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82年,分别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77、78级大学生,在1982年的春夏毕业,他们被称为"82届人"。
82届人,是一段历史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崭新时代的起步。他们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接受正统大学教育的第一代人。82届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惠者和实践者、推动者,如今在整体上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之材和中坚力量。
迄今为止,并没有调查数据对"82届人"进行统计,只有在各高校的校友会中,记录着他们毕业20年后的成就。挂一漏万,列举一二。政界有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北京大学),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复旦大学)、原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北京大学)、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 (兰州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袁纯清(北京大学)、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北京大学),学术界有著名学者张维迎(西北大学)、魏杰(西北大学)、陈平原(中山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化界有陈建功(北京大学)、张宝瑞(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中国人民大学)、陈小奇(中山大学),企业界有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华南工学院)、 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山东大学),影视界有最负盛名的导演张艺谋(北京电影学院)等。
年度人物:傅彪
傅彪,1963年9月27日出生于北京总后勤部的军队大院里。大器晚成的他1997年出演了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接着又在冯小刚1999年的贺岁片《没完没了》中出演男二号,并最终一炮走红,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之后,傅彪又在冯小刚的《一声叹息》、《大腕》和李少红的《大明宫词》中,把那些小人物演绎得生动传神。接下来,《考试一家亲》、《押解的故事》、《老爸向前冲》等影视剧使傅彪家喻户晓,并最终凭借《押解的故事》荣获2001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1982年,傅彪高考以24分之差落榜。寻求出路的傅彪无意中发现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表演专业首次招生,埋在心里多年的梦的种子一下子萌芽了。那时,2700人报考的表演专业只收20人,傅彪幸运地考上了,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
中华社会大学是一所走读大学,傅彪住在颐和园附近的部队医院营区的家里,需要坐车去上课。每天早上5点30分,父亲就起床给傅彪做好早饭,然后把傅彪叫起来吃,接着去车站给傅彪占班车的座位,一直等到傅彪吃完早饭上车。
中华社会大学表演专业的教师是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聘请来的老师。当时傅彪和同学们很羡慕电影学院、中戏的学生,他说:"我们当时总觉得人家是亲娘养的,我们都是后娘养的。老师虽然对我们很好,但一旦见到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我们确实有自卑感。"
但傅彪依然非常认真地学习,因为他不但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表演,而且还想着要对得起这些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当时每个学期要60元,外加月票每月5元,还有伙食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了。
像傅彪这样高考落榜进入民办高校,通过个人努力,最终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翘楚,大有人在。
年度话语:"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是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某些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分配去向适当结合起来的一项政策。
1982年,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高等学校就试行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收到初步效果。
1983年教育部决定从当年开始,在中央部门所属的农、林、医、师范院校实行部分定向招生;省、市、自治区所属农、林、医、师范院校实行大部分定向招生。定向招生的学生,毕业生分配时实行定向分配。为鼓励学生报考定向生,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分数要求,实行择优录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