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三十三回寶船經過羅斛國 寶船計破謝文彬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翹首西洋去路賒,遠人爭睹迓皇華。
  一朝榮捧相如璧,萬裏遙傳博望槎。
  玉節光搖驚海怪,鄉衣分彩照紅花。
  還朝天子如相問,為說車書混一傢。
  卻說賓童竜國國王說道:“禮物雖微,其中幸有一段妙處。”元帥道:“請教這一段妙處。”國王道:“這竜眼杯原是驪竜的眼眶子,將來鑲嵌成杯,斟滿酒之時,就起一段烏雲,儼如眼裏的烏珠子一般,隱隱約約,最可人情。這鳳尾扇本是丹山上去來的鳳尾巴,緝之成扇,看時五色成紋,搖動清風滿面,永無頭疼眼熱之疾。這珊瑚枕與衆不同,用之枕頭,夜夢靈驗,隨意禱告,吉兇禍福,問無不知。這奇南香帶與衆又是不同,帶中間的小竜都是活的,如遇風雪,紛然有奮激之狀。這卻不是禮物雖微,幸有些妙處?”元帥極口稱謝。
  國王又叫聲:“小番再擡上土儀來。”元帥道:“怎麽又有土儀?”國王道:“還有些不腆,奉充元帥麾下。”元帥道:“人臣無境外之交,已蒙進貢厚禮足矣,我們豈復有所私交?”國王道:“苦無厚禮,不過是小國土産奇南香、各色花布而已。”元帥道:“足領盛情。我們自公禮之外,一絲一綫不敢私受。”國王敬的意思雖堅,元帥卻之至再至三,畢竟不受,反叫軍政司取過帶來的草獸胸背花補子員領一套,回敬國王。國王也不肯受。元帥道:“這是相答進貢厚禮,你既不受,我們連進貢的禮物也不受。”國王沒奈何,衹得受下。又將番官番吏頒賞有差,衆人拜受而去。國王又叫:“小番兵擡上犒賞軍士的糧草來。”元帥道:“也不消,昨日在金蓮寶象國已領多了,此中再不受。”畢竟不曾受。國王感恩泣謝。王爺道:“老公公今日何為不受?”三寶老爺說道:“老總兵豈不聞厚往薄來之說乎?”王爺道:“深得柔遠人之體。”
  老爺一面陪着國王,一面吩咐筵席款待國王。飲酒中間,老爺問說道:“大國相去金蓮寶象國有幾日路程?”國王道:“旱路不過三日,水路要行七八日。”老爺道:“怎麽水路反又遠些?”國王道:“中間隔着一個山,名做個昆侖山。俺這裏有個俗語說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侖。針迷舵失,人船莫存。』”老爺道:“好險也!”國王道:“到了小國,就是佛國。”老爺道:“怎麽小國就是佛國?”國王道:“小國原是捨衛城,祗陀太子施樹,給孤長者施園,世尊乞食,俱是小國。且有目蓮舊基址尚存,故此至今多設佛事,念經把素,弱懦而已。”元帥心裏想道:“他衹把個柔懦的話來講,敢是個軟交椅坐我,敢是個軟索兒套我,待我賣弄一番與他看着。”適逢國王辭酒,元帥道:“軍中無以為樂。”叫舞劍,左右的成雙作對舞劍。叫舞刀,左右的成雙作對舞刀。又叫舞槍,左右的成雙作對舞槍。叫舞杷,左右的成雙作對舞杷。叫滾鞭,左右的成雙作對滾鞭。叫滾叉,左右的成雙作對滾叉。叫白打,左右的成雙作對白打。正是強兵門下無羸卒,養虎山中有大蟲。國王看見這個南兵人物精健,武藝熟嫻,口裏衹是叫:“不敢!不敢!”連辭酒力不勝,拜謝而去。且說道:“此去十日之後,可到一國,其國慣習水戰,元帥須要提防他一番。”元帥道:“多承指教了。”
  寶船開去,沿海而行,每日風順,行了一嚮,日上看太陽所行,夜來觀星觀鬥,不見星鬥,又有紅紗燈指路,因此上晝夜不曾下篷。大約去了有十晝夜多些,果是到了一國,停舟罷櫓。三寶老爺走出船外一瞧,衹見這一個處所,山形如白石,峭壁一望無涯,大約有千裏之遠。外山崎嶇,內嶺深邃,頗稱奇絶。有詩為證,詩曰:芙蓉寒隱雪中姿,紫氣晴當馬首垂。
  虎嘯石林無晝夜,雲封岩洞有熊羆。
  硤深仰面窺天細,路險行吟得句奇。
  回首北辰應咫尺,天威獨仗地靈知。
  凝眸久視,隱隱有城廓樓臺模樣。老爺心裏想道:“今番又有些費心思也!”實時傳下將令,照前兵分水陸兩營,五營大都督照舊移兵上岸,紮做一個大營。中軍坐着是二位元帥。左右先鋒照舊分營在兩邊,為犄角之勢。四哨副都督仍舊紮住一個水寨,分前後左右。中軍坐着是國師、天師。水陸兩營晝則大張旗幟,擂鼓搖鈴;夜則挂起高招,數籌定點。
  早有一個巡哨小番報知番國國王。國王實時升殿,聚衆文武百官。番王道:“巡哨的報甚麽事?”小番道:“是小的職掌巡邏,衹見沿海一帶有寶船千號,每船上扯起一桿黃旗,每旗上寫着『上國天兵撫夷取寶』八個大字,中間有幾號『帥』字旗的船,一個船上有幾面粉碑,一個牌上寫着『大明國統兵招討大元帥』,一個牌上寫着『大明國統兵招討副元帥』,一個牌上寫着『天師行臺』,一個牌上寫着『國師行臺』。好厲害!”番王道:“似此說來,是南膳部洲大明國朱皇帝駕下差來的。”道猶未了,又有一個小番報說道:“來的寶船千號,戰將千員,雄兵百萬,說道是甚麽南膳部洲大明國朱皇帝駕下差來撫夷取寶。正元帥叫做個甚麽三寶老爺,副元帥叫做個甚麽王尚書。這兩個人運籌帷幄之中,决勝千裏之外,果然是一正一副。”道猶未了,又有一個小番報說道:“來的寶船上有一個道士,說是甚麽引化真人,號為天師。有一個和尚,說是南朝朱皇帝親下竜牀拜他八拜,拜為國師。天師船上有兩面大言牌,一面牌寫着『天下諸神免見』,一面牌寫着『四海竜王免朝』,中間又有一面牌寫着『值日神將關元帥壇前聽令』。那國師又有好些古怪,是個和尚頭,又是個道士嘴。”番王道:“怎麽是個和尚頭,又是個道士嘴?”小番道:“頭上光光乍,卻不是個和尚頭?嘴上須蓬蓬,卻不又是個道士嘴?”說道:“這國師有拆天補地之才,有推山塞海之手,懷揣日月,袖囤乾坤。天上地下,今來古往,就衹是他一個,再也尋不出一雙來。”番王道:“你也不消說這許多閑話,你衹說是南朝朱皇帝駕下差來的,我自有處。”
  左班閃出--個番官來,名字叫做刺麻兒,說道:“我國水兵天下無敵,怕甚麽南朝元帥,怕甚麽和尚道士!”道猶未了,右班閃出一個番官來,名字叫做個刺失兒,說道:“古語有雲:『來者不善,答之有餘。』既是南朝無故加兵於我,我國豈可束手待斃!伏乞我王作速傳令總兵官,令其練兵集衆,水陸嚴守,免緻疏虞。”番王道:“二卿之言俱不當。”刺麻兒說道:“怎麽小臣之言俱不當?”番王道:“二卿有所不知,我國與南朝本和好之國。我父王存日,曾受他白馬金鞍,曾受他蟒衣金縷。寡人嗣位之時,雖不曾得他的白馬,卻得他金縷竜衣。且莫說別的來,衹洗寡人的金章玉印是哪裏來的?衹說國中鬥斛丈尺是哪裏來的?還有一件,寡人的大行人出使疏球,遭風失事,他不利我的貨財,他不貪我的寶貝,尚且船壞了得他補緝,食缺了得他周濟,路迷了得他指示。南朝何等有恩於我,我今日敢恩將仇報,自絶於天朝!”刺失兒洗道:“既是大王與他有舊,知恩報恩,也是個道理,但不知他的來意何如?”番王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道不知他的來意,寡人就差你去打探一番。”刺失兒道:“既承明旨,小臣哪敢違?”實時起身就走。番王道:“且來,我還有話和你講。”刺失兒道:“正走得好,又叫回來。”番王道:“我教你今番打探,不比每番。每番要私行細密,今番你去竟上他的寶船,見他的元帥,問他的來歷。你就道我國王千推萬推,沒有一推;千順萬順,衹是一順。”刺失兒說道:“小臣謹領。”番王道:“你快去快回。”
  刺失兒衹說得一聲“是”,早已走出朝門外來了,竟上寶船相見元帥。左右的道:“元帥坐在岸上營裏。”竟到營裏相見元帥。三寶老爺道:“你是甚麽人?”刺失兒說道:“小臣是本國右丞相刺失兒的便是。”老爺道:“你這是個甚麽國?”刺失兒道:“小國叫羅斛國。”老爺道:“你國王叫甚麽名字?”刺失兒說道:“俺國王叫做個參烈昭昆牙。”老爺道:“你國王差你來有何高見?”刺失兒道:“俺國王說道:『小國受天朝厚恩,不敢恩將仇報。千推萬推,沒有一推;千順萬順,衹是一順。』但不知元帥的來意若何,故此特差小臣前來相問。草率不恭,望乞恕罪。”老爺道:“我們的來意其實無他,衹因太祖高皇帝奉天承運,汛掃鬍元,所有中朝歷代傳國璽,卻被元順帝白象馱之,入於西番。我等奉當今萬歲爺詔旨,提兵遠來,一則安撫夷邦,二則探問玉璽消息。如有玉璽,作速獻來;如無玉璽,倒換通關牒文,又往他國。”刺失兒道:“元帥既無他意,愈見天恩。容小臣回朝奏過俺王,賫上降書降表,倒換通關牒文,還要奉些禮物進貢。”老爺道:“既承厚意,彼此有緣。”刺失兒回來奏知番王。番王大喜,實時撰下書表,備辦禮物,先差下一名小番報上中軍寶帳,說道:“小國國王親賫書表禮物來獻。”元帥心裏想道:“來意未必其真,不可墮了他的詭計。”實時傳示水陸各營,俱要弓上弦,刀出鞘,以戒不虞。傳下未已,衹見羅斛國東門外塵頭起處,直有一枝軍馬蜂擁而來。當先一員大將,衹見他:鏵鍬兒出隊子,香羅帶皂羅袍。錦纏頭上月兒高,菩薩蠻紅衲襖。啄木兒僥僥令,風帖兒步步嬌。踏莎行過喜遷喬,鬥黑麻霜天曉。
  卻說番陣上一員大將當先統領着一班番軍番馬,蜂擁而來。番將高叫道:“吾乃羅斛國王麾蓋下官拜普刺佃因大元帥謝文彬的便是。你是哪裏來的軍馬?無故侵凌我的封疆。你敢小覷於我國無大將軍乎?你早早的收兵拔寨,投奔他國,我和你萬事皆休!若有半個不字,我教你這些無名末將,一個一槍;我教你這些大小囚軍,盡為齏粉。”道猶未了,衹見南陣上三通鼓響,左角上閃出一員大將,身長九尺,膀闊三停,黑面捲髯,虎頭環眼,原來是威武大將軍左先鋒張計。你看他騎一匹銀鬃馬,挎一口大桿豹頭刀,高叫道:“你這番狗奴敢如此無禮!”一口刀直取番將。鋼刀纔起,南陣上三通鼓響,右角上又閃出一員大將,長渾身,大胳膊,回子鼻,銅鈴眼,原來是威武副將軍右先鋒劉蔭。你看他騎一匹五明馬,使一桿綉鳳雁翎刀,高叫道:“留這一功與我罷!”道猶未了,衹見南陣上三通鼓響,前營裏閃出一員大將,束發冠,兜羅袖,獅蠻帶,練光拖,原來是徵西前營大都督應襲王良。騎一匹流金馬瓜千裏馬,使一桿丈八神槍,高叫道:“留這一功與我罷!”道猶未了,寶船上跑出一員大將,鐵袱頭,紅抹額,皂羅袍,牛角帶,原來是徵西前哨副都督張柏。騎一匹烏錐馬,使一桿狼牙棒,重八十四斤,高叫道:“這功還是我的!”道猶未了,早已一棒打將去,把番將謝文彬打做個楊花落地聽無聲,一路滾將出去。
  一會兒,解上中軍帳來。三寶老爺大怒,駡說道:“番王敢如此詭詐,陽順陰逆。”傳令諸將:“誰敢領兵前去攻破他的城池,搶進他的宮殿,捉將番王來,和這個番將一同梟首?”道猶未了,藍旗官報道:“番王親自賫到降書降表、通關牒文,還有許多的進貢禮物。”老爺道:“這决是個紀信誑楚之計,我和你不免將計就計。”實時叫過傳箭官來,交與他一枝令箭,輕輕的吩咐他幾聲,如此如此。衹見番王親自進營,一聲梆響,早已把個番王捉將過來,把些番官番吏一個個的捆起來。番王心裏想道:“怎麽今日好意反成惡意?”口裏衹是叫:“不敢,不敢!”三寶老爺大怒,駡說道:“也枉了你做羅斛國王,原來你是個人面獸心,可惡!”番王道:“怎麽我是個人面獸心?”老爺道:“你適來差個甚麽右丞相說道:『千順萬順,衹是一順。』過會兒又差個甚麽小番說道:『撰下書來,備辦禮物。』恰好都是些啜賺之法,啜賺得我這裏不相準備,你卻遣將調兵殺將過來,陽順陰逆,卻不是個人面獸心?”番王道:“俺國自父祖以來,屢蒙天朝厚賜,俺今日怎麽敢恩將仇報,自絶於天朝?適聞元帥降臨,正在撰下書來,備辦禮物,卻並不曾遣甚麽將,調甚麽兵。”老爺道:“你還說是沒有?”叫聲:“解上番將來!”衹見立地時刻,四個勇士押着一個番將,解進營來。
  番王見之,早已認得他了,心中大怒,駡說道:“你這個誤國反賊,誰教你統兵前來,陷我以不信不義!”番將怒目直視,說道:“虧你也為一國之主,奴顔婢膝,受製於人,反道我陷你以不信不義。”番王道:“這賊臣誤國,望乞元帥速斬其首,明正其罪,纔見得區區效順之心。”番將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願早賜一死足矣!”番王道:“你這賊臣之死,何足深惜!但俺心事不明,無由自表。”走嚮前去,照着番將的頭,撲地裏一個大巴掌。三寶老爺心裏想道:“這番王還是真意。”適逢得王尚書又說道:“老公公在上,這番王果無異心。”老爺實時省悟,忙下席來,請上番王,賓主想見。番王道:“非二位元帥高臺明鏡,朗照四方,俺區區效順之忱,幾於不白。”老爺道:“事有可疑,非你國王之罪。”王尚書道:“謝文彬亦忠於國事。擅兵之罪,宜特赦之。”老爺吩咐放回番將去。番王看見二位元帥加禮於他,又且放回番將,不曾殺他,心下大喜,即將金葉降表一道,雙手遞與元帥。元帥受下,着中軍官安奉。番王又將進貢禮物草單,雙手遞與元帥。元帥道:“但有降表足矣,這個禮物不消罷。”番王道:“禮物不周,望乞恕罪!”元帥衹是不受。番王強之,至再至三,元帥方纔受下。展單視之,單上計開:白象一對,白獅子貓二十衹,白鼠二十個,白龜二十個,羅斛香二箱,降真香二箱,沉、速香各二十箱,大風子油十瓶,薔薇露二瓶,蘇木二十扛。
  老爺接了單,一邊吩咐養牲所收養白象等類,一邊吩咐內貯官收下羅斛香等類。老爺起頭看來,衹見白象的門牙長有八九尺,中間都鑲嵌的是寶貝。衹見白貓、白鼠之白,其潔如雪。白龜之白還不至緊,又有六衹腳,最是可愛。其餘的想應都也精細,心中大悅。卻又吩咐軍政司取過緞絹補子之類,回敬番王。番王拜謝而受。又將番官番將一一賞賜有差,衆人拜謝而去。番王卻又捧上降書來,元帥拆封讀之,書曰:羅斛國王參烈昭昆牙謹再拜奉書於大明國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竊聞天無言而四時成,聖有作而萬物睹。矧在天朝,皇恩似海。維茲我國,戴德如山。見戎事於金錚,望天顔之玉潤。罔知帝力,敢自安於僻壤之民;各抒下情,願達緻夫仰天之祝。伏希電詧,俯賜優容。某無任激切屏營之至。年月日參烈昭昆牙謹再拜。
  老爺看畢,說道:“過辱偽謙,足占厚德。”番王道:“具有不腆之儀,奉充軍餉,伏乞鑒存!”老爺道:“自貢獻之外,毫不敢受。”番王遞上禮單,老爺衹是不接,至再至三,衹是一個不接。一邊鋪設筵宴,款待番王。番王盡歡而飲,酒闌盤藉,落日西歸。
  番王告謝,剛剛的出得營門,衹見謝文彬-人一騎飛跑而來。番王吃了一驚,連聲問道:“還是個甚麽緊急軍情哩!”謝文彬道:“小將回退本國,本國城門上,已自是南來的一個大將守了城門,不容小將進去。是小將掣身回來,裝做個打柴草的小軍,哄門而入。衹見朝裏面也是一個南來的大將,守了宮門,不容百官進去。小將沒奈何,衹得在城墻上吊將下來,特來報與我王知道。”番王聽知謝文彬這一場兇報,嚇得他心旌搖拽拿難定,意樹顛番沒處栽。卻又暗想道:“似此把守了城門,又把守了宮門,俺的江山社稷,卻不一旦成空了!”連忙的雙膝跪下,告說道:“這個把守城門,把守宮門,請問是何緣故?”三寶老爺實時請起,陪着笑臉兒說道:“國王不須慌亂,是我學生一時之錯。”番王道:“怎見得元帥一時之錯?”老爺道:“適承下顧,是我學生錯認做個紀信誑楚,故此先傳軍令,埋伏了四十名刀斧手在帳前,一聲梆響,卻就冒犯了國王。又差下了兩員大將梆響之後,一聲炮響,武狀元唐英搶了城門,狼牙棒張柏搶了宮門。我這裏雖是將計就計,卻不是無因而至前。”番王道:“都是俺的誤國賊臣不是。”老爺道:“也不須國王費心,請少待便是。”實時又傳出兩枝令箭,-會兒武狀元唐英交箭歸營,一會兒狼牙棒張柏交箭歸營。番王心裏想道:“南人用兵細密如此,老大的驚服。”實時辭謝而去。
  元帥請過天師、國師,寬敘了一會,明日早上收營拔寨,寶船望前而進,仍舊的前後左右,成群逐隊。正行之際,猛聽得後面喊殺連天,藍旗報道:“後面有百十號戰船出沒水上,矯焉若竜。船頭上站着一員大將,就是昨日謝文彬,高叫道:“前船休走,早早投降於我,萬事皆休,若說半個不字,我教你人船兩空,那時悔之無及!”中軍帳傳下降令:“各船上許落篷,不許下錨,五分前後左右,但遇賊船來處,便為前哨相迎,務在用心,不許疏虞取罪。”一會兒,那些賊般飛奔寶船相近,前後左右,百計攻擊,不能取勝。原來寶船高人,易於下視,賊船梭小,怯於仰攻,故此賊船不能取勝。卻又有一件,寶船高大,進退不便;賊船梭小,出入疾徐,各得其妙。況且賊船上都是生牛皮做的圓牌,任你鳥銃藥箭,俱不能入。賊船上都是削尖的檳榔木為標槍,最長最厲害。賊船上藥箭火器等項俱全,故此寶船也不能取勝於彼。一連纏了三日,不分勝負。洪公道:“似此纖芥之賊,勝之如此其難,怎麽下得這許多番,取得個傳國寶?”馬公道:“這個賊船置之不問而已,哪裏費這許多的心機。”王尚書道:“來不能禦,卻不能追,何示人以不武也!”老爺道:“諸將各不用心,姑恕今日。自今日以後,限三日之內成功,違者軍法從事。”
  軍令一出,各將官吃忙。衹見五營大都督商議已定,同去請教天師。天師道:“諸公意下何如?”衆將官道:“因無妙計,特來請教天師。”天師沉吟了一會,說道:“昔日赤壁之事可乎?”衆將官道:“赤壁之事,末將俱有成議。衹是赤壁裏面,還有一件吃緊的沒奈何。”天師笑一笑,說道:“敢是個七星壇麽?”衆將官齊齊的打一躬,說道:“是。”天師道:“七星之壇,貧道一例包管。是誰做個黃蓋痛傷嗟?”衆將官道:“痛傷嗟今番在賊船上。”天師道:“是誰做個鳳雛先進連環策?”衆將官道:“連環策今番在我們船上。”天師道:“諸公高見。苦肉計原本在我,今反在彼;連環策原本在彼,今番反在我。”衆將官道:“豈不聞顛之倒之,無不宜之。”大傢取笑了一會。天師道:“今日怎麽左右先鋒不曾下顧?”唐狀元道:“又在華容道上坐着。”天師大笑而散。
  到了明日,天師坐在下皇閣上,吩咐了朝天宮的道宮,外面看賊船,分一個東西南北:東一、西二、南三、北四,以木魚響聲做號頭。五營大都督各守一方,把些寶船分東西南北,各方連環各方。安排已定,這一日反不見個賊船來。衆將官道:“時日有限,賊船似此不來,卻不違誤了元帥軍令?”張狼牙道:“想是他逃竄去了。”唐狀元說道:“他怎麽擅自肯去?衹在今日晚上,好歹有個消息來也。”連張天師也坐在玉皇閣上,眼盼盼的望了一日。
  到了半夜三更,衹見後營船上拿住一隻賊船,船上有十二個賊人,解上中軍帳來,都說道:“受刑不過,特來投生。”元帥道:“怎麽叫做受刑不過,特來投生?”其人道:“是我本國將軍謝文彬看見連不能取勝,心思一計,來燒你們的寶船。今日責令我們每人名下,要火藥一百斤、幹檳榔片一十擔,一名不完,重責一百棍,割耳示衆。是我十二個人不完,俱吃他一百藤棍,俱被他割了一隻耳朵。”老爺道:“你到我這裏做甚麽?”其人道:“是我人計議已定,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投降而得生,故此特來投生。”老爺道:“這個話兒難以準信。”其人道:“元帥爺不肯準信,可驗小的們的傷痕。”老爺道:“苦肉計豈不是傷痕?”其人道:“既元帥不信,小的們情願監禁在這裏,俟破賊之日釋放未遲。”老爺道:“這個通得。”一面吩咐旗牌官監禁了這十二個來人,往後發落;一面傳令各營,賊情如此如此,準備廝殺。天師聽知這一段消息,大笑了三聲,說道:“果真的苦肉計在賊船上。衆將官好神見哩!”唐狀元又把衹賊船領回來,安排了一會。
  明日未牌時分,賊船蜂擁而來,先從西上來起,一片的火銃、火炮、火箭、火彈。前營大都督應襲王良備禦。衹見天師船上木魚連響了兩下,颼地裏一陣東風,無大不大,把些火器一會兒都颳將回去了。賊船看見不利於西,卻又轉到南上來,一片的火銃、火炮、火箭、火彈。左營大都督黃棟良備禦。衹見天師船上木魚兒連響了三下,颼地裏一陣北風,無大不大,把些火器一會兒都颳將回去了。賊船看見不利於南,卻又轉到東上來,一片的火銃、火炮、火箭、火彈。後營大都督唐英備禦。衹見天師船上木魚兒狠地響了一下,颼地裏一陣西風,無大不大,把些火器一會兒都颳將回去。賊船看見不利於東,卻又轉到北上來,一片的火銃、火炮、火箭、火彈。右營大都督金天雷備禦。衹見天師船上木魚兒連響了四下,颼地裏一陣南風,無大不大,把些火器一會兒又颳將回去。賊船四顧無門,看看的申牌時分,寶船上三聲炮響。
  畢竟不知這個炮響有個甚麽軍情,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