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醬缸震蕩:再論醜陋的中國人 》
貳何謂醬缸文化(3)
柏楊 Bai Yang
曾有外國朋友問我:“幾千年以來,你們中國文化怎麽運行呢?”我說:“我們文化因為缺少品德、缺少民主,就像開汽車,發動得再快,再轉得怎麽厲害,也飛不起來,因為它不是飛機,缺少了翅膀,缺少飛機那樣的裝備。”西方文化有平等的觀念,有權力的製衡,所以他們轉啊轉的,轉到文藝復興之後,就“嗚——嗚——嗚”地起飛了。幸好西方文化的種子在臺灣根植,所以臺灣慢慢地可以起飛了,是不是樂觀,那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以大陸和臺灣,是一個母親所生下來的兩個孩子作為比喻:他們擁有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生活習俗和相同的血緣關係,甚至也有同樣的遺傳。說起來都是一傢人,衹是暫時不住在一起而已。您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彼此文化上的前途將是如何?醬缸文化下,大陸和臺灣的文化發展情形如何?從中國大陸有人反對《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使我瞭解雖然在臺灣也有很多反對我的看法,這是正常的,任何一個社會爭辯一定要有的,但是並沒有用暴力來製止我的看法。
有人很感嘆地說,臺灣除了故宮博物院以外根本聞不出一點中國味:站在街上看到的是西洋式的建築;流行的吃食是漢堡、薯條和日本料理;穿着更不用說,長袍馬褂衹是少數人三百六十五天裏的一些點綴;代表工具是穿梭不停的機車、汽車。臺灣和大陸的文化形態,一眼就知道他們的差距有多大。這種種都說明,我們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大,可是為什麽至今我們感覺到的文化氣壓是下沉的氣壓而不是一種騰躍的感覺呢?臺灣的文化形態和大陸文化形態有很大的差距,是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當然!但,西方文化對臺灣的影響是有的,但並不是絶對的,真正改變我們的是社會結構的轉變,也就是馬剋思所謂“生産工具變了,生産關係就非變不行”。不然,再強的西方文化,再多的留學生,也是改變不了多少。像現在的工廠作業情形,輸送帶一直輸送個不停,乒乓、乒乓一個零件接一個,想偷懶都不行,所以生産的機器變了,社會的結構也跟着變了,形成所謂“工廠人”、“上班族”等,這些和農業社會生産結構的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文化風貌。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切入,吸收得更多更快。中國文化因為“不透氣”的關係,所以沒有前瞻性,永遠不能突破、超越,中國人最愛談“天人合一”,但是中國人的腦筋裏其實沒有“天”,“天”就是人,人就是“天”。所謂三纔:天、地、人,我們衹有“地”、“人”,因為“地”生人,地葬人,衹有平面,所以“天”和“人”無法結合,也因此,中國人的靈魂無法超越到“天”的層面,永遠都是墜落。中國人也無法想象西方文明,西方宗教文化,是一個“神”的絶對存在,靈魂可以提升,可以上天堂。而中國人的靈魂被醬住了,所以衹是肉體的傳授,因此肉體的萎縮,靈魂也開始朝嚮絶滅。
中國人既然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的典型,也不是真正的墜落着,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們的文化還有一綫生機?是的,中國文化是可以復興的,把任何一個中國人放到尖端的文明社會都能適應,而且適應得很好,甚至表現得很出色,也由此可證明中國人在身體上沒有受到傷害,受了傷是靈魂,靈魂得了萎縮癥。所以中國人在臺灣有了一種文化,在新加坡也有另一種文化,香港發展不同的文化,中國大陸又是一種文化。現在中國大陸好像開放了不少,西方的文化或“臺灣模式”,對大陸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吧!中國大陸太大了,人也太多了,像個大胖子一樣,真是轉身都轉不了,鄉下又沒有一個很發達的大衆傳播係統,如電臺啦、電視臺或報紙等,以致要想有所改變,還有待時日。
世界上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並不衹有中國一個,像印度、埃及、希臘這些文化都有足以傲人的歷史,照理說他們的文化裏也應該存有大量的屬於他們的特殊醬缸文化,而他們又是采用什麽方式來應對的呢?和中國的發展情況有什麽不同?
當然,他們有他們的傳統,甚至有更惡劣的傳統,問題是他們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序 | 1我遺憾威脅不夠 | 2誠實的人有禍了 | 3培養新的尊嚴 | 4扒糞運動 | 5就是學不會 | 6如果沒有鴉片戰爭 | 7落後的爛國 | 8魔術巨棒 | 9衹敢在“聖人”褲襠下跳來跳去 | 10死攪蠻纏 | 11不應總想自己的美德 | 12一窩蜂發飆癥 | 13中國人都是好演員 | 14政治艾滋病 | 15有權勢纔算祖先 | 16孔丘和外來文化 | 17安史之亂救了日本 | 18中國衹有政治文化 | 19士大夫自成體係 | 20劣質傳統 | 21掙脫詛咒 | 22缺少終極關懷和終極理念 | 23魯迅的定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