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文字不是東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33節:新井物語      劉紹銘 Liu Shaoming

  新井物語
  凌志韞(Vivian Ling)教授去年出版的《從精讀到泛讀》(The Independent Reader)是一本為北美學生學習中文而編選的教材。單看目錄,行傢就知這是一本構思與衆不同的讀本。所錄文章統轄於十二個題目內:文化、社會、國際、經濟、政治、中國內地、中國臺灣、兩岸、港澳、各地華人、教育、科技環保。由於版權關係,選集的稿件來源,衹能依賴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書報雜志。內地作傢的作品,因此從缺。美國大學初習中文的一二年級學生,抱着辭書字典準備功課,衹好不問內容、“花貓叫、小狗跳”地一字一句去“精讀”。這階段過後,讀物除了着眼文字外,也得講究內容言之有物。凌志韞這本書的英文題目為“The Independent Reader”,中文可叫“自立讀本”,這本書的對象是選修了三年以上中文的學生。一般美國大學給學生的白話文訓練,三四年過後,就得“自立”了。凌教授選材兼收並蓄,指引學生“泛讀”,就是這種用心。因此,我們的“準漢學生”,既有機會認識柏楊《醜陋的中國人》的廬山面目,亦可聽林山木為《富裕未必需要民主,民主妨礙經濟增長》所作的辯證。新井物語第二輯文字豈是東西 凌志韞選材另一別開生面的地方是用了中文非母語作者新井一二三小姐的作品。別的不說,單就“勵志”而言,新井以“外國人”身份,所著文章能在一本中文語文的教科書中出現,大大增加了“牙牙學語”者的士氣。新井亦人也,餘亦人也,因此新井能,我亦能。 日本小姐初出道一兩年寫的文章,大概因非山中人,所見常有發人深思之處。此錄《香港社會的“人格分裂”》片段:兩年前剛來香港生活的時候,這座城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人格分裂”。走在銅鑼灣的街上,坐在太古廣場的餐廳裏,好比闖進了MTV片子裏。豐富多彩卻互不相關的各種影像閃電般快速出現,瞬間又馬上被新的影像所代替。感官的刺激非常大,但明顯缺乏統一感。當我感到目眩,開始心裏不安時,大都會的萬花筒突然停下,本來支離破碎的彩色塑料片一時變成一幅相當華麗的畫面——香港。日本人學中文,除了認識漢字外,在文法和語法方面並不比“洋人”占便宜。聽說新井小姐在華文刊物上“賣文”,修習中文的日子也不過五六年。如屬事實,她今天的成就足以驕人。但我們知道,香港讀者看她的專欄,不會衹為欣賞她的文字。她的“賣點”想是看問題時因身份距離而體現的“域外之趣”。就拿上面引述的那篇文章來說,許多問題,我們一直不覺得是“問題”,但一經她點出,感覺就不一樣了。譬如說: 文化人類學的缺席反映在香港人的種族歧視態度上。因為沒有文化相對主義的概念,“種族平等”在中國香港始終是沒有理論根據的空口號。結果,連在相對高級的報刊上都能看到對菲律賓人、印度人的歧視措辭,這種現象在其他現代城市也是很少見的。她的話,當然有理,但如要顧慮周全,似乎應該落個註,或再作引申。因為凡涉及“異族”,輕佻的話,稍一不慎,就脫口而出,這種情形,應該不限於港人吧?這種事,大傢心照不宣,不必舉實例了。儘管如此,新井小姐的話,仍有警惕作用。因為她說的“種族歧視態度”非出現於街頭巷尾,而是在“相對高級的報刊”上。高級報刊之所以“高級”,是由於編者自重。《紐約時報》的編輯或記者私下可能對中國人嘴巴不幹淨,但若在新聞稿上公開把中國人稱做“支那人”,就是“低級”了。香港人白天穿西裝,吃西餐午飯,跟洋人打交道。可是一到晚上,講廣東話,看中文報紙,吃佛跳墻,打麻將,看歷書,研風水——這些行徑,在新井看來,都是人格分裂的徵象。如果這也算人格分裂,那麽新井小姐應該是我們的同道中人。把小姐列為“同類”,無非是我覺得這種“分裂”,分裂得可愛。你想想看,穿西裝、吃西餐、講洋文都是為了謀生。可是一下了班,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返祖歸宗。新井你會覺得講日本話比較舒服、看《朝日新聞》比較順眼、拿筷子比動刀叉“智取”一葉菠菜更自然,是不是?這種“人格分裂”,端的是多姿多彩,值得我們分裂下去。新井來港後不久就發現,“香港其實不是人們所說的那樣是‘東西文化的交會點’。現實是華洋隔離得很清楚,彼此之間互不干涉”。小姐所言甚是。可是,這種楚河漢界的現象由來久矣。且看王韜《香港略論》所記:西商別墅……雉堞周遭,層臺軒敝,隱然若防敵國。西人於居傢,亦講求武備如此。當然,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今天的“西商”,私底下盡可覺得自高華人一等,想也不敢公然居傢“講求武備如此”。說來說去,香港今天如果仍“華洋隔離”、“互不干涉”,自有其歷史因素。不過,我倒覺得,華洋實在有別。即使語言的隔閡可以剋服,“深層結構”裏面的各種性情、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執著實在不容易調和,也不必調和。衹要大傢能和平共處就能達到“種族和諧”的最高境界。“人格分裂”是心理學的術語。也許是“約定俗成”吧,這詞兒在一般人的感覺中相當負面,常與“雙重標準”或“口是心非”的虛偽心態混為一談。香港人當然有許多人格分裂的例子,但新井小姐所舉的例子,恐怕並不經典。禮拜日上教堂祈禱,晚上回傢看歷書,其並行不悖的道理,不正是現在的香港馬照跑、舞照跳“求同存異”精神的寫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目錄第3節:且說床邊故事第4節:另類專傢
第5節:趙元任與愛麗絲第6節:校園風景第7節:編輯的眼睛第8節:將相本無種
第9節:遺老獨白第10節:寫作這回事第11節:memo狂想麯第12節:獵頭校長
第13節:浪得虛名第14節:眉批第15節:自我陶醉第16節:馬丁尼之戀
第17節:熱辣辣的隱私第18節:壽則多辱第19節:無罪以當富貴第20節:作傢的心理阻滯
第21節:書看不完,怎麽辦?第22節:新狂人日記第23節:虛擬文本第24節:林行止的兩個世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