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權利贏傢 》
第33節:哈塔米徘徊世俗神權之間(3)
王志俊 Wang Zhijun
創造一 個平安的環境和更美好的未來”,然後電話突然中斷。 謹言慎行、外表文弱的阿薩德看上去不似一介武夫,倒像一位“謙遜的中學教師”。 然而,他實則是一位堅定果斷、善於駕馭局面的鐵腕人物,被人喻為“敘利亞的雄獅”。 他執政近30年,為了改變敘利亞貧窮落後的狀況,采取了許多靈活的政策,取消了許多 有關國民出國旅遊和對外貿易的限製,逐步使敘利亞的經濟走嚮市場經濟的軌道。一直動 蕩的敘利亞也出現了穩定的局面。同時,阿薩德以“雄獅”的姿態逐鹿中東,在外交舞臺 上縱橫捭闔。他憑藉能夠對阿拉伯激進勢力和阿以矛盾施加影響這兩張“王牌”,忽而與 西方大國為敵,忽而又充當它們的“天使”,最大限度地為敘謀取利益,並使就領土、人 口和經濟實力而言都算不上地區大國的敘利亞躋身於中東政治、軍事大國之列。乃至有人 說,在中東,沒有敘利亞的參與,阿以之間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因此,敘利亞人民敬重 阿薩德,稱他是“歷史性的領導人”、“糾正運動的英雄”、“永遠的統帥”,等等。透過 這 些稱呼,人們不難領略他在敘利亞的至尊地位。 一代巨人匆匆逝去,人們在承受着莫大悲痛的同時,更關註着誰來填補阿薩德留下 的“權力真空”。他34歲的兒子、一嚮很低調的巴沙爾·阿薩德遂成為世界輿論關註的焦 點人物。 事實上,阿薩德早就感到了時間的緊迫,自1998年起,阿薩德加快瞭解决接班人問 題的步伐,着力培養兒子巴沙爾。他身邊的心腹重臣們曾提議讓巴沙爾成為復興黨地區領 導機構成員,任命他為副總統,然後再逐步讓他擔任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阿薩德 總統“退居二綫”擔任復興黨民族領導機構總書記。但阿薩德沒有同意這個意見。他主張 這個問題應由定於6月17日召開的黨的代表會議决定。預計大會將確立巴沙爾在黨內的 領導地位,並為巴沙爾接班鋪平道路。遺憾的是,這些步驟還未來得及實施阿薩德就逝世 了,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去世得這麽快。 敘利亞武裝部隊副司令、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執政的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成員穆斯 塔法·塔拉斯是深受阿薩德信任的重臣和最接近阿薩德的鐵腕人物,在阿薩德逝世後敘的 權力平穩過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是第一個從阿薩德傢人那裏獲得阿薩德逝世的消息的 人。聞訊後,他在敘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的陪同下急赴阿薩德官邸,之後他召來了議長、副 總統、總理及其他要人,共商阿薩德的後事處理和權力過渡問題。塔拉斯在接受埃及《金 字塔報》記者采訪時披露說:“阿薩德總統逝世後我們曾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哈達姆接任, 因為他是副總統;二是我接任,但我個人從未想當敘總統,因為我已是接近70歲的人了。 也許黨的地區領導機構中有人曾有過當總統的想法,但大傢還都是理智地對待了這個問 題,因為有資格接任的人差不多都是70上下的人了。如果老人接任,可能會發生兩年換 一人的情況,不利於敘利亞穩定。最後大傢一致同意提名巴沙爾接班,以保持敘較長時間 的穩定。”“哈菲茲·阿薩德總統給予了敘利亞很多,敘利亞人民希望嚮給予他們這麽多的 一個人作一點回報。” 於是,為了保持敘利亞的穩定和政權連續性,連日來,敘利亞議會、政府、執政黨采 取了一係列步驟,為巴沙爾盡快接管政權做周密的準備。 就在阿薩德逝世幾個小時後,敘利亞人民議會舉行特別會議,决定修改敘憲法第83 條關於總統年齡的規定,把總統候選人的年齡從40歲改為34歲。這樣,巴沙爾才能名正 言順地出任總統。翌日,執政的復興黨又召開緊急會議,提名巴沙爾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同一天,敘利亞第一副總統哈達姆簽署法令,將巴沙爾·阿薩德的軍銜由上校晉升 為上將,並任命其擔任敘軍和武裝部隊總司令。 與此同時,敘利亞及世界媒體對巴沙爾個人經歷的介紹大大增加,大馬士革的大街 小巷紛紛挂起巴沙爾的畫像,激動的敘利亞群衆聚集在一起高喊:“巴沙爾,我們用生命 和鮮血為你獻身!”而外國領導人表示哀悼的唁電也都是發給巴沙爾的。這一切表明巴沙 爾不但基本控製了局勢,而且已經開始掌握實權。 6月13日,阿薩德的葬禮隆重舉行。從上午8點到晚上8點,當人們在阿薩德的靈 柩前哭泣、祈禱並最終將他埋葬的時候,巴沙爾一直是公衆矚目的中心。個子高高的巴沙 爾滿臉愁容地站在那裏,代表整個國傢和他的家庭接受所有的吊唁。敘利亞和阿拉伯各國 的電視臺都現場直播了他作為政治名人初次露面的幾乎每一分鐘。參加葬禮並與之會面的 各國政要們試圖從他那裏得到關於敘利亞未來方向的綫索。 然而,巴沙爾還是遇到了傢族內部的挑戰。曾擔任過敘利亞副總統、因取代阿薩德 的野心暴露而被迫長期流亡國外的叔叔裏法特得知阿薩德逝世的消息後,迫不及待地發表 談話表示,他要立即回國參加哥哥的葬禮。此前,他已通過新聞媒體發表聲明,指責敘利 亞領導人擅自修改憲法條文,為巴沙爾繼承職位作準備。他要求敘當局取消推舉巴沙爾為 總統的做法。裏法特在外面添亂,使敘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雪上加霜。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 挑戰,敘政府采取了一項防範措施,由總理米魯簽署法令,宣佈如果裏法特企圖進入敘利 亞,有關方面將立即將其逮捕。 6月17日,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復興黨)第九屆地區代表大會在首都大馬士革 市郊的倭瑪亞宮隆重舉行。大廳內氣氛顯得格外肅穆,人們仍沉浸在阿薩德總統逝 世的悲痛之中。當巴沙爾進入會場時,全體代表起立熱烈鼓掌,大廳內響起“巴沙爾,我 們用生命和鮮血為你獻身”的歡呼聲,身材修長的巴沙爾面帶微笑,揮手嚮人們致意。大 會按照阿薩德生前意願,在毫無競爭的情況下,選舉巴沙爾為復興黨總書記,並推舉他為 新總統候選人。 6月27日,復興黨的提名順利地得到議會通過。7月10日,敘利亞全民投票,巴沙 爾獲得97.29%的選票,當選總統。年輕的巴沙爾·阿薩德在最短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走 上了權力頂巔。敘利亞的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胞兄猝死 “大夫”棄 醫從政 巴沙爾·阿薩德是誰?他是個什麽樣的人?在這個年輕人快速地子承父位登上總統寶 座之前,人們對他的瞭解實在太少了。 在很大程度上,巴沙爾仍然像是一個神秘人物。他在西方媒體上的曝光率幾乎為零, 沒有關於他的個人傳記;他的個人性格、他對待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衝突的態度、他的世 界觀,都不為人所知;沒人瞭解他有怎樣的朋友、他的愛好以及他的個人生活,也沒有人 瞭解他是如何度過童年和求學時代的。透過支離破碎的信息,人們逐漸拼湊起來的印象是: 一個34歲的單身漢,在英國接受過成為眼科醫生的現代教育,最崇拜的歌星是英國人菲 爾·科林斯,英語流利,在媒體前略顯害羞,對電腦和互聯網充滿興趣。這也許就是我們 目前所知道的巴沙爾·阿薩德的全部。 巴沙爾在阿拉伯語中是個吉祥的名字,意即傳報佳音喜訊的人。他1965年9月11 日出生於大馬士革,在阿薩德5個子女中排行老三。與哥哥姐姐不同的是,巴沙爾沒有見 到他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是如何為登上最高統治地位而鬥爭的。當他還在蹣跚學步的時 候,他父親已經是國防部長兼空軍司令。他6歲的時候,老阿薩德已經是這個國傢的最高 統治者了。 英國記者帕特裏剋·希爾是老阿薩德總統的個人傳記作者,也是與他關係最近的西方 人。據他說,少年時期,巴沙爾並不是一個惹人註目的孩子,他比較內嚮,喜歡思考,像 他的父親一樣。他上的是大馬士革的貴族學校。在那裏,教學既用阿拉伯語又用法語。希 爾說,儘管身份特殊,巴沙爾並沒有從他的老師和同學那裏得到任何特殊照顧。 這是由阿薩德的個人性格所致。他生活簡樸,不事奢華,喜歡讀書。讓人不可思議的 是,這個虔誠的穆斯林在傾聽真主教誨的同時,還醉心於西方古典音樂。閑暇時,他興致 所至,會親自駕車攜傢人郊遊,盡情地享受家庭的溫馨,而避免在飯桌上談論政治。雖 然大街上處處可見他的大幅照片,但關於他家庭的圖片和報道卻無處可尋。 與其他阿拉伯國傢領導人的孩子不同,阿薩德的5個孩子都是在本國接受的高等教 育。也許是天性使然,抑或是物極必反,巴沙爾從小就對政治不感興趣,他愛好技術, 尤其對醫學情有獨鐘。在敘利亞,大夫是被人們格外尊敬和羨慕的人。除了大夫所從事的 職業同治病救人這一廣為人知的性質有關外,大夫所應具備的知識淵博、道德高尚和勇擔 責任的品質,賦予了從事這一職業者的崇高形象。立志成為一名眼科大夫的巴沙爾高中畢 業後進入了大馬士革醫學院,專攻眼科專業,1988年畢業後,來到大馬士革“十月軍 事醫學”眼科從事醫療工作。1992年,巴沙爾去倫敦深造,由於技術高超,當年就獲得 了眼科專傢證書。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
|
|
| 第1節:小布什政治遊戲的幸運兒(1) | 第2節:小布什政治遊戲的幸運兒(2) | 第3節:小布什政治遊戲的幸運兒(3) | | 第4節:小布什政治遊戲的幸運兒(4) | 第5節:小泉純一郎怪人稱雄日本(1) | 第6節:小泉純一郎怪人稱雄日本(2) | | 第7節:小泉純一郎怪人稱雄日本(3) | 第8節:小泉純一郎怪人稱雄日本(4) | 第9節:小泉純一郎怪人稱雄日本(5) | | 第10節:布萊爾工黨神童冠英倫(1) | 第11節:布萊爾工黨神童冠英倫(2) | 第12節:法國若斯潘魂斷愛麗捨宮(1) | | 第13節:法國若斯潘魂斷愛麗捨宮(2) | 第14節:法國若斯潘魂斷愛麗捨宮(3) | 第15節:法國若斯潘魂斷愛麗捨宮(4) | | 第16節:普京莫斯科的鐵腕主人(1) | 第17節:普京莫斯科的鐵腕主人(2) | 第18節:普京莫斯科的鐵腕主人(3) | | 第19節:施羅德窮孩子叩開總理府 (1) | 第20節:施羅德窮孩子叩開總理府 (2) | 第21節:施羅德窮孩子叩開總理府 (3) | | 第22節:貝盧斯科尼黯然下臺(1) | 第23節:貝盧斯科尼黯然下臺(2) | 第24節:他信大亨總理直面法庭(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