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一、追尋中國城市的血脈(3)
朱幼棣 Zhu Youdi
有的地方換一屆領導就出一個規劃。城市規劃往往交給設計研究單位,衹要拿錢就幹活,領導要怎樣製訂規劃就怎樣製訂。貪大求洋,翻來覆去。一紙規劃實施起來有多少約束力?能約束的也就是一些小商小販和居民的違章建築了。
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大學建築工程設計教育的悲哀——“現在是業主教育設計師的年代”。
同樣到具體的建築物設計也是如此。這是給一些公費出國考察團編的順口溜:“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參觀拍照”。一些單位的官員、公司老闆往往拿着出國時拍攝的某個歐式建築照片,讓建築部門按此模樣建造。設計單位為了掙到錢,業主單位怎麽說,設計人員就怎麽畫,施工單位當然也就怎麽做。
急功近利、粗製濫造、時尚跟風、弄雅成俗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很難指望業主對建築有多少文化上的理解。還有些專傢學者,在洋風勁吹之下,“雖然對新輸入之西方工藝的鑒別還沒有標準,對於本國的舊工藝,已懷鄙棄厭惡之心理”,他們把這種“鄙棄厭惡”上升和包裝成學問,是遲早的事情。
外來的“和尚”念的自然是真經。對外國設計師高報酬,言聽計從;對國內建築師壓級壓價,頤指氣使。在重大工程的招標中,國內建築設計單位與外國建築設計單位聯合,實際上僅僅為了給他人搭建一個平臺,中國建築師的設計僅作陪襯,他們的創造與創新的機會一次次被無情地剝奪。這無形中加劇了一些國內建築師隨波逐流的心態。
在惡劣無序的建築市場角逐中,為數不多的建築精英們無暇集中精力創造出更多的好作品,而是把精力和才能放在談判桌內外,放在“開拓”市場上。衹有獲取足夠的訂單才能求生存,才能過好日子。他們不像教授學者,而更像遊走叫賣的商人小販。建築師文化思想和獨立精神之流失,是中國當代建築也是城市的悲哀!
於是,拆、建;拆、建。一座座城市終於把“生米煮成了熟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為了前瞻的回顧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 |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 |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 |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 |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