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北京地理之王謝門庭 》
面塑藝術隨大衆審美不斷革新
佚名 Yi Ming
52歲的張寶琳是“面人郎”的弟子,自去年12月西城區政府在他傢客廳挂上“家庭藝術館”的牌匾後,登門拜訪者便絡繹不絶。近幾年,張寶琳將創作視角轉嚮人文,他為建國50周年大慶創作的大型主題作品《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群像》收羅了自先秦至民國的歷代文化精英,從老子、孔子、左丘明直到秋瑾、魯迅、柳亞子,涉及人物133個,創作時間長達兩年。
張寶琳說,為使人物造型、神態與服飾更趨嚴謹,他翻閱了大量所選名人的著作及畫册,對於老子、孔子等年代久遠的人物,還特地參照《中國歷代服飾》,與春秋戰國時的服飾相對應。照他的想法,如今大衆審美已上升到了新的層次,民間藝術不能固步自封,必須包容更深的人文內涵。
張寶琳追求面塑內容與題材的革新,其好友張俊顯則在面人的個頭與硬度上做起了文章。與普通的三寸面人相比,張俊顯的面人身材魁梧,十八羅漢、美猴王還是老壽星,身高都在20釐米左右,他說這樣便於更好地把玩。他還自創了一種絶密配方,能使一捏就碎的面人變得“金剛不壞”。為此,每年春節廟會他還拿出資金“懸賞”能捏碎其面人的勇者,但即使用錘子敲砸,張氏面人依舊完好,因此奬金至今無人領取。
記者將這些告知郎志麗,她的觀點是,衹要作品內涵不媚俗,任何形式的改變對北京面塑來說都是好事。如今她已過花甲之年,但也時不時地嘗試史努比、天綫寶寶等卡通形象。
希望民間手工藝都能“有嚼頭、適合消化”
在北京衆多民間老手藝中,面人與剪紙、風箏一樣最有人緣(或說群衆基礎最廣泛)、最有親和力,一提起來就倍兒精神。面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食物為原料,而所選取的面粉與糯米面又是北方人廚房必備原料。製作彩面的大致過程極為簡單:衹需將三份面粉與一份糯米面攪拌、和勻後蒸煮,在白麵中拌入“赤橙黃緑青藍紫”等廣告顔料,揉勻後裹上棉布備用即可。
捏面人的原料,尋常人傢足不出戶就能輕鬆備齊;所需主要工具如剪子、梳子、篦子、小刀等,不必翻箱倒櫃就能找到。從這一點上來說,捏面人與包餃子在理論起點上並無太大落差,衹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等簡單技法即可。
民間藝術若真能以大衆參與的形式回歸民間,乃民間藝術之大幸。面塑大師馮海瑞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小時候最難忘的是勞作課上捏面人的場景,老師讓捏個布老虎,幾十個小夥伴捏出來的絶對沒有重樣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路—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想象空間極其豐富。馮老又說,如今孩子們的玩具早已電動化了,衹需按個鈕就能操控,沒機會動腦動手了。
采訪過程中,也有藝人指出,面塑上手簡單,一周就能學會捏個孫悟空,但要做到形神兼備,沒有三五年做不到。老藝人的意思是,面塑藝術博大精深,要想攀上“金字塔之巔”絶非易事。但我們不妨來個逆嚮思維—若衹作為業餘愛好,不求達到大師級造詣,哪怕衹捏幾張“愛因斯坦的小板凳”也無妨,自娛自樂就好,若真能捏出個有模有樣的美猴王來當然樂瘋了。因為,衹有使金字塔的塔基更加牢靠,塔尖上才能站更多人。
進一步講,面塑藝術本身帶有獨特的趣味性,完全值得我們在傢偷着樂。譬如用不同顔色的色條揉成色棒,展開後即有彩虹效果,適合製作胖娃娃的七彩帽、戲劇武生蟒袍上的海水紋等;同時,包括泥塑在內的其他藝術門類,大多先塑形後着色,而面人一氣呵成,捏的時候已然五彩斑斕。退一步說,甚至和面、調色的過程也是一件讓人感覺輕鬆、舒暢的美差。
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這樣說:“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靨兒。”顯然,宋代面人可以食之,如今我們自然不必再暴殄天物,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希望,面人是“有嚼頭、適合消化的”。
● 民間記憶
“面人郎”在美國受到追捧
● 郎志麗(63歲,著名面塑大師郎紹安之女,6歲起隨父走街串巷捏面人)
去年下半年,我隨中國科技館組織的展團去美國進行為期4個月的面塑表演。這一趟走下來,感受最深的是國際友人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喜愛和尊重。現場表演捏面人時,觀衆不管買不買,離開時都會對我說一句“謝謝”,不少美國朋友還特地把我邀到傢中,讓我教他們的孩子捏小貓小狗。有一天,一位美國老太太興衝衝地走到我的展臺前,點名要我捏一個跳芭蕾的女孩,我憑印象捏了一個身穿天鵝羽毛短裙、兩腳交叉立地的小女孩。她轉了一圈回來看到我的作品時非常驚訝,雙手捧着生怕磕着碰着,她說是給小孫女的生日禮物。
新京报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四大名旦”光彩奪目 | 一出生就為達官貴人服務 | 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 | 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 | 賣得好的還是大師作品 | 講究人性與個性 | 從“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 | 玉器製作重在“琢磨” | 靠手藝吃飯(1) | 靠手藝吃飯(2) | 玉器行的工匠被稱為“先生” | 周末去動物園上寫生課 | 千年老手藝 | 足夠人琢磨一輩子的老手藝 | 在哈德門外很是熱鬧過一陣 | 繁榮過後尋找新的活法 | 等不到“遲來的愛” | 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藝人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2) | 編織宮廷藝術的錦綉“格律詩” | 昔日佈局穩重為皇傢專用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