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考 》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
“畏懼”是什麽?
王蒙 Wang Meng
畏懼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情感方式。畏懼有時成為一種焦慮,就是害怕更壞的事情的發生。然而,事實證明人們恐怕發生的事情多半不會發生,倒是焦慮本身成為對自己的意志的一種摧毀的力量。
然而我又並非完全否定一切類型的畏懼,那是因為,面對歷史和社會,面對過去和未來,面對國傢和世界,面對無言的宇宙和自然,如果不是心存畏懼,也許我們會變得更加感情用事,更加自吹自擂,更加輕舉妄動,更加肆無忌憚和鬍作非為。畏懼是什麽?畏懼就是心存製約,就是知道有些事自己是不應做不能做的,就是知道世界上並非衹你一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願望還有另一種或另幾種願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動以外還有逆嚮的及旁嚮的努力,事物發展的可能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也還有另一種或另幾種可能,就是承認世界的狀況並不是决定於你的一廂情願,於是你會遇事三思,你會兼聽四面八方,你會不為已甚,你會留有餘地,你會剋製自己。畏懼就是知道一己的渺小時間與空間的無限。畏懼也是由於你知道的知識的不足恃,還有大片的黑洞擺在了你的面前。於是,你會時時調整自己而不是獨斷專行、說一不二、變本加厲、惟我獨尊、剛愎自用、自取滅亡。
某種有所畏懼的情緒還在於,無論你怎麽樣地肯定人生歌頌人類,你並不認為自我直到人類是至高無上的。真正的至高無上是一種類似宗教情緒的、終極性的,從而是非現實的探尋、思忖、夢想和膜拜的對象,也是膜拜的結果。可能你認為最完滿的最絶對的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政治理念道德理念,可能是冥冥中主宰一切的一個無所不包的範疇:道、仁、義、虛無、博愛、自由、真理、自然、科學。也有許多人崇拜上帝、佛、真主,即人格神或概念神。甚至也可以是一個圖騰:火、生殖器、蛇、竜、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承認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世界存在於人的心靈之外,物質的世界具有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對這個規律你還是尊重和必須尊重與不可以不尊重的。反正你必須對主宰世界的規律或者人格的抽象的神癨或者某個理念心存敬畏。你害怕自己的某些妄為某些醜惡某些違背天良的記錄會受到上述的君臨一切的力量或存在的懲罰。相反,號稱不相信來世,從而無所畏懼的王熙鳳,在《紅樓夢》“弄權鐵檻寺”一章中,她的無畏反而表現為喪失了一切心理製約,喪失了行惡的最後一絲顧忌,喪失了做人的最後一條底綫,因而無所不為即無惡不做起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我為什麽沒有自殺? | 多幾種生存與創造的“武器” | 為了尋找人生的“登機通道” | 多一種享受,多一種人生 | 思想美麗,學習着也是美麗的 | 生活:最好的“辭典”與“課本” | 幼稚的成熟與成熟的老到 | “學會”不如“會學” | 最高的詩是數學? | “最好的東西是舌頭”,最壞的呢? | 尋找“教你”的師傅 | “人性惡”不一定衹屬於別人 | 躲避同盟 | 記住:人際關係永遠是雙嚮的 | 我的“非戰車論” | 我的二十一條人際準則 | 最好的人際關係是“忘卻” | “無為”是一種境界 | 求諸人莫若求諸己 | “饑餓效應”與“陌生化代價” | 人比人,氣死人?還是學學老子 | 集中時間和精力也是一種天才 | 有一種人“生下來就過時”? | 人生總要有所珍視和眷戀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