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中國盜墓傳奇   》 始皇陵是否真的被盜(1)      許志竜 Xu Zhilong    嶽南 Yue Na

  公元前210年10月,華麗的天子車駕離開鹹陽,秦始皇開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11月,來到了雲夢、九嶷山,然後浮江而下,經過丹陽,到達錢塘。由於錢塘江水勢滔天,波濤洶涌,車隊遂嚮西走了百餘裏,由狹中渡江。
  渡江之時,龐大的車隊引來許多人觀看。這時,人群中一個高大威武的少年突然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這句話秦始皇當然不會聽到,他也不會想到,在這樣一個窮鄉僻壤,竟然隱藏着一個秦國的死敵。
  ——這個少年,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一生的使命,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亡秦”。他從秦二世元年從會稽起兵開始,每遇秦兵,戰無不勝,秦軍望之披靡,聞風而逃。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秦王朝就土崩瓦解。
  但在其後的楚漢之爭中,項羽卻失敗了。歷史學家常常為項羽鳴不平,把其失敗之因簡單歸結於項羽主觀决策上的失誤。而衆多的文人墨客則將其描繪成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大多論者都忽略了其失敗的必然性。
  之所以說項羽的使命是亡秦,是因為他與大秦天生有傢仇國恨。項羽的祖父、楚國大將項燕就為秦軍射殺,而項羽所在的楚國,多年來就與秦戰爭不斷,並最終為秦所滅。所以,當項羽兵進鹹陽時,瘋狂的復仇行為便勢所難免。
  據說,項羽率大軍進入鹹陽後,竟在一天之內就將秦國皇親800餘人連同4000名文武官員全部殺死。秦王子嬰就是被項羽本人用方天畫戟紮入胸腹扔到街心而斃命。隨後,八千江東子弟潮水般涌入秦宮,將財寶、美女搶劫一空後,又放一把大火,將阿房宮內的宮殿、樓閣燒成一片廢墟,大火燒三月不絶。
  做完這一切後,項羽的私憤並沒有發泄完畢。他又帶兵闖入秦始皇陵,殺害了所有守陵人和部分還在修建陵園的工匠,放火燒掉陵園內所有的地面建築,又下令挖掘秦始皇陵。
  關於項羽的幾把大火,歷史上的記載已有不少,且大多相似,並無爭議。衹是項羽是否盜掘過秦始皇陵,目前尚有爭論。
  關於項羽掘秦始皇墓,歷史上也有不少記載:
  司馬遷的《史記》中藉劉邦之口,駡項羽:“掘始皇塚,私收其財物。”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劉嚮傳》中寫道:
  秦始皇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三墳,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裏有餘。石槨為遊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梟雁……項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棺槨。
  北魏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經·渭水註》中這樣描繪:
  秦始皇大興厚葬,營造塚壙於驪戌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斬山鑿石,下錮三泉,以銅為槨。旁行周回三十餘裏,上畫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獄九州縣地理之勢,宮觀百室,奇器珍寶,充滿其中。墳高五丈,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另外,在民間,還流傳着關於項羽掘秦始皇墓的傳奇故事: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後,命英布去盜秦始皇墓。當地下皇城大門打開時,裏面突然射出無數箭矢,亂箭如雨發,當場射死許多士兵。隨後從墓中又飛出無數怪鳥,啄傷不少士兵。驚魂未定的士兵四散逃去,又被墓中衝出的怪獸追擊,咬傷無數。英布不敢進門,急忙報告項羽。項羽一聽大怒,親自率士兵衝入墓門。至墓內後,項羽定睛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衹見裏面星光燦爛,山巒起伏,草木青翠,這不是函𠔌關嗎?項羽帶兵往前衝擊,但這時又是一陣亂箭射擊,項羽無奈之下,衹好率兵退出。
  另一個故事說,項羽滅秦後,派十萬兵士挖掘秦始皇墓。士兵在陵墓南面和西北尋挖墓穴道,挖了半月有餘,蹤跡全無。項羽聽說後,趕到了現場,親自督促開挖,仍沒有結果,正在猶豫之時,忽然從西北方向走來一個鶴發童顔的老人。老人對項羽說:“你不該動用如此衆多的勞役來挖墓,秦始皇是怎麽滅亡的,你應該心知肚明,萬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轍埃”項羽聽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終有所悟。於是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們畢竟在此地挖出了兩條溝,這兩條溝後在歷史上被稱為“霸王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畫報出版社
僵屍復活(1)僵屍復活(2)
僵屍復活(3)僵屍復活(4)
僵屍復活(5)僵屍復活(6)
墳包突起人世間(1)墳包突起人世間(2)
墳包突起人世間(3)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1)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2)盜賊如狐(1)
盜賊如狐(2)盜賊如狐(3)
盜賊如狐(4)伍子胥掘墓鞭屍(1)
伍子胥掘墓鞭屍(2)伍子胥掘墓鞭屍(3)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1)先秦被盜名墓備忘(2)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3)盜洞中發現人頭骨(1)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2)盜洞中發現人頭骨(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