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一代才子錢鍾書 》
出國訪問(1978-1980)(1)
湯晏 Tang Yan
1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數十萬人喪生,毛澤東也在這一年9月去世。不久“四人幫”垮臺,鄧小平再度出山。當時的政策:對外開放,不僅是政治、外交、經濟、貿易,即使教育與文化也要交流。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派代表團出席1978年9月在意大利召開的歐洲漢學家會議。錢鍾書除參加了這個會議外,翌年,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復於1980年11月單槍匹馬“東徵”日本。
1978年在意大利召開的“歐洲漢學家會議”,前身是“青年漢學家會議”,每隔兩年或者三年由歐洲各國輪流主辦,1978年26屆年會由意大利主辦。地點在意大利北部白雲石山區旅遊勝地,一個名奧蒂賽依(Ortisei)的小城[1]。會議時間為9月3日至9月9日。參加這次會議的,除了歐洲各國(包括蘇聯及東歐)學者外,還有來自亞洲和美洲等地的代表,共計約150人。各地來的華裔學者大約十餘人。中國出席的代表計有團長許滌新(經濟)、錢鍾書(文學)、夏鼐(考古),丁偉志(哲學)及兩位翻譯共六人。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瞭解現代中國:問題與方法”。與會代表一共提出33篇論文或報告。範圍很廣,包括宗教、哲學、語言、文學、歷史、政治及經濟等專題。中國代表在會議上講題如下:
(一)夏 鼐:“近年來中國考古新發現”
(二)許滌新:“現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運用經濟規律的問題”
(三)錢鍾書:“古典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
(四)丁偉志:“儒學的變遷”
除了許滌新因講“經濟規律問題”而較多涉及政治術語外,其他三位所講內容,都還能保有純粹學術交流的態度,沒有慣用的八股文字,也沒有引用毛澤東思想。講詞為中文,但均譯成英文,印成小册子,分發與會代表[2]。
這次會議中最為人矚目的是中國代表團(因為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參加這種國際性會議)。在中國代表團裏最受人註意的是錢鍾書,因為他言談風趣,學問淵博,外語又好,在會議上他直接用英語演講,不是像外界傳說的用意大利文,但是他在演講中如果引用意大利作傢的話則用意大利文,其他引德文、法文亦然。他的開場白很動聽,他一開始即說他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如果說現代中國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濃厚,也許會說他是職業上的偏見,或誇大其詞。但他又提醒大傢,前不久,外國記者報導當《唐詩選》出版時,北京書店門口大排長竜購買此書的消息,證之他所說,洵非虛言。同時他又說,莎士比亞中譯本亦甚暢銷,這也可以說明“我們的興趣還包括外國的古典文學”[3]。雖然在當時“四人幫”已垮,冰層開始融化,惟“餘寒猶在”,像所有在大陸上出國訪問的人一樣,小心翼翼,錢鍾書亦不例外,他在會議上說,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主要傾嚮,是應用馬剋思主義來分析或評價個別作傢、作品和探討文學史的發展。不過他說主要的傾嚮不等於惟一的傾嚮,非馬剋思主義的、傳統方式的文學研究同時存在,但是均無代表性。[4]有人認為以馬剋思主義來分析或評價個別作傢作品,這是一種方法和觀點,要求每一個人都拿馬剋思主義的尺度來衡量作傢和作品,未免流於偏頗。[5]錢鍾書的演講,對馬剋思主義本身似未加以褒貶,衹是說明一種現象而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 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1) | 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2) | 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3) | 楊絳先生函 | | 引言(1) | 引言(2) | 傢世(1849-1910)(1) | 傢世(1849-1910)(2) | | 幼年(1910-1929)(1) | 幼年(1910-1929)(2) | 幼年(1910-1929)(3) | 父親錢基博(1887-1957)(1) | | 父親錢基博(1887-1957)(2) | 父親錢基博(1887-1957)(3) | 清華才子(1929-1933)(1) | 清華才子(1929-1933)(2) | | 清華才子(1929-1933)(3) | 清華才子(1929-1933)(4) | 清華才子(1929-1933)(5) | 青年講師(1933-1935)(1) | | 青年講師(1933-1935)(2) | 青年講師(1933-1935)(3) | 青年講師(1933-1935)(4) | 牛津(1935—1937)(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