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東漢演義傳   》 第三十三回 雪恥爭迎掃姦賊 操謀蔽主心過望      謝詔 Xie Zhao

  卻說王莽設朝,會衆文武,正議敗兵之事。忽大使奏曰:“我主事急!祭遵把守潼關獻降,納秀兵馬,都入關下寨,乞陛下早發兵禦,莫待臨城難與攻掠。”王莽聞奏大驚,急令蘇獻為元帥,邳彤為先鋒,盡起禦林大軍二十萬,名將數十員,御驾親徵出城。至長樂坡屯駐。
  卻說光武知王莽兵至,急引大軍出坡對陣。王莽出馬謂光武曰:“秦傳漢,漢傳王,天數然也,非吾霸奪。子若肯罷戰休兵,即指潼關為界,東屬劉氏,西屬王朝,立馬兩國,何不可乎?”光武曰:“若欲和兵兩國,除有平帝子嬰並劉氏三千餘口活卻還我,即時罷戰。”馬武出曰:“王莽反賊!記得教場比試,嗔嫌醜漢馬武將軍否?”王莽怒而叫曰:“誰拿醜漢?”邳彤應聲而出,手提方天戟,坐下雪蹄馬,立於陣前,大叫言曰:“汝縱有拔山之力,過天之勢,今日定欲拿汝,以復王尋之仇!”馬武大喜,縱馬提刀,直取邳彤。二人交鋒,激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王莽軍中急令王瞻、李順、孫通、高密、李建、李顔宗、王卿、王煥、王武一齊助戰。九將聽旨,飛奔入陣。
  光武見王軍助陣,亦令姚期、陳竣劉壟傅竣朱祐、馮異、岑彭、祭遵、景丹、王常等一齊混戰。王軍大敗,岑彭活捉蘇獻。王莽撥回馬走,光武引兵追趕。王莽入城,令卒閉緊,光武衆將一齊圍上。
  九月戊申,城內竇融獻開宣平西門,迎接漢兵。光武傳令:“不許傷害百姓。如違者即斬”。衆將肅然而進,毫無幹犯。
  邳彤知軍入城,急令東宮王禹開東門走訖。光武引衆軍放火燒着午門及未央宮,搜王莽傢屬,皇親國戚盡皆誅戮,惟不見王莽。光武傳令曉諭百姓:“如有隱藏王莽,九族皆誅。有拿獲送獻者,千金賞賜,許令諸人入宮搜捉”。時有客人姓吳,被王莽罰錢賞軍,不能還傢。聽得諭旨許人民共搜,即提菜刀一把,尋入東宮而去。
  卻說王莽見火連內禁,急至宣室,旋席隨鬥而坐,乃嘆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今漢兵以火焚宮,吾避於此,豈奈我哉?”庚戍旦,復於漸臺之上,閉閣而坐。至申時,吳公搜入宮內,尋見有高臺二所,殿閣深宮,四圍水繞,乃曰:“王莽必在此臺之上。”放下吊橋而過,至上閣內殿,見着黃袍玉帶,以腳排開莽門,進前拿住王莽,謂曰:“賊子今遭吾手。”王莽告曰:“吾將錦包袱賜汝,內有寶物,乞留殘命!”吳公接着錦包袱,又扯下臺。
  忽太尉李清走至,將吳公打倒,拿下王莽,出見光武請賞。
  光武大喜,正欲賞清,吳公走至,告曰:“小人拿住王莽,被彼搶來,乞主公詳察。”光武曰:“汝有何證?”吳公曰:“小人有。”吳公遂將錦包袱獻上。光武解開視之,乃國朝玉櫻。鄧禹曰:“今日江山還歸吾主!”光武大笑,遂賞吳公萬錢,吳公叩首拜謝而出,乃曰:“為此賊久淹於是,使吾拋妻數載,棄母多年,今日纔償舊恨,得轉家乡!”言訖,遂回而去。
  卻說光武,是日與衆將士登於漸臺殿上,書曰“十二帝王之靈”,擺列香燭於席,祭雪仇恨。將王莽、蘇獻推跪神位之前,聽宣祭奠。令敕文官高聲朗讀,其祭文曰:漢室山河,二百餘年。平皇勢弱,賊子當權。弒君殺父,抗敕違宣。秀恢天下,聘士求賢。姦臣捉至,細割刀千。一酬君恨,二雪父冤。香花祭畢,聖祖升天。
  祭畢,將蘇獻斬首,莽凌遲細割,分散其屍。爭相殺者數十人,以莽首懸於城下。百姓觀者,或擲之於地,或切食其舌,人人共惡而誅之。後言王莽詩曰:
  百計徒勞苦戰疆,江山依舊屬劉皇。
  粉身碎骨誠堪恨!擊首拋骸亦可傷。
  鬥酒何能稱奠祭,荒碑誰為泣銘堂。
  當時解省回頭早,免使竜泉劍下亡。
  那光武大設筵會,宴賀功臣。衆將飲於席上,唧唧噥噥,欲立光武為帝。光武知其意,仗劍出席而言曰:“汝等衆人,再有交頭接耳,胡亂言者,即斬。”嚇得衆將無一敢言。更始坐於長安,衆臣朝拜禮畢,加封秀為大司馬,着行司隸校尉,於前殿整修宮府,與秀等諸將議事於內。朝罷,各散。
  時八賊朱鮪等議曰:“今劉秀破卻王莽,國傢重柄都在其手,兼其部下諸將不離左右,我等將何奈之?”鬍殷曰:“我有一計,可害其命。”鮪曰:“汝有何計?”殷曰:“來朝奏帝,令劉秀部下諸將,封出各郡為官,使劉秀身無一措,不能成立大事,然後慢而圖之,何難之有!此乃張良左遷諸侯之法也。”朱鮪聽言,大喜。
  次日,入朝見帝,奏曰:“今劉秀破除王莽,皆其部將之力,建此大功,陛下若不封出為官,恐惹衆臣之怨,乞陛下聖鑒。”更始準奏,敕令尚書省檢功加職,擢出各處為官。是日傳旨,令其衆將各封外郡職守,不得久停於府。各謝恩畢,鄧禹曰:“此又賊臣之計,欲害主公,故散吾衆將,彼得行事。”光武曰:“縱乃賊臣之計,不可違逆聖旨。”衆將忍聲聽命,各登任所。光武送至灞陵橋,淚下分手,自嘆回府而去。鄧禹謂衆將曰:“汝等須從旨命,暫散為官,務宜精探消息,匡救主公。不枉汝等英雄之志,中於賊子之謀!”言罷,各赴任去。
  卻說鬍殷見散劉秀之將,乃大喜,謂衆曰:“果中吾之計也!”衆答曰:“雖然散其衆將,奈劉秀帝之寵臣,何能殺害?”朱鮪曰:“吾有一計,使劉秀自殺。”衆問曰:“汝何計也?”鮪曰:“見今諸州盜賊競生,劫財殺命,可奏上更始,着其巡按河北。但與三五百人跟往,劉秀若到,賊必殺之而劫其財,豈不自送命乎?”張昂曰:“劉秀仁揚天下,德播萬方,人皆瞻仰而服,豈有害彼之心?若果欲行,可令一人假裝劉秀,先往河北諸州,拷刑官吏,勒騙軍民,使劉秀到日,人皆共惡而誅之,方能害也。”衆將大喜,遂依其計而行。
  惟鬍殷貌類劉秀,即日私離京地,假扮巡行。經州過縣,俱要羊酒接迎,拷逼官民,勒財捎物。有陳詞告狀者,不令近見。凡出街市百姓觀者,俱要低首,兩旁不許擡視。牌至懷州,報知太守張國期,言:“司馬劉秀,各處查刷官吏,拷逼軍民,有錢者得活,無錢者受災,太守亦要預備,免遭刑戮”。國期聽罷而言曰:“人道劉秀德量齊天,今行此不仁不義之事,乃得一虛名耳!”言未訖,人報劉秀已至。國期大怒。急引壯軍五百,各披盔甲,上馬前迎。行經數裏,到一山坡,遙望劉秀擺道而來。國期接上,仍依法禮而行,看其動靜果否。劉秀曰:“汝何不備羊酒遠迎,故此遲來?即有慢上之心!”喝令重打。
  國期見果有如是,大叫:“衆軍下手。”言罷,一齊擁出,四圍掩殺,嚇得鬍殷勒馬急回軍走。國期催趕追上數裏未及,即罷兵回府。
  鬍殷走至長安,見衆人,具說前事,各皆大喜。謂曰:“劉秀此回,必遭吾計。”遂入朝見帝,奏曰:“今河北州郡,盜賊群生,黎民遭害。陛下可令大司馬劉秀,巡撫州縣百姓,庶保天下太平,我主安居帝位。”更始準奏。即傳旨賫敕。令司馬劉秀領軍五百,親往河北巡撫,待按完復命。
  時朱鮪八賊急先令人報知洛陽太守,言:“光武不仁,可用機暗殺,以貴酬功。”是日,光武領敕上馬離朝,徑往河北進發。衆軍前呼後擁,地震山驚。行近洛陽地方,令人賫牌報知太守,已臨城下。董期忙奔出接。迎至館驛,設席宴待。
  至日天晚,董期喚出一人,名焦休雄,謂曰:“今上司文書,言光武不仁,令吾暗害其命,汝若能幹是事,賞銀十錠。後報朝廷,再加官職。”休雄曰:“太守嚴命,小人即行。”
  遂藏短劍於身,徑人驛去。故言排席為由,潛於窗子之下。夜靜二更,見光武秉燭獨坐,玩觀《刺客荊軻之傳》,喟然嘆曰:“刺客好無决斷,誤汝性命!”休雄聽罷,膽戰心驚,不知書內有此說話,衹疑道破,慌忙伏於其前,告曰:“不幹小人之事,乃太守董期,接奉上司文書,言爺爺不仁,故使小人為刺,暗害爺爺,乞留殘命!”光武曰:“前番來者非吾,乃賊臣鬍殷假扮出巡,故使天下官民怨歸於我。”休雄曰:“若爺爺肯恕小人之罪,小人先往各州郡縣,備說情由,使不枉負爺爺之德。”光武曰:“此乃賊臣之計,非汝之罪也。但下次休行是事。”休雄叩首謝恩,急奔諸州報說情由。
  次日牌到懷州,張國期太守急整兵馬,自領僚屬官吏,出城遠迎。光武問曰:“汝等何處官吏?”答曰:“懷州太守張國期,帶領本府官吏人馬,迎接主公。”光武曰:“懷州至此,路途甚遠,汝何是遠迎耶?”國期曰:“昨日焦休雄報說前日案臨,非主公親體,乃賊臣鬍殷假裝計害。今主公親臨,小尹故速遠迓,乞大恩宥罪!”光武大喜,遂令前行至城人府。國期親整察院,請入安坐,大設席宴。有詩為證:
  屏開丹孔雀,褥隱綉鴛鴦。
  玉盞斟瓊液,金爐爇寶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姦計圖王侵寶位 忠言駡賊死金鑾第二回 仗劍金階扶寇主 提兵入禁斬嬌娥
第三回 假帝沽名圖社稷 全忠硬節老風塵第四回 乘威據賊侵英主 假製施仁斂小民
第五回 三諫不從應至敗 千金和議可為癡第六回 肆兇王莽人民怨 叛國蘇成將卒驚
第七回 鄧辰薦傑扶新主 光武求賢會故人第八回 嚴光卦卜知真主 王莽科場選俊英
第九回 王莽選纔嗔武醜 崔亭揭榜報蘇獻第十回 蘇獻百端讒烈士 竇融屢奏拯明君
第十一回 古廟潛逢擎國柱 平坡暫別棟梁材第十二回 別逢共訴情難已 配合應知分所為
第十三回 少翁預卜聖君臨 訪推命運何時泰第十四回 故假威名即日興 光武中興恢漢業
第十五回 堅譚一戰復劉基 聚兵白水屯營寨第十六回 遇將長安脫睏籠 勢危馬死罹兵睏
第十七回 運泰牛生出敵圍 歌聲來已明君至第十八回 話國纔終義母亡 李君陣上擒王將
第十九回 韓宰城中卻漢兵 無計脫姦全叔命第二十回 施謀殺賊解君愁 新野兩軍開僕偃
第二十一回 棘陽二將顯威名 岑彭設計偷營寨第二十二回 鄧禹圖謀進棘陽 軍排巨鹿戰蛟竜
第二十三回 為國捨生全大義 興邦求士復深仇第二十四回 碎膽姦雄歸馬武 畏名賊子立劉玄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