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習禪錄影   》 唯識法相      南懷瑾 Na Huaijin

  從佛開始,及其後世弟子之努力,歸納出一個完整的體係,包括了心理、生理、哲學、邏輯各種精神觀察法,即唯識法相學。註意啊!何以要說唯識給你們聽,有大作用,尤其是有功夫有見地者,不能不瞭解,否則用功知見不會透徹;但未發明心地者,我並不贊成你馬上搞這一套,不然這種知見的束縛太厲害,睏在知見上,來生都成問題。八識即心王,即般若所說的心,分為八部作用,然何以不說心而說識?禪宗叫人參話頭,要離心意識參,這個“識”是極難解釋的。前輩大菩薩分析:有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學佛應依心不依識,即不依妄想分別。這句話在文字語言上的解釋是夠了,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滿意,現在應提出來問:何謂分別?何謂不分別?
  現在分析給你們聽,普通經典說除精神因素外,生命中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楞嚴經》則說:地、水、火、風、空、見、覺七大所構成。
  前面四大是生理,在宇宙說是物理;空是一大原素,它的作用非常大;見即所知、所見,當然也包括看見的見;覺指感覺、覺受。人身是七大所合成,非常科學。見、覺即是識,四大與空也都是唯識所變。例如我們打坐時感覺腿發麻,這是身識;同時還在念着“我的腿發麻呀!”這是意識的知覺。識是什麽?是妄想性生滅性最強的;智是無生滅,不靠意識思維、感覺、見覺、知覺而來,是歷歷孤明存在的。換言之,以唯識言:心是王。將心作用分開言是八識。打坐用功者,功夫較好時,如以前五識中的眼識而言,眼睜開,意識未起分別,亦能知道,即眼識。如現在火車聲過來,並未意識有此觀念,但知此即是聲,這是耳識。如在夢中,獨影意識與耳識一結合,火車聲即誤為老虎聲。鼻、身識皆如此。如現在你頭上架着一把刀,上面有命令強製判决:三天三夜不準動,動一動就要你的命,這麽一來,你腿再發麻也不敢動,身識感覺不是沒有,根本是嚇得忘記了,意識堅強不去配合它了。在唯識學而言,凡是呈現在前的,謂之現量境。比量者,意識起分別之謂。前五識也有三性,即善、惡、無記之性。文光問意識有三性,當然有!但何以前五識還有善、惡、無記?譬如你現在,眼睛習慣性瞪得大大的,其實並不是生氣,但好像起嗔恨相,這是很微妙的,係根據意識習慣性引起的,是現量而非比量。又:前五識的善、惡、無記,乃與意識助伴作用而俱轉俱變。
  “三性三量通三境”:依他起性,指心意識因現象物理界而引起作用;依他起慣了,即成遍計所執性,執蓍了,變成妄想煩惱。如在依他起時,最初現量境的覺照上,覺知一念空相,不形成遍計所執,即是圓成實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耳、身體此三識,在欲、色界的禪定境中,仍起作用。鼻舌兩識已不需要,衹有在凡夫定中纔用得着。如打坐入定者,氣息已伏,鼻識不起作用。舌識亦然,因舌不觸味了。欲色界任何定中,眼、耳、身三識都仍存在。身上還有暖,即身識。光明清淨現前,聲色圓融,即眼、耳識現量。暖、壽(命)、識三位一體,故勉強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這是很難解說得完全的。識存在,即與暖、壽相關。譬如眼睛挖去了,這部分即冷卻,眼根的壽命也去了,則眼識去了。現在眼睛角膜可以移植,甲的眼識可移至乙的眼識上,甲壽命可延伸到乙壽命上去。但並不是完全的移植,因為甲乙之阿賴耶識雖有相通作用,但仍有其不同點,同時必須其暖還保持,壽命才能保持。現在以科學物理方法冷凍之,保持其生命活力,暖與壽兩功能存在,即以之移至乙的眼上,故乙的眼睛還能起作用。因此一個人生命老了,自腿下冷起,冷卻至何部,生命即滅至何部。然勿以為發熱即暖,那是發炎,是病態。暖是生命力的別稱。
  第六意識即思想,前五識為第六識之尖兵,第六識等於總指揮。分別意識分為兩部分,一為明了意識,有善、惡、無記三種性質,譬如有時我們手拿杯子,不小心,忽然打破了,這不是善,不是惡,衹是無記。(也不是中庸,更不是潛意識的作用。)明了意識即明明瞭瞭,不昏沉,清醒時,即是明了意識的作用。一般人打坐,清清明明的境界,亦是他的範圍。無記衹是善惡之間的剎那的一階段,譬如人忽而呆住了,非善非惡,就是無記。如果意識中完全無記,誤認為是定境,誤認為就是無念,則是修行大病,反易墮入畜生道中。所以修行人,智慧不明,不如專修念佛、觀想、持咒法門,訓練善念專一,意識純善堅固,必定如願成就。意識的另一面,即是獨影意識。何謂獨影?即昏昏沉沉,恍惚流註,似有似無。譬如打坐時或夢中那種境界,即是獨影意識。前五識並未配合作用,但自以為眼在看,耳在聽,鼻、舌、身識,依稀如平常一樣可以遠遊,甚至可以飛行變化,將白天裏所見所為的經驗及習慣性的想象等,七零八落拼湊起來,便成夢境。學佛學道的人,靜境中許多幻相,也是獨影作用,有些人把它誤作神通妙境,其錯何止於道裏計,《楞嚴經》說:“內守幽閑,猶是法塵分別影事。”必須先在理上知見清楚。例如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已到達獨影意識的範圍,說得相當有道理:他說潛意識中,通常女兒愛戀自己的父親,兒子愛戀自己的母親。這點和佛學中陰身入胎時,愛戀男性則生為女身,愛戀女性則生為男身,道理相通。但他也衹知道這一點,其他的就不透徹了,所以貽誤甚大。參禪、參話頭等修行人,很多在定時見到各種境界,如感覺到什麽,種種皆是獨影意識的作用。
  我為何要叫你們註意唯識呢?就是因為古往今來多少修行人,甚至很有功夫者,將參禪,及定中的各種各樣境界,認為是自性、見道、得神通。例如能看光等作用,也能說過去未來事,其實,這衹是自我催眠的最高程度,自以為已得了神通,已經得到了道果,不知這衹是將獨影意識引發而已。或認為潛意識力量如是之大,有神通一樣的作用,他卻不知原子彈還不是明了意識所發明,數學上的妙理,哲學上的妙悟,都是明了意識的發現,衹是很多人未充分發揮其力量,而將它用在嗑瓜子,打麻將,說笑話上面去了。實際上,自我催眠的催眠作用,第六感的靈感作用,以及西方人千裏眼等,皆是獨影意識的功能,而非真神通。故定中發現什麽,皆此而已。許多修行人通宗不通教,故有此錯誤。所以修密,修禪的多半是易落此病,自以為已修到了秘密難思之境,豈非可嘆!故學密宗者必須通教理及深究唯識,便是此故,如此才能分別這種境界是什麽,才能入“證自證分”。否則將夢……等獨影意識當作究竟,當作自性光明或神通妙用,便糟了。另外,獨影意識不僅在夢中、定中起作用,且白天身心太過疲勞即會眼花,或錯覺、幻覺,都是它的關係。現代心理學最多衹發展到此。但不要因此而隨便作批評,必須深刻瞭解它以後,纔可以下斷語。
  前五識如前述是第六識的前鋒,但第六意識愈用,薫習愈深,愈老愈頑固。嬰兒時衹有前五識和第七識、第八識;第六識是由於後天漸漸薫陶引發,分別意識始現行。第六識即阿賴耶識的妙用,千萬要清楚,它是中心,它是總指揮,非常重要;而總司令則為第八識,它含藏一切種子,是一切後勤兵員補給的總倉庫、總司令,而第六識總指揮則為第八識總司令的縮影。這一點極為重要,希望大傢特別留心。第七識我執--末那識,此譯甚為勉強,實際上非我執之意,而是意之根,它非真我,衹是意識之來源,更非第八識道體上的真我。當我們打坐時,妄念分別心不起了,但“我見”真意還在,它就是第七識。第六意識起分別的功能,即從第七識根本上來。明了意識,獨影意識不起時,“我”這個觀念還在這兒。如打坐入定時,身體似乎忘記,其實不是真忘記,衹是身體感覺輕微了,地水火風空見覺及分別起動柔軟緩慢了,但“我見”還伏在根裏,是即意根、我執。很多修行人,將此意根當作真我,以為認識真我。其實,這正是《楞嚴經》上說的:“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便是這個劣根。今日上午我所說的真我--“念佛者是誰?”“是我”的我,實際上並非此第七識的我。故說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
  第七識平常何在?前五識及第六識起用,此第七識的作業功能,皆包括在其中,常川流註。再歸納來說,前七識皆包括在第八阿賴耶識。(此識無法譯,衹能勉強譯為含藏識,能含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種子。)
  此識甚難懂。玄奘法師將八識歸納起來,作八識規矩頌,其中說到第八識是“受熏持種根身器”。受熏,如抽煙者慢慢染上熏上,謂之熏習,也就是氣質變化的意思。持種就是保持這些種子,一切習慣性的種子,每人有不同種性,父母遺傳的因素雖有影響,但那衹是增上緣部分。各人阿賴耶識種性不同,姑且把父母未生前算它屬於先天的種子階段,它接受了過去一切受熏的習氣,再受現在生命階段的現行作用,從現行引發過去種子的習氣功能,也由現行形成未來種子的動力。老年時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坐在靠背椅上,走不動,打呼嚕,一閉眼,以前數十年的經驗皆忘記不了,數十年來所作所為,皆一一呈現在眼前,能持種子,一點皆未放棄,因緣果報之理,即由此而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作所為,皆有果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所謂“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緣果報的道理,又譯為異熟,它是異時異形相而成熟,報的方式不同,時間空間都不同,但種子的力量還在這裏,這便是受熏持種的大概。
  第八識的功能,包括兩種歸納性的作用:根身器。(一)根者,即生理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構成的身體。(二)器者,整個三界宇宙一切物理世界的物質都在內。故一般人誤會佛法所說的唯心,是第六意識的心,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其實是指第八識心王而言。
  “去後來先做主公”,當人死時前五識感覺逐漸沒有了,漸次第六意識也沒有了,第七識的我所執逐漸昏沉而沒有了。但第八識功能的餘命之力還留在身上,必須身上每一部分都冷了,纔逐漸慢慢離開。譬如蚯蚓被斬斷了,但它斷了的兩頭,都還會活動的情形是一樣的。所以第八識在死亡時是最後消失,故說“去後”。至於“來先”,是說生命在入胎時,阿賴耶識的功能是最先來的。故說“去後來先做主公”,由此而明此心之理,便知宇宙萬有,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即是此心之作用。如不仔細研究佛經,就不能透徹瞭然。故《瑜伽師地論》中,在意識地中,把三界十二有萬物事理等法相,統統都歸入意識地中的活動範圍。作佛作祖,解脫煩惱,必須要解脫三界,打破虛空纔行。所以我們大傢不要以為衹須兩個腿一盤打個坐,參個禪,懂點道理,即可了脫生死大事,哪有如此簡單。所以叫你們要研究教理,光盤起腿子來瞎坐是不行的。如中國孔孟之教一樣,叫你們要窮理盡性而至於命,非將理窮通參通覺通,明見心性的體段,然後纔談如何修命的的問題。明此道理,始能自做主宰,操縱而把握自己的生命,才能自做主人公,才能做到佛,如此纔謂之了生脫死。XX法師,你一天到晚衹知躲在洞中,說我衹要了生脫死,即可不再投胎來了。哪有這種事!到時候還不是要投到媽媽的肚子裏去,哪能躲得了。有好多膽小的人,以為衹要留學到西方極樂世界,彼方有無量壽命,即可逃避了,殊不知那衹是暫躲一時,此無量壽命衹是對此世界而言,若在宇宙本體言之,衹是一彈指時間而已,到時候,這裏這個邀請書給你,還不是非來度人不可。
  ---聚散雲師兄錄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九七五年: 事前講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四天拾遺記要片段殘記一九六零年: 第一天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第六天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