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文字不是东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33节:新井物语
刘绍铭 Liu Shaoming
新井物语
凌志韫(Vivian Ling)教授去年出版的《从精读到泛读》(The Independent Reader)是一本为北美学生学习中文而编选的教材。单看目录,行家就知这是一本构思与众不同的读本。所录文章统辖于十二个题目内:文化、社会、国际、经济、政治、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两岸、港澳、各地华人、教育、科技环保。由于版权关系,选集的稿件来源,只能依赖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书报杂志。内地作家的作品,因此从缺。美国大学初习中文的一二年级学生,抱着辞书字典准备功课,只好不问内容、“花猫叫、小狗跳”地一字一句去“精读”。这阶段过后,读物除了着眼文字外,也得讲究内容言之有物。凌志韫这本书的英文题目为“The Independent Reader”,中文可叫“自立读本”,这本书的对象是选修了三年以上中文的学生。一般美国大学给学生的白话文训练,三四年过后,就得“自立”了。凌教授选材兼收并蓄,指引学生“泛读”,就是这种用心。因此,我们的“准汉学生”,既有机会认识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庐山面目,亦可听林山木为《富裕未必需要民主,民主妨碍经济增长》所作的辩证。新井物语第二辑文字岂是东西 凌志韫选材另一别开生面的地方是用了中文非母语作者新井一二三小姐的作品。别的不说,单就“励志”而言,新井以“外国人”身份,所著文章能在一本中文语文的教科书中出现,大大增加了“牙牙学语”者的士气。新井亦人也,余亦人也,因此新井能,我亦能。 日本小姐初出道一两年写的文章,大概因非山中人,所见常有发人深思之处。此录《香港社会的“人格分裂”》片段:两年前刚来香港生活的时候,这座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人格分裂”。走在铜锣湾的街上,坐在太古广场的餐厅里,好比闯进了MTV片子里。丰富多彩却互不相关的各种影像闪电般快速出现,瞬间又马上被新的影像所代替。感官的刺激非常大,但明显缺乏统一感。当我感到目眩,开始心里不安时,大都会的万花筒突然停下,本来支离破碎的彩色塑料片一时变成一幅相当华丽的画面——香港。日本人学中文,除了认识汉字外,在文法和语法方面并不比“洋人”占便宜。听说新井小姐在华文刊物上“卖文”,修习中文的日子也不过五六年。如属事实,她今天的成就足以骄人。但我们知道,香港读者看她的专栏,不会只为欣赏她的文字。她的“卖点”想是看问题时因身份距离而体现的“域外之趣”。就拿上面引述的那篇文章来说,许多问题,我们一直不觉得是“问题”,但一经她点出,感觉就不一样了。譬如说: 文化人类学的缺席反映在香港人的种族歧视态度上。因为没有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种族平等”在中国香港始终是没有理论根据的空口号。结果,连在相对高级的报刊上都能看到对菲律宾人、印度人的歧视措辞,这种现象在其他现代城市也是很少见的。她的话,当然有理,但如要顾虑周全,似乎应该落个注,或再作引申。因为凡涉及“异族”,轻佻的话,稍一不慎,就脱口而出,这种情形,应该不限于港人吧?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不必举实例了。尽管如此,新井小姐的话,仍有警惕作用。因为她说的“种族歧视态度”非出现于街头巷尾,而是在“相对高级的报刊”上。高级报刊之所以“高级”,是由于编者自重。《纽约时报》的编辑或记者私下可能对中国人嘴巴不干净,但若在新闻稿上公开把中国人称做“支那人”,就是“低级”了。香港人白天穿西装,吃西餐午饭,跟洋人打交道。可是一到晚上,讲广东话,看中文报纸,吃佛跳墙,打麻将,看历书,研风水——这些行径,在新井看来,都是人格分裂的征象。如果这也算人格分裂,那么新井小姐应该是我们的同道中人。把小姐列为“同类”,无非是我觉得这种“分裂”,分裂得可爱。你想想看,穿西装、吃西餐、讲洋文都是为了谋生。可是一下了班,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返祖归宗。新井你会觉得讲日本话比较舒服、看《朝日新闻》比较顺眼、拿筷子比动刀叉“智取”一叶菠菜更自然,是不是?这种“人格分裂”,端的是多姿多彩,值得我们分裂下去。新井来港后不久就发现,“香港其实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东西文化的交会点’。现实是华洋隔离得很清楚,彼此之间互不干涉”。小姐所言甚是。可是,这种楚河汉界的现象由来久矣。且看王韬《香港略论》所记:西商别墅……雉堞周遭,层台轩敝,隐然若防敌国。西人于居家,亦讲求武备如此。当然,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今天的“西商”,私底下尽可觉得自高华人一等,想也不敢公然居家“讲求武备如此”。说来说去,香港今天如果仍“华洋隔离”、“互不干涉”,自有其历史因素。不过,我倒觉得,华洋实在有别。即使语言的隔阂可以克服,“深层结构”里面的各种性情、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执著实在不容易调和,也不必调和。只要大家能和平共处就能达到“种族和谐”的最高境界。“人格分裂”是心理学的术语。也许是“约定俗成”吧,这词儿在一般人的感觉中相当负面,常与“双重标准”或“口是心非”的虚伪心态混为一谈。香港人当然有许多人格分裂的例子,但新井小姐所举的例子,恐怕并不经典。礼拜日上教堂祈祷,晚上回家看历书,其并行不悖的道理,不正是现在的香港马照跑、舞照跳“求同存异”精神的写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
|
|
第1节:新版自序 | 第2节:目录 | 第3节:且说床边故事 | 第4节:另类专家 | 第5节:赵元任与爱丽丝 | 第6节:校园风景 | 第7节:编辑的眼睛 | 第8节:将相本无种 | 第9节:遗老独白 | 第10节:写作这回事 | 第11节:memo狂想曲 | 第12节:猎头校长 | 第13节:浪得虚名 | 第14节:眉批 | 第15节:自我陶醉 | 第16节:马丁尼之恋 | 第17节:热辣辣的隐私 | 第18节:寿则多辱 | 第19节:无罪以当富贵 | 第20节:作家的心理阻滞 | 第21节:书看不完,怎么办? | 第22节:新狂人日记 | 第23节:虚拟文本 | 第24节:林行止的两个世界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