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世说心语 》
第33节:第十四章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1)
刘墉 Liu Yong
第十四章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
可是当你爬到悬崖上面,如果面对的是一大片平原,反而可能开始犹豫,到底往哪个方向去比较好?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未开发国家,让人民连吃饱都是问题的时候,政府不可能想得太远,因为他先得把眼前的问题解决。而那些已经很富裕的国家,则可能想得非常非常远,不但他邻国的武力太强,他会紧张,连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如果拥有能威胁他的武力,他也会想尽办法早早化解。他们甚至会为千百年之后着想,花大把的银子,早早就去找宇宙中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有一天,如果地球出了问题,他的子子孙孙还能有逃难的地方。
这不都是因为他们没太多的近忧,所以有远虑吗?
我们要了解所谓先进国家的人,就要从这个角度去想。你会发现他们不太在口头上抱怨,譬如搭飞机,安全检查很严格,一般西方旅客是不会抱怨的,他们安安静静地排队,因为他会往正面想:"严格,是为了使乘客安全一点。"
可是,当他想"安全一点"的时候,不是又从负面想了吗?他想到的是可能有恐怖分子,可能危险,所以需要严格的检查。这就是他们的特质,在同一时间往正反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思考。
再举个例子:
我有一次在纽约参加社区公园的活动。那活动的前几天都是万里晴空,气象预报也说当天是个好天。可是我发现在活动场地的一个角落,堆了很多帐篷。就问主办人,这么好的天气,何必准备帐篷呢?
他说:以防万一啊!如果下雨,马上就能支起来,还指指不远处坐着的几个人,说:瞧!那是帐篷公司的,他们随时待命。
我问问价钱,吓一跳,恐怕占他办活动费用的五分之一。也可以说,那些富裕国家的人,他们"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他们有多余的钱,所以能作"看来几乎不必要的"退一步想。俗话说"有钱人的命值钱",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只是如果真出了事,他们的损伤确实可能比较小。
再举个例子,自从美国人发现石棉会造成肺癌之后,立刻叫民众把家里所有的石棉材料拆掉,更甭说石棉瓦了,只要听说哪个建筑有石棉瓦,好像失了火似的,里面的人立刻全部撤离。
一直到这两年,还总有新闻报道,某个学校发现建筑里用了石棉,立刻停课,把师生安置到别的地方。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会想,奇怪了!我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浴室,都用石棉瓦。连十年前在中国台北打网球,那网球场的顶子好像也是石棉的。石棉真有这么可怕吗?还是美国人吃饱了撑的?过度神经紧张?
但是大家也别怪美国人。要知道,连我们的孔老夫子都总作退一步想。东汉王充的《 论衡 》里记载:鲁国的城门已经老旧将朽。有一天孔子经过那城门,匆匆忙忙地走,唯恐城会倒的样子。下面人就说了:"哎呀!那城门早就这样了。"意思是,"哪会那么巧,就压到您孔老先生,您未免太紧张了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接力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格物致知(1) | 第2节:前言 格物致知(2) | 第3节:第一章 祸从口出(1) | 第4节:第一章 祸从口出(2) | 第5节:第二章 少说废话(1) | 第6节:第二章 少说废话(2) | 第7节:第三章 沉默是金(1) | 第8节:第三章 沉默是金(2) | 第9节:第三章 沉默是金(3) | 第10节:第四章 识破障眼法(1) | 第11节:第四章 识破障眼法(2) | 第12节:第五章 把光芒让给别人(1) | 第13节:第五章 把光芒让给别人(2) | 第14节:第六章 不要喧宾夺主(1) | 第15节:第六章 不要喧宾夺主(2) | 第16节:第七章 实话实说--帮老板当电话的技巧(1) | 第17节:第七章 实话实说--帮老板当电话的技巧(2) | 第18节:第八章 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一句嘴(1) | 第19节:第八章 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一句嘴(2) | 第20节:第八章 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一句嘴(3) | 第21节:第九章 实话虚说(1) | 第22节:第九章 实话虚说(2) | 第23节:第十章说话的顺序(1) | 第24节:第十章说话的顺序(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