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遙世間的絶妙智慧:煮酒論道   》 第33節:九、夾縫生存的利劍----遊刃有餘(2)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纔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意思是說,魯國賢人顔闔將要去做衛靈公太子的老師,他嚮蘧伯玉(衛國賢大夫,是得道高人)求教:“如今有這樣一個人,他天生兇殘嗜殺,如果對他不用勸導管教,就會危害我們的國傢;對他加以勸導管教,就會威脅到我自身。他的心智剛好足以發現別人的過失,而不能認識自己的過失。像這樣的人。我怎麽應付他呢?”
  蘧伯玉說:“問得好啊!警惕!審慎!端正你自己!表面上最好遷就他,內心裏則多存疏導之意。即便這樣,這兩種態度仍有隱患。遷就他,但不要陷得太深;疏導他,但不要太明顯。遷就如陷入太深,便會跟他一起墮落毀滅;疏導得太明顯,將會被他認為你在爭名求譽,從而會被他當成眼中釘、肉中刺而招致災禍。他如果像個不懂事的孩子一樣,你也像個孩子好了;他如果大大咧咧,你也大大咧咧好了;他如果無拘無束,你也無拘無束好了。做到這一步,也就沒有什麽隱患了。
  你不會不知道螳螂吧?它憤然舉起自己的胳膊去阻擋車輪前進,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那本事,正是因為它拿自己當回事了,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高。警惕啊!審慎啊!即便你從教誨他的善意出發,時不時展示展示自己的才智,想用這些觸動他,引導他嚮好的方面;但你也許忘了,你這樣已經差不多等於在做舉起手臂擋車的螳螂了!
  從這段文字裏可以看出道傢對待世事的態度。好像有點同流合污、圓滑處世的意思,但也不盡然。漢朝的東方朔似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顔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漢武帝一生殺人不少,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被猜忌,最後也被逼死,但東方朔進諫時卻能逗得漢武帝既開心又達到其目的,像阻止漢武帝大肆奢費擴建上林苑,還有指責漢武帝姑母劉嫖的男寵董偃等事情都是要有非凡的勇氣,漢武帝稍不高興就可以讓進諫的人掉腦袋,但是東方朔卻以“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方式令漢武帝有所醒卻沒有禍加於身,也着實難得。說來,東方朔給漢武帝吃的是糖衣藥片,雖然本質是苦口的,但是他用自己詼諧滑稽的方式讓漢武帝咽得很痛快。怪不得神話故事中說東方朔後來跟了東華帝君為仙,道號曼倩(《西遊記》中就寫過,還和孫悟空吵了兩句嘴),又有東方朔偷王母娘娘蟠桃等故事,看來東方朔還是有很濃的道傢味的。
  道傢一嚮都是在玩世,保身好像是第一位的,道傢决不鼓勵去死諫無道君王,也不像儒傢一樣十分推崇寧折不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射雕英雄傳》中寫郭靖聽了范蠡避世保身、遨遊五湖的事跡後這樣說:“范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黃蓉接口道:“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郭靖問道:“這兩句話是甚麽意思?”黃蓉道:“國傢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傢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這纔是響當當的好男兒大丈夫”。這兩句孔夫子的話,正是代表了儒傢的態度,郭靖是儒傢氣味很濃的人,所以很自然地就“親近”伍子胥等人。故而最後他身死襄陽城內。
  明代的陳繼儒,現在雖然名聲不是太響,但在明末,卻是一位名傾朝野的大名士。其幼年即聰明過人,文名卓著,史稱“穎異”。但他在二十九歲時,卻絶意仕途,一把火把儒傢衣冠統統燒掉,然後隱居於山林,專心著述,閑時就和一批文人、道士、和尚之類的人遊山玩水,吟詩作賦。
  陳繼儒雖然隱居,但卻和一些清寒隱士不一樣。很多人嚮皇帝舉薦他,他雖然堅决不作官,但吏部尚書閔洪學嚮皇帝上書說陳繼儒是江南名士,應該讓他“參政議政”。於是皇帝下令,如果陳繼儒有什麽建議,一定要奏知。地方官員見皇帝都如此器重,於是紛紛上門謁見。陳繼儒性子和一般的古怪山人也不一樣,對於達官貴人也非常隨和,沒有與世格格不入的狂態、傲態。他雖然是隱士,但應酬事務,甚於常人,權貴、名士、乃至庶民百姓,他都樂與交往。因此,他有隱士之名,卻無清貧苦睏之憂,有官吏之貴,卻無升遷案牘之勞。故而在當時大為人們所羨慕。陳眉公一生不仕,閑時就編書著書為樂。他著作等身,有《眉公十集》、《文奇豹斑》、《見聞錄》、《太平清話》、《古論大觀》、《安得長者言》等。當時明朝已有圖書市場,刻書賣錢也是一項産業,陳繼儒可以說是書商們的始祖了。他著的《小窗幽記》尤其聞名,是一部流傳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箴言小品集,其格言有人稱為“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覺、言近旨遠、益人神智”。筆者也很喜歡看,其中意味,多和道傢思想一脈相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1)第2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2)
第3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3)第4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4)
第5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1)第6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第7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3)第8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4)
第9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5)第10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2)第12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4)第14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1)
第15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2)第16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3)
第17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4)第18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第19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2)第20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3)
第21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1)第22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2)
第23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3)第24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