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一代才子钱锺书   》 出国访问(1978-1980)(1)      Tang Yan

  1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数十万人丧生,毛泽东也在这一年9月去世。不久“四人帮”垮台,邓小平再度出山。当时的政策:对外开放,不仅是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即使教育与文化也要交流。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派代表团出席1978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汉学家会议。钱锺书除参加了这个会议外,翌年,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复于1980年11月单枪匹马“东征”日本。
  1978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汉学家会议”,前身是“青年汉学家会议”,每隔两年或者三年由欧洲各国轮流主办,1978年26届年会由意大利主办。地点在意大利北部白云石山区旅游胜地,一个名奥蒂赛依(Ortisei)的小城[1]。会议时间为9月3日至9月9日。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欧洲各国(包括苏联及东欧)学者外,还有来自亚洲和美洲等地的代表,共计约150人。各地来的华裔学者大约十余人。中国出席的代表计有团长许涤新(经济)、钱锺书(文学)、夏鼐(考古),丁伟志(哲学)及两位翻译共六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了解现代中国:问题与方法”。与会代表一共提出33篇论文或报告。范围很广,包括宗教、哲学、语言、文学、历史、政治及经济等专题。中国代表在会议上讲题如下:
  (一)夏 鼐:“近年来中国考古新发现”
  (二)许涤新:“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经济规律的问题”
  (三)钱锺书:“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
  (四)丁伟志:“儒学的变迁”
  除了许涤新因讲“经济规律问题”而较多涉及政治术语外,其他三位所讲内容,都还能保有纯粹学术交流的态度,没有惯用的八股文字,也没有引用毛泽东思想。讲词为中文,但均译成英文,印成小册子,分发与会代表[2]。
  这次会议中最为人瞩目的是中国代表团(因为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会议)。在中国代表团里最受人注意的是钱锺书,因为他言谈风趣,学问渊博,外语又好,在会议上他直接用英语演讲,不是像外界传说的用意大利文,但是他在演讲中如果引用意大利作家的话则用意大利文,其他引德文、法文亦然。他的开场白很动听,他一开始即说他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如果说现代中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浓厚,也许会说他是职业上的偏见,或夸大其词。但他又提醒大家,前不久,外国记者报导当《唐诗选》出版时,北京书店门口大排长龙购买此书的消息,证之他所说,洵非虚言。同时他又说,莎士比亚中译本亦甚畅销,这也可以说明“我们的兴趣还包括外国的古典文学”[3]。虽然在当时“四人帮”已垮,冰层开始融化,惟“余寒犹在”,像所有在大陆上出国访问的人一样,小心翼翼,钱锺书亦不例外,他在会议上说,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倾向,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或评价个别作家、作品和探讨文学史的发展。不过他说主要的倾向不等于惟一的倾向,非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方式的文学研究同时存在,但是均无代表性。[4]有人认为以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或评价个别作家作品,这是一种方法和观点,要求每一个人都拿马克思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作家和作品,未免流于偏颇。[5]钱锺书的演讲,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似未加以褒贬,只是说明一种现象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上海人民出版社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1)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2)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3)杨绛先生函
引言(1)引言(2)家世(1849-1910)(1)家世(1849-1910)(2)
幼年(1910-1929)(1)幼年(1910-1929)(2)幼年(1910-1929)(3)父亲钱基博(1887-1957)(1)
父亲钱基博(1887-1957)(2)父亲钱基博(1887-1957)(3)清华才子(1929-1933)(1)清华才子(1929-1933)(2)
清华才子(1929-1933)(3)清华才子(1929-1933)(4)清华才子(1929-1933)(5)青年讲师(1933-1935)(1)
青年讲师(1933-1935)(2)青年讲师(1933-1935)(3)青年讲师(1933-1935)(4)牛津(1935—1937)(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