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綉雲閣   》 第三十三回集錦村婦女遭害 落花渡竜子宣淫      魏文中 Wei Wenzhong

  正心子自升仙觀與三緘分手後,命復紫霞。紫霞問曰:“三緘之功,此時何若?”正心子曰:“功已得半,弟子引至升仙觀,與彼分身。彼到飛鳳閣中,遇曹真人賜以金丹,並及虛無圈、靈符等寶,已在蔡侍郎處收伏狐疑、狐惑!為附身弟子,同遊他方去矣。”紫霞曰:“而今銅頭鬼王在集錦村為害,可命三緘收之。”正心子曰:“銅頭鬼王非虛無圈所可伏也。師命三緘往收,必得雲衣真人賜以電光珠而後可。”紫霞曰:“師自知之。”正心子聞言,退入宮內。
  且說集錦居民好尚粉飾之華,婦女更甚,即家庭燕處,皆滿頭珠翠,錦綉纏身。夫冶容固所以誨淫,而豔服凝妝,又為誨淫之尤者。不但此也,鄉村樸質則祥瑞頻生,一涉粉華則怪異立至。集錦村頭婦女俱如妖如鬼,焉有不以鬼道鬼,而女鬼受其殃乎?所以銅頭鬼王官嵩山野𠔌逃出,竄入正氣莊內,為正氣所逐,邪不勝正。西奔東馳,遙見集錦村東集春山前,露出紅緑不正之色。鬼王常在山外逡巡不入,恐有惡妖霸占其中。
  俟查得內無妖踞,方敢入之。
  孰知是村俗尚,當夫春風和暖,男攜酒樽,女抱茶鐺,有踏青之遊。所遊雖不一處,惟集春山畔寬平廣阔,花木蕃蕪,每到春三,花開如錦,踏青男女鹹聚於斯。第見衆女雲集之時,飛花綴柳,雖然各有隊伍,總之團聚於一山,酒火茶煙,山崗遍布。凡市鎮之無賴子弟酷好邪淫者,皆不辭道阻且長,來此偷覘嬌女。風俗積久,遊人如市,甚有所買蘇杭珠翠以及果品之屬,亦皆射利而來。官宰知難禁之,但遇遊春,遣役於山後山前,稽查匪類。殊不知遊人雜沓,多有閨女私約男子奔逃異地,父母不以為羞,久之夫婦歸寧,尚且樂認姻婭。故村人號私約曰“山媒”,謂其婿曰“遊婿”,真所謂寡廉鮮恥、敗俗傷風之至極者。無怪乎邪氣聚而正氣失,正氣失而妖鬼覬覦焉。
  銅頭鬼王窺伺已久,乘此遊春之日,入山問視,美不勝收,心內欣然,思欲得閤村婦女而概淫之。轉思必獲一所定之區,令彼村人輪流獻媚,然後可如吾意。遂將妖風駕動,逐處窺覘。
  忽見一團女男,華麗為是山之冠。近前細視,下以綉花緑緞為左右欄圍村,上以紫呢作棚,遮卻天日。茶鐺酒樽,非金即玉。
  使婢數十,盡皆秀麗可人。中坐一少年,楚楚衣冠,趨承甚衆。
  鬼王不知為誰,但聞村人贊美者,群稱為杜侍郎公子。鬼王思之,彼既為宦傢子弟,大約閤村敬仰,吾欲得所棲止,附彼之身,傳說居民,於此立廟,其事不更易易乎。主意已定,遂近身旁,將公子魂逼出一穴,附體怒目,飛身上案,聲如顯應,吼稱:“吾乃鎮山之王,可將遊山士女傳齊,聽吾吩咐。”當命一人傳說:“杜公子為山王附身,爾合山女男速速近前聽諭。”一時男女齊集,如山似海,躬立棚外,側耳聽之。頃刻,內面山王大聲呼曰:“男女齊乎?”衆人應之曰:“齊矣。”山王曰:“爾村士女,歷年登山,遊春遣興,人人歸去,無災無害者,皆吾佑也。”男女聞此,大衆下拜謝恩。中有多言者,嚮山王而請曰:“閤村土民,還望山王賜以多福。”山王曰:“爾等冀吾賜福,須建一山王廟宇,裝塑金像,每逢遊春作會,以祀吾躬。”衆人答曰:“士民即於明日募化功果,建廟修龕。”山王曰:“如是準於今歲告竣,不可遲延。倘有誠吾為妖者,立彰巨雷。”言此,吼聲大震曰:“吾回天宮去矣。建廟之事,即速鳩工。”衆人唯唯,公子仰後一倒,片刻蘇來,問及左右曰:“吾棚中人何以濟濟如是。”左右以山王附體所言之事,詳細告之。
  杜公子歸,次日下柬,招飲村中豪華,募化錙重。一日之內,樂助者共計三千餘金。鳩工庀村,未至十月,廟已建妥,內塑一山王金像,森嚴可畏。演劇數日,迎神入廟,一切祈禱,應驗非常。凡得賜福之傢,無不感激其靈。不知山王先以福餌之,後加以疾。染疾者每具牲醴,享祀山王。山王乘機示夢於其人曰:“爾傢欲免疾苦,有閨女及笄者,乘輿至廟,鋪設牀榻,獨宿三宵,謂之伴神。無閨女,少婦亦可。如此自然求疾疾愈,諸福畢至矣。”村人得此夢兆,暗以閨女入廟宿之,其應果然。鬼王自茲疾布沿村,是廟之中,婦女求宿者絡繹不斷。
  婦女宿後,父母不便問其情景如何,久則習以為常。集錦之女流,幾為鬼淫殆盡。村北趙存忠,正直人也,建廟塑像,以為祀神之舉,無不信從,至使婦女伴神,心甚非之,且為村人正之。山王甚惡存忠,俾彼全家皆疾。其妻張氏暗謂之曰:“神靈能禍福於人,吾傢大小俱疾者,皆不使婦女入廟歇宿之錯也。爾其悔之,速命妞妞伴神三夜,老少之禍自消。”存忠曰:“古往今來,衹有牲醴祀神,從無女子伴神之說。即將一傢禍死,吾斷不行此卑污。”自是言後,老少之疾愈甚,存忠意欲詣廟駡此淫神。
  剛出裏門,恰遇黎老。黎老見存忠怒氣勃勃,而詢之曰:“趙爺何往?”存忠曰:“特入山王廟耳。”黎老曰:“這位山王,不知是時興,還是老古套?”存忠曰:“山王一也,何分今古?”黎老曰:“自古山王,原在山中鎮守豺狼虎豹、蛇蟒妖怪之類,居民沾恩戴德,或以牲酒酬之;無牲酒酬之,亦斷不見咎。吾傢祖公祖母,皆如此說,豈不是老古套?而今集春山的山王,要年少婦女入廟伴宿,謂非時興乎?”存忠曰:“以吾愚意,是廟山王必有所憑,不然哪見正神而以婦女伴宿哉!”黎老曰:“趙爺之言甚是,爾看鄉間一個正直客,約與人解紛排難,衹要無事,謝與不謝,未嘗追問。惟有濫約濫保,央彼辨別是非,不許點銀錢,必斷歪斜道理,不分麯直。山王既命奉上皇鎮守此山,為四鄰香火,何以婦女伴宿者即賜以福,不以婦女伴宿者即降以災,未必山王亦濫約濫保中之嫖奇所轉耶?這樣邪神,可以火焚其廟,鞭毀其體,置諸婦人便器,方削伴宿之恨。”存忠曰:“公論乃正大之談,即面斥山王,彼亦無詞以對。”黎老曰:“若有同心,吾必入廟駡之。”存忠曰:“公有是意乎?吾茲之來,正為此也。”黎老曰:“如是,不患獨木難支矣。”二老談談論論,已入廟中,瞥見肩輿駐於階下,詢之僕屬,乃言接史翁之妞妞伴神而歸也。二公坐上片刻,一及笄女子自西廊出,垢面蓬頭帶着淚痕,上輿竟去。此輿始去,後輿又臨。
  或父母同至,榻設東隅;或兄弟偕來,宿於廂外。是白酒餚香炬之費,皆自送女者出之。二老見此,心甚不平,逞步上前,指定山王而駡之曰:“聰明正直為神,牲酒有無,尚且不計,何得要人婦女入廟伴宿乎?吾不看衆人香火,必將焚爾廟而碎爾身焉。”駡畢,突起一股陰風,當將黎老吹倒在地。耳聞空中有人言曰:“趙存忠生平端正,吾不見咎。至於黎某姦猾已極,村人甚惡,號爾為『黎冤』,不過近年血氣衰邁,假以君子自命,正人自居,此即今之所謂假善人也。爾來駡吾,何異以盜楠盜也。”存忠聞說,翹首問曰:“爾乃是廟之山王乎?”啞然無聲。存忠於是狂呼黎老,但見雙眸緊閉,氣息如絲。存忠駭,忙忙歸傢,寄儀黎宅雇輿來廟,擡之而回。黎老子孫聘巫驅遣,毫無靈應,不得已而書於紅箋,黏於市鎮曰:“凡有高人異士,能驅鬼魅,將父救愈,謝銀五十兩。”此箋出時,無人不知,巫師去來雖多,卒未有能驅之者。
  歷村十數裏,住一烏姓,素善騙人,村中常以“烏背時”呼之。聞得黎傢驅鬼一事,背時口糧已缺,難活妻兒,兼之饑火焚心,甚屬無奈,因假驅鬼之術,竟嚮黎宅而來。黎之子孫迎入,詢曰:“前聘幾多巫師,尚皆束手,爾有何術能伏此鬼乎?”背時曰:“吾之法力不惟能驅妖鬼,而且可以捉神。”黎子驚曰:“爾能捕神,正合吾父之遇。”背時曰:“吾早知爾父所遇者神,非妖鬼也。捉神一則,吾傢祖傳,時下巫師無有此術。”黎子聞而喜甚,遂款以酒食。
  飲酒之際,黎子入,叮嚀曰:“捉神不易,爾果能否?”背時曰:“爾何輕視吾乎?神若兇惡,吾乃捉之;若屬慈悲,吾還慵捉耳。”黎子曰:“爾所捉者,哪些惡神耶?”背時曰:“黑神我就捉得多,不但捉得多,而且褙得廣。”黎子曰:“吾聞慣騙人者,多有咬腔咒詛,強褙黑神。爾言如斯,毋乃類是?”背時曰:“不賭咒騙人,無故又褙黑神乎?”其在背時意中,不過徒誑酒食。
  孰知酒食甫畢,黎老子孫促之曰:“可捉神矣。”背時曰:“神在何處,爾確指其所在,吾去捉之。”黎老子孫曰:“爾來時,誇能捉惡神,為何得吾酒食,反生異議,推卻不前?”背時曰:“吾之所捉,是雷打廟的黑神,褙去痞吳某者。今而無影無形,此何捉法?”黎子曰:“此係集春山山王作怪,害吾父親,現有金身坐在廟中,何得謂無形影?趁今尚早,吾送爾去焉。”
  背時脫身無策,轉思吾且入廟暫宿一晚,明晨說已捕着,復被逃去,不幾又得二日酒食乎。計定,遂偕黎老子入廟。
  剛入廟內,囑咐黎子曰:“爾歸多辦酒餚,送至於斯,吾自有捉之之法。”黎子如命。背時吃得酩酊大醉,酒性發時,捶門拍窗,大聲吼曰:“黑神最惡,都被我息濫幾尊。你者山王,獨不怕背時乎?”言三語四,一晚不停。山王無奈伊何,乃與小鬼言曰:“黎老之魂,速速還之,不然恐這不醉鬼把我背時矣。”小鬼領命,即將黎老魂還之本體。天曉,黎子來廟,報與背時曰:“吾父疾愈矣。”背時曰:“不是昨夜將神捉住,爾父何以即安。可速導吾歸爾傢內,謝銀五十兩,稱足現交。”黎子曰:“讓吾些須可乎?”背時曰:“爾如此說,怕我又要去捉黑神。”黎子畏父疾復作,忙迎背時回宅,治席酬謝,如數予之。背時得銀歸來,妻兒欣喜。自此常誇捉神之語,直傳至落花渡前焉。
  是渡村人一日約議,命僕夫輿馬來迎背時。背時詢曰:“爾方之神如何,須對吾說明,好帶法寶。”來人曰:“先生有何法寶耶?”背時曰:“如捉惡神,離不得割草褙兜耶。”來人曰:“先生去時,自令人編之。”背時復詢曰:“爾方之神到底怎樣?”來人曰:“是神號落花大王,酷愛美婦。如哪傢婦美,大王選上,輪流送去。極美者剛送入廟,倏忽渺然,久之又自廟出,回傢必死。”言猶未已,背時曰:“彼既如此肆虐,鬍不請巫治之?”來人曰:“因請巫師治彼未能,反惹彼作浪興波,淹及居民數千餘戶,居民以此怨恨,四處尋訪高人。不意前日市中,聞得先生能捉山王,村人以為山王能捉,水王諒亦可擒。故不辭百裏之遙,來迎先生玉趾。倘將水王擒着,吾村願謝白鏹一千。”背時聽謝一千之言,慨然允之。臨行時,泣謂妻兒曰:“此次前去,不知是神捉我,我捉神。爾等在傢,須將五十兩紋銀儉費而用。”囑畢,乘輿就道,望前進發。
  及到落花渡,村人迎接,設筵三日以款之。款待後,同聲問曰:“先生捉神,所用何物?”背時曰:“水裏之神,恐不似山王易於捕捉,須要美酒一甕,雄雞二衹,豕肉十斤。”村人一一辦齊,送入鏹王廟中,盡皆抽身而返。背時一人在廟,將雞豕烹熟,暖酒一瓶擺在案間,敬獻水王曰:“下民烏背時,前由山王慈悲發下,得銀五十兩。今來此地,村中父老許銀一千,吾故請你老人傢飲杯素酒,操水恩施格外,大發慈仁,如得是銀養活全家子女妻兒,叨沾不淺。”且言且酌,斟一大盞,雙手呈獻,曰:“水王請言。”剛住口,龕內疾聲應曰:“水王來矣。”背時聽得,魂不附體,忙忙鑽入竈中。水王在外,詢曰:“誰當東道請吾飲酒耶?”背時勉強答曰:“我、我、我請爾。”因其聲在竈內,遙而聽及,響若洪鐘。水王駭曰:“此人必有法術也。”遂呼之曰:“爾速來同飲,凡事我讓一籌。”背時聽其言善,大着膽兒鑽出竈來。見一白麵書生,溫文爾雅。
  背時揖,書生亦揖。揖已,攜手入席,暢飲壺觴。飲至數巡,書生低聲詢曰:“爾在世上,所習何法?”背時乘勢大誇海口曰:“逢鬼捉鬼,逢神捉神,遇虎拔須,遇竜去皮。生平所能,如是而已。”書生曰:“集春山王,爾若何擒之?”背時曰:“吾入廟去,布下天羅地網,念動真言。霎時之間,山王手足軟弱,被我收入瓦缶焉。”書生聞說,默然良久,曰:“吾非山妖水怪,乃東海竜王季子,名曰竜賓,在此廟中,亦衹享點祭祀。明日吾父壽誕,歸住一月,不害居民。待爾銀兩得時,然後再為來此。其有恩於爾者不少也,爾且毋施法力,以擒吾身。”背時曰:“衹要謝銀入手,管爾如何。”竜賓喜,駕起彩輿,與背時拱手而別。背時曰:“莫忙莫忙,爾且下輿交點憑據,否則村人不信,銀兩如何得之。”竜賓下,以駕前龜孫交與背時,臨行囑以毋傷性命,得銀後帶歸半路而釋之語。
  天光發曉,村人齊集入廟,見背時係一大龜,嚮衆村人言曰:“神已捉矣,可稱銀來。”村人曰:“先生在廟暫住,如過五日無事,方謝以銀。”背時無可如何,忍耐住之。迨至五日已滿,沿村安靖,謝銀而歸。歸至半途,將龜釋放。龜孫曰:“因爾得銀,纍吾受苦。”背時曰:“爾姓烏,吾亦姓烏,自己一傢,何妨湊趣乎。”龜孫笑了一聲,乘風竟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聚仙臺諸真論道 虛無子四境遊神第二回遵師言投生擇地 遊冥府奉命提魂
第三回三緘觀劇遇狐狸 七竅乘舟見毒竜第四回訪友人誤入仙莊 遇蘇子巧生魔障
第五回背福海三妖喪命 遇不情七竅迷心第六回迷女色師提入夢 臨渤海怪亦充仙
第七回望紅燈誤認蘭若 遊緑野忽遇仙亭第八回率野鬼石村排陣 遇柳精泥郭為神
第九回朝元洞六魔擾世 靈根寺三道傳功第十回黃河島赤鯉為害 泥丸國白鳳銜珠
第十一回盜電光三緘負疾 遊白馬萬裏思親第十二回奉父母誠感天地 讀詩書道易功名
第十三回查良緣三請月老 得王爵四失雲卿第十四回謫遼陽情傷毒役 過秦嶺念切慈親
第十五回遇杜公山亭養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第十六回羊奔澗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第十七回轉後洞折磨苦甚 訴前言贖取情深第十八回化仙府憑空試法 出遼陽選地為傢
第十九回集諸仙洞中議道 化田翁郭外談玄第二十回冒三緘題詩訪友 引七竅入閣言情
第二十一回過裙山邀入洞府 離沐水錯認歸途第二十二回棄道心皆由巧辯 崇儒學幸服青衿
第二十三回純陽觀求桃卜卦 聚陰臺遇鬼問神第二十四回仙緣莊夢友談道 盤澗𠔌有怪為鄰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