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带你去耶鲁   》 第3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22)      曹蕴 Cao Yun    马征 Ma Zheng

  随意, 是耶鲁活动的另一大特色。 我第一次参加中心主任和研究生活动负责人的会议, 被几个在场上爬来爬去、 还时不时咿呀两声的小孩吓坏了。 大人的讨论常被孩子的吵闹打断, 这种情况孩子的父母怎么一点都不尴尬?怎么不请那两个家长把孩子带出去?主任还时不时地跟孩子逗趣, 说:"汤马斯先生 (那个2岁的小男孩), 你发表意见的时候怎么把脚举起来了?" (他躺在地上踢来踢去)
  每个美国节日, 中心都会组织活动和大家一起庆祝, 当天的讨论也是关于这个节日的背景和历史。 每年还有一个中心特有的节日, 它属于世界文化的节日--World cultural festival。 这是中心每年准备时间最长、 最大型的活动。 每个国家的志愿者那天都会在老校园里摆摊, "炫耀" 自己民族的文化。 有非洲的根雕、 中国的纸扇、 东南亚的编制艺术…… 草地中央还搭建了舞台, 表演各国的民族舞。 尽管学生们的水平都比较业余, 但没人觉得这样上台会"丢脸",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弘扬文化的"高尚" 笑容。 我也很有兴致地在舞台上表演了中国民族舞。 异域音乐响起的时候, 人们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 随着舞姿和服饰来到那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 时间和空间在一片掌声中消融。
  在全球化的今天, 耶鲁站在三百多年的"城堡" 上远眺, 美国的历史不长, 文化积淀不深, 但他们想让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 这种气魄注定会让一个古老的校园焕发青春。 在耶鲁, 还有一些民间的非营利机构为这种交融努力, 组织校内以及校外的活动。 雅礼协会 (Yale-China Association) 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帮助耶鲁学生到中国贫困地区教授英语, 资助部分中国的医务人员来耶鲁学习。 我很喜欢他们不张扬的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在耶鲁期间, 我和雅礼协会一起合办了我先生的个人书法展。 我们从国内带了很多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 再利用废弃的枯枝、 藤条、 树根、 水缸、 石子等来呼应中国书法线条的古朴, 通过空间的分割和饰物的组合衬托出抽象黑白色块背后的意蕴。 展览还配合中国书法历史的讲解, 进行现场书法展示。 没想到身在异国, 我们还能在雅礼的会客厅里渲染出浓浓的中国古典韵味, 与耶鲁人交流中国艺术。 后来展出的作品全部义卖, 所有的收益都捐赠给雅礼协会在安徽修宁的教育项目。 如今想起来, 这是我在耶鲁参与组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很多耶鲁的教授都建议中国学生来美国要 "走出去"。 在美国不是已经走出国土了吗?但这只是地理上的概念。 从文化上来说, 很多人一直都走不出去, 也不愿意走出去。 耶鲁是世界的耶鲁, 它所集聚的多元文化是很多国内的大学一时还做不到的。 在这个缤纷的大环境里抛弃偏见, 敞开心扉去体验更多的文化, 接受更大的差异, 是任何书本里和在世界任何一个教室里都学不到的。
  耶鲁是高贵的, 但并不冷漠。 在活动中总是让你不经意地感到其实自己和周围的人、 周围的自然可以融洽地相处。
  在全球化的今天, 耶鲁站在三百多年的"城堡" 上远眺, 美国的历史不长, 文化积淀不深, 但他们想让全世界优秀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 这种气魄注定会让一个古老的校园焕发青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目录(1)第2节:目录(2)第3节:目录(3)
第4节:序言第5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1)第6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2)
第7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3)第8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4)第9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5)
第10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6)第11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7)第1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
第1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2)第1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3)第15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4)
第16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5)第17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6)第18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7)
第19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8)第20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9)第21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0)
第2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1)第2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2)第2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