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话春秋 品兵法:孙子   》 第33节:二十五、 突袭变成持久战      子金山 Zi Jinshan

  二十五、 突袭变成持久战
  二十五、 突袭变成持久战
  囊瓦在汉水对岸等了几天,助守的武城黑按捺不住了,他对囊瓦说:“我军的战车是由皮革制作的,不如吴军的木制战车耐久,我们应该速战速决,直接打过去呀。”
  这是当初沈尹戌没有预料到的,不过站在基层将领武城黑的立场上看,也是容易理解的:这是一种急于施展才能的表现。
  实际上人人都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与比你高明的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拘束,因为你害怕自己的观点会被那个比你高明的人否认,你也害怕会让他看出你的愚蠢,武城黑就属于这种大众心理。
  他一直和名将沈尹戌同处一个军营,每天看着沈尹戌说出些自己所无法想到的精妙主意时,心中定然会很自卑,只能沦为沈尹戌的帮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沈尹戌率部分士兵离去时,武城黑的心中应该会出现一种兴奋感:左司马终于走了!我终于可以一展自己的身手了!
  武城黑向囊瓦的建议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春秋时期,战车是战斗的主力兵种,前文已经介绍过,几乎是步兵的主心骨,武城黑关注到这点,说明了在战术范畴他还是很有才干的。
  但可惜的是他找错了对手,他面对的是兵圣孙武,其才智甚至要超过沈尹戌。
  囊瓦有一点极其可贵:总是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这要在今天,可能要被戴上“墙头草”或“顺风耳”的外号,但爱听信别人的意见,总归不能说是一无是处。
  关键时刻,楚军另一位将领,大夫史皇也急于立功了,也及时建议:“楚国人一向敬重左司马胜过您令尹大人,这次如果等到左司马来了,大破吴兵之后,第一功肯定又是他的,大人官高职重,如果这样下去,如何为百官之首?说不定还会被左司马取代呢!不如听取武城黑将军的意见,下决心迅速渡江,和来犯吴军决一死战吧!”
  囊瓦终于给说心动了,于是,在这盘吴楚对垒的棋局中,囊瓦下了挥车过河的一着:三军渡过汉水,向吴军进击,全军开向了豫章。
  棋谚有云:一子落错,全盘皆输。这莫非是命运使然?是楚国的大劫将到。
  孙武率轻车精兵扑向豫章,那里现在是楚军主力所在。孙武不容楚军从容布防于清发水或汉水对岸,一旦楚军在对岸有了坚固工事,长途奔袭的吴军将有力也无从施展,对峙下去,胜负基本不用预期。
  尖兵报来:楚国大军已经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今安徽、河南与湖北交界一带)背水安下无数营寨军帐,主力正在迎面向我军扑来!
  孙武大喜:可以断定,这肯定是昏庸的子常所为,是此人在主持楚军。舍地理,求侥幸一胜,这种用兵,只能称之为狂赌!
  孙武下令:避开正面,兵车预先寻好退路,于楚军推进途中给予闪电侧击,一击则退,不准恋战厮杀。
  伍员心领神会,明白这是孙武在诱敌轻进;夫概牢骚满腹,公开宣扬:突袭楚军,怎么不使用我麾下五千“熊兵”。
  解释一句:这“熊兵”称谓乃野史小说所载,不足为信,估计也不大可能,因为敌国国君为熊姓,怎么能将自己的私兵安上楚君的姓氏?
  孙武只有通过吴王来安抚夫概:好钢历来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意思吧,此语乃笔者杜撰,那时还没有给熟铁刀具夹钢的技术,就是连“钢”这种概念也不会有的。
  其实孙武此刻已经根据楚军位置的变化,修改了突袭决战的方略,楚军既然出动求战,何必遂其愿望呢?
  对楚军现状,孙武在与伍子胥制定谋楚疲楚的游击方案时,就很清楚:楚国政出多门,军权操纵在几个权贵手中,互不统属又互不服气,遇有战事便各自行事。
  这样的部队,就会出现越是聚集在一起,战力越会急速下降的情况,这点从后世的曹操渭水败马超时即得到证实,当时的曹操就闻听西凉军兵力骤增而大喜。
  孙子此时根据情况变化,已经将作战目标调整为:吸引尽量多的楚军奔赴前来就战,以便聚而歼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根据孙子兵法中的断言,此时的吴军就是到了调整部署的时候了。
  再说,那阖闾也是一名称职的军事大家,对孙武的改变部署,当然明白其目的之所在。所以,主力按兵不动,由前锋出奇兵骚扰楚军,以便“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这是孙武开始零打碎敲战术实践的开始。
  而王弟夫概不会深虑到这些,事不密累死三军,吴王也不会向王弟解释底牌,夫概作为基层将领,也就只能蒙在鼓里心中不快了。
  囊瓦与武城黑更不会觉察吴军目的之所在,所以才自持兵多,开始向吴军逼近求战。
  大军在推进途中,不可能列阵行进,所以,在受到从侧翼奔袭而来的吴军时,几乎就是处于无还手之力。欲待结阵已成御敌之时,却是为时已晚。吴军数量不大,占了便宜便扬去,追之不及,也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囊瓦心中怒火逾燃逾烈,传令全军离开营寨前扑,坚决捕捉住吴军主力,力争一举击溃吴军!时间最关键:不能等到左司马赶来争功那时!
  首战其实不能称其为一战,因为楚军还没能还手,只是被轻轻地掴了一耳光而已。
  没有伤筋动骨,也就是面子上微微一红罢了,下一仗呢?囊瓦其实心中一点数也没有;有数的是对手孙武,孙武采取的还是上次的方略,还是轻兵突袭,不过这次方向变了,到了另一侧翼。
  重要的是,下一耳光来得重多了。
  孙武在有意地激怒楚军统帅,在楚军进攻时主动挑衅,在占了便宜之后却又退避三舍。估计这时的楚国人就会一厢情愿地认为“钓”住了吴军这条难捉的游鱼,楚国内部各个权贵就更有可能争先恐后前来赴战,以求分得一杯羹,至少准备毁掉吴军舟船的那支楚军会赶来豫章。
  那时,“形人而我无形”(《虚实篇》)的孙子便可以巧施妙手,在楚人得意忘形之际,“势如扩驽,节如发机”(《势篇》),骤然放出人人均成敢死勇士的三万虎狼之师。——此时的吴军主力,实际上在养精蓄锐,只等那雷霆一击到来的时刻!
  如此一战之后,楚人的斗志将被彻底击垮,接下来,吴军自然就可以“侵掠如火”(《军争篇》),疾风骤雨般的横扫楚境。
  其实后世一再重复上演孙武在春秋末期导演的一幕。并不仅是东汉末的曹操钻研过《孙子兵法》,战国末年,秦国老将王翦率军征伐楚国,进入楚国境内不久便驻军不前,只等到楚国各支援军凑齐后,方才突然发动攻击,得以一举全歼楚军,采用的也是这种“吸引其各部前来聚而歼之”的战法。
  但在楚军统帅囊瓦看来,这无疑是老虎遭到了弹弓袭击,虽然稍感疼痛,却无关虎威重抖,只是有点气煞人而已。
  蜻蜓点水!也能伤人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孙子 序言第2节:一、 孙子出世话春秋第3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1)
第4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2)第5节:三、 辗转数国逢孙武第6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1)
第7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2)第8节:五、 鱼肠利刃刺王僚第9节:六、 阖闾治国气象新
第10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1)第11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2)第12节:八、 庆忌才是真英雄
第13节:九、 孙子谈兵论作战第14节:十、 吴王面试考孙子第15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1)
第16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2)第17节:十二、 春秋战争面面观第18节:十三、 孙武率军夺舒邑
第19节:十四、 战事间隙话强楚第20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1)第21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2)
第22节:十六、 兵法未载持久战第23节:十七、 阖闾背后造敌人第24节:十八、 孙子兵法初见功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