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33节:第九章 解读韵味(4)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德育箴言探幽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文化作品,四大名著之一,它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书中很多德育箴言对我们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天助,他助,不如自助。人必先自助,然后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仅仅靠天、靠地、靠别人往往是靠不住的。《西游记》描写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很多妖魔鬼怪。虽然在降妖斩魔过程中曾得到了一些神仙的相助,但大多时候的困难挫折都是靠他们自己一一克服的。如果仅仅靠那些神仙相助,是很难渡过磨难的,因为那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的主子本身就是相助他们的神仙本人。很多妖魔鬼怪不是神仙的部下,就是他们的亲属。他们下界为非作歹,胡作非为,而每当孙悟空追根寻源试图铲除魔根时,他们的主子往往就出来以“收服”为名,保护他们的性命。
  苦难磨砺非凡人生。《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以前都经历过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唐僧是一个弃儿,孙悟空在五行山被镇压了五百年,猪八戒是被玉帝贬到下界的天篷元帅,沙僧是玉帝贬到下界的卷帘大将。为了重新获得新生,他们甘愿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赴西天取经,的确有一股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最终成功了。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与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这在孙悟空的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师徒四人,其他三位只是在取经以前遭受了一些苦难,而他在刚刚被从五行山下解放出来,又被带上了紧箍儿。虽然唐僧曾贬他回花果山,但悟空没有因此而怀恨在心,而是忠心地保护唐僧西天求取真经,他永远保持着他的自信乐观、勇敢无畏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在取经途中,他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英雄人物。
  《西游记》中的德育资源是丰富深邃的。它在给人们无穷的联想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无尽的启发与教育。
  极幻与极真
  “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西游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运用超凡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从环境到人物、到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环境看,这里有金碧辉煌的玉帝所在的天国,有晶莹瑰丽的龙王所居的龙宫,有阴森可怕的阎王所在的冥府,有烟云缭绕的如来所居的灵山,有安谧宁静的观音所住的南海,有灵禽异兽、奇花瑶草的仙山福地花果山,有激流滚滚、漂不起鹅毛的流沙河,有寸步难行的黄风岭,有铜铁也要化成汁儿的火焰山,有奇幻如海市蜃楼、恍惚似南柯一梦的护法伽蓝点化的仙庄等等。这种神奇瑰丽的环境,以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从情节上看,小说中的故事更是奇幻莫测。其中有孙悟空闯龙宫获得的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可藏在耳朵眼儿的如意金箍棒;有下地府斗阎罗、生死簿上勾猴属的奇思异想;有升天闹天宫,直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的壮举;有偷仙桃、盗御酒、窃金丹,八卦炉煅烧七七四十九天却炼出一副火眼金睛,虽能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手心儿的离奇情节。表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和“一生必有一克”,如牛魔王芭蕉扇大可一丈二尺长,小可缩成一片杏叶噙在嘴里;煽一下,可将人煽出八万四千里,可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漫天黑地的阴风前岿然不动。再如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般地打向敌人,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镯”一股脑儿套去。从形象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老虎、狮子、豹子、牛羊、花、鸟、虫、鱼,甚至骷髅都可成精变人,他们往往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化莫测。总之,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铸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