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
第33节:美军观察组派赴延安(4)
黄华 Huang Hua
1944年下半年,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已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他们争执的焦点之一是,史迪威要蒋介石将其部署在陕甘宁边区周围的嫡系部队开到西南前线去打日本,而蒋介石坚决予以拒绝。蒋介石要求罗斯福总统派人来华进行协调。罗斯福派来原陆军部长赫尔利,但赫尔利是看蒋介石脸色办事的人,处处站在蒋介石一边,还言听计从地把蒋介石撤销史迪威的要求转告罗斯福。由于罗斯福此时已认为美国可以通过海上和空中的打击来战胜日本,中国战场不再具有决定的重要性,只要蒋介石不投降日本并拖到胜利即可,因此同意调回史迪威。10月19日,史迪威接到马歇尔召回他的电报。两天后,这位四星上将在离重庆回美国前,写了一封短信给朱德总司令,对他未及应邀访问延安表示深切遗憾。
史迪威的被召回,在重庆、延安和华盛顿都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为这位能仗义执言、一心为打败日寇而尽忠的美国军人的失落而气愤。美国驻华大使高斯也在事情发生后不久辞职。
史迪威将军是一位反法西斯侵略的坚强战士,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一身正气,受到广大军民的尊敬。他积极向罗斯福总统建议派美军观察组到延安,企望同中共合作打败日本,深得各界赞赏和支持。他崇拜伟大的革命前辈宋庆龄。在重庆,他不但痛快地答应宋庆龄的请求,用美军飞机把X光设备运送至延安,而且当得知机舱门太狭小,设备不能进入机舱时,史迪威命令用喷火枪把机舱门扩大,使X光设备被顺利地运抵延安。可惜这位有良心的美国伟人于1946年病逝,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朱德从延安发去了唁电,称将军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周恩来称他为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的被召回,标志着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逐渐改变到完全依靠蒋介石集团,对一些有头脑的、主张执行现实的对华政策的军政官员开始压制和迫害。
作为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的赫尔利于11月7日又飞抵延安,试图调和国共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他是为推销蒋介石一党专政的陈货而来的。他带来了蒋介石批准的五条,要中共放弃军队和解放区的领导权,把它们置于蒋的领导下,以换取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官位和部分部队的给养。毛主席当着赫尔利的面痛斥蒋的险恶意图,逐条批驳,并提出中共的五条协议,强调"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成立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所有抗日军队的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经过一番讨论,于1944年11月10日,赫尔利同意包括上述措辞的五条协议,由毛泽东签署,赫尔利也在其上签了名。
11月15日,当赫尔利将延安五条交给蒋介石时,蒋勃然大怒,说接受这五条意味着国民党的彻底失败。他提出了三点建议。时在重庆的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看了蒋三点后,认为留在重庆已毫无意义,当即飞回延安。12月8日,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奉上级命令飞延安见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毛主席表示,如果按国民党的三条行事,共产党的军队完全置于委员长的控制之下,其结果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减我们的武装力量,我们将任其摆布。如果双手被反绑着,那么一只脚跨进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大门也是没有用的。根据我们的五点建议,若是我们在改组后的联合政府中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们愿意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的领导。"鉴于蒋介石的历史,如果美国希望继续支持腐朽的蒋介石政权,那是美国的权利。然而我们相信,尽管美国能够做他要做的一切,蒋介石注定要失败"。"由于蒋介石已拒绝成立联合政府,我们决心不再让步"。1945年2月,时任驻华大使的轻率浅薄而又狂妄无知的赫尔利被召去华盛顿述职,只好承认他在中国的使命以失败告终。
在中国的抗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时,为争取抗战的反攻阶段早日到来,中共希望罗斯福直接过问中国问题,促使中国问题得到正确合理的解决。我事后从解放后来中国访问的约翰·高林和赫伯特·希契那里知道,中央曾以朱德名义给美国海军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写了一封信,1945年2月5日交给希契上尉带到华盛顿。毛主席也曾致函罗斯福,托当时任美军观察组组长的克罗姆莱上校发出,但都没有回音。原因何在?我在三十多年后曾同谢伟思进行探讨。对此事,我们都认为,当时美国已经可以从太平洋海上基地对日本实行空中打击,原子弹即将试验成功,而且在1945年2月上旬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已达成秘密协定,以恢复日、俄战争前俄国在东北的权益为条件,斯大林保证在战胜德国后三个月内出兵对日作战,因此只要支持蒋介石,使他不投降日本,即可望取得对日本的胜利,不再需要同中共合作。罗斯福对中共并不缺乏了解。在1937年和1938年,曾任他温泉公寓侍卫官、美国驻华武官埃文思·卡尔逊中校到过八路军的抗日前线和游击区,做过三个月的考察,直接给罗斯福写了十七封信,如实反映他的耳闻目睹,作了详尽的报告。罗斯福也曾拜读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同斯诺有过几次面谈。他也阅过戴维斯、谢伟思的大量报告,考虑过同中共合作和向延安提供类似给予南斯拉夫那样的援助问题。但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是支持国民党政府,不愿得罪将中共视为其第一敌人而日本为其第二敌人的蒋介石,也不信任那个独立性很强的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军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世界知识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序 | 第3节:家庭和学校(1) | 第4节:家庭和学校(2) | 第5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1) | 第6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2) | 第7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3) | 第8节:南下宣传团的活动 | 第9节: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1) | 第10节: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2) | 第11节: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3) | 第12节: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4) | 第13节:接受斯诺邀请去陕北苏区(1) | 第14节:接受斯诺邀请去陕北苏区(2) | 第15节:随斯诺在保安会见毛泽东(1) | 第16节:随斯诺在保安会见毛泽东(2) | 第17节:随斯诺在保安会见毛泽东(3) | 第18节:目击红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1) | 第19节:目击红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2) | 第20节:目击红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3) | 第21节:关于西安事变(1) | 第22节:关于西安事变(2) | 第23节:随红军进入延安 | 第24节:延安生活(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