後者錯誤。楊廷和等人一致認為,將這兩個例子講給嘉靖帝,希望他能做出一個正確的决定。於是,毛澄將大臣們商討的結果擬成奏章,上呈給皇帝,並在最後附上:興獻王是明孝宗的弟弟,是皇上的生父,與濮安懿王事正好相似,稱明孝宗為皇考比較合適,改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凡是祭告興獻王及上諫於王妃,皇帝都要自稱為"侄皇帝",這樣正統、私親、恩禮都顧及到了,可以為萬世法。也就是說,大臣們要讓嘉靖帝認明孝宗朱佑樘為父親,而稱自己的生父母為叔父、叔母。
  可想而知,這樣一份奏摺呈交給一個性格固執的皇帝會有什麽結果。嘉靖帝勃然大怒,駁回奏摺再議,表示父母豈有說換就換的。不久,再議的結果出來了。大臣們依然堅持原來的意見,同時還辯解說,本朝歷來皇帝對藩親,在相應的情形下,都衹稱伯父、叔父,是不能加"皇"字的,而且自稱也都用"皇帝",後面不可加名諱;如今,皇上對興獻王可以稱"皇叔父大王",可以在"皇帝"後邊加自己的名諱,將興獻王與其他藩王區別開來,這已經是破例了。大臣們步步緊逼,嘉靖帝也不甘示弱,將此奏議再次駁回,要求禮部"博考前代典禮","再議以聞"。顯然,皇帝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與群臣鬥智鬥勇了,不出從前那口惡氣,誓不罷休。
  面對嘉靖帝的執著,楊廷和等人巋然不動,任奏摺一遍遍被駁回,始終如一。嘉靖不過也當真是個可憐的帝王,在他執政時期,時不時就會遭到文官集團的集體圍攻。大臣是始終不鬆口,嘉靖帝一氣之下將奏摺留中不發,堅决不同意廷議結果。皇帝一次次下旨,大臣則三番五次駁回,難怪嘉靖帝"常忽忽有所恨"。
  嘉靖帝見強硬並沒有起到威懾作用,索性想了一個煽情的計策試圖感動鐵石心腸的內閣大臣。他派了一名太監,跪在毛澄眼前磕頭,哀求"人孰無父母,奈何使我不獲伸"。這些話字字珠璣,感人肺腑,就是想喚起毛澄的惻隱之心。此外,皇帝還賞賜毛澄大量的金銀。結果還是讓嘉靖帝失望了,毛澄等人一直深受儒傢思想的熏陶,程朱理學的影響,倫理道德是他們畢生的追求與理念,絶對不可能放棄。像這樣皇帝嚮大臣求情,嚮大臣行賄的現象,恐怕衹有在明朝才能見到。嘉靖帝商議求情都試過了,無論是他涕泗不止,要"避位奉母歸",還是聲色俱厲地大叫"爾輩無君,欲使朕亦無父乎"都無濟於事。
  轉眼間,這場君臣之爭就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幾乎變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大臣們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視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再加上對朱程理學極端式地崇拜,導致他們可以不顧及自己個人的安危與皇帝一爭高下。嘉靖帝被文官集團壓得透不過氣,身邊唯一從王府陪伴自己的謀士也不幸病故,母親也還在千裏之外。在這個陌生的皇宮中,要獨自面對如此復雜的權力較量,對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的確有些不公平。嘉靖帝深陷在感情與倫理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他渴望有人能在這時拉自己一把。
  大臣們完全忽視了嘉靖帝此時心裏的空虛,仍然固守着嚴謹的倫理與皇帝分庭抗禮。然而此時有一個人看清了局勢,他瞭解皇帝此刻最需要什麽,於是伸出手準備將這個被文官壓得難以呼吸的新皇帝拉出來。當然,此人並不是單純地同情嘉靖帝,如果沒有利益的驅使,他絶沒有膽量與龐大的文官集團抗衡。這個人名叫張璁,一個半生都用在考取功名上的讀書人。在過去的20年中,他連續7次會試落榜。一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時來運轉,中了進士。這個時候,他已年近天命之年,進入仕途也不會有什麽發展。但是有人給他算命,告訴他不僅能中進士,而且還會天降"驟貴"。就是因為這個預言,張璁一直不知疲倦地在仕途中摸索。嘉靖帝即位後,與衆臣發生爭執,朝廷之上一片緊張氣氛。張璁在一旁默不作聲,他在觀察,想知道皇帝立生父為皇考的决心有多大。如果皇帝本身就不夠堅定,那麽此時出手一定會落個晚節不保。同時還必須精通禮法,掌握了充足的理論才能有力量與內閣首輔們對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1)
第3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2)第4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3)
第5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4)第6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5)
第7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6)第8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7)
第9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8)第10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第1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2)
第1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3)第1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4)
第15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5)第16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6)
第17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7)第18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8)
第19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9)第20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0)
第2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1)第2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2)
第2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3)第2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