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聲音與憤怒   》 第33節:朋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吶喊(5)      張鐵志 Zhang Tiezhi

  這再次說明流行樂史的辯證發展。當原來和青年文化緊密結合的搖滾樂完全被商業體製吸收、缺乏活力時,新的聲音、新的音樂形態就會爆發出來。然後當這些新音樂創造的英雄開始成為新搖滾巨星,當更多唱片公司要搭上風潮列車,也必然註定了這種新音樂的老化與死亡。歷史於是不斷輪回下去……
  Ⅳ.
  朋剋本來要成為一種意識與理念的形式,後來卻腐化成為一種風格或時尚。
  --RichardHell7
  1978年1月,"性手槍"進行了混亂的美國巡回演唱,途中JohnnyRotten突然離團,"性手槍"瀕臨解散。1979年2月,貝司手SidVicious在紐約切爾西酒店(ChelseaHotel)幹掉女友Nancy後,自己也挂掉了。
  1979年,衝撞樂團在推出劃時代的專輯LondonCalling後,逐漸遠離他們1976年出道時的生猛與粗糙
  朋剋作為一種革命運動,在1979年告終。諷刺的是,正是這一年英國朋剋的主要敵人保守黨代表撒切爾夫人上臺,開始了十八年的保守黨霸權。
  朋剋作為一種亞文化,本質上很容易在文化的復製/傳播過程中衹剩下各種表面符號--如皮夾剋和刺蝟頭,更何況朋剋的造型原本就是被VivienneWestwood設計出來的。8也無怪乎英國藝術電影導演賈曼(DerekJarman)認為,"國王路上那些自稱為朋剋的趕流行的無政府主義者",不過是同樣歲數的小布爾喬亞藝術學校學生所教唆出來的。
  檢討朋剋的衰退,JoeStrummer也說:"朋剋衹是另一種流行,它成為所有不應該成為的東西。"9
  不可否認,這場短暫卻永恆的朋剋革命雖然是青年亞文化運動,甚至是亞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教材,卻不是完全自發於當時的青年生活,而是經過藝術"掮客"的中介。朋剋的音樂元素和造型源自紐約──他們學習IggyPop和TheNewYorkDolls的音樂、舞臺爆發力,模仿Television貝司手RichardHell的刺蝟頭和破T恤,這股紐約的前衛藝術是在MalcolmMcLaren的轉介下,成功地讓造型變成流行,也讓"性手槍"成為情境主義(situationism)的行動藝術實驗。10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1)第2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2)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第4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4)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第6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6)
第7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7)第8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第9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第11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4)第12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1)
第13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2)第14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3)
第15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4)第16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5)
第17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6)第18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第19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第21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4)第22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5)
第23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