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金正昆講禮儀:國別禮儀金說 》
第33節:緬甸禮俗(2)
金正昆 Jin Zhengkun
在稱呼緬甸人時,應對其"姓名"首先有所瞭解。嚴格地講,緬甸人是有名而無姓的。在緬甸人的名字之前,往往會加上一些特定的詞,它們類似於尊稱,但絶非姓氏。
例如,"吳"意為"先生","杜"意為"女士","哥"意為"兄長","貌"意為"弟弟","瑪"意為"姐妹","塞耶"意為"老師","道達"意為"博士","德欽"意為主人,"耶博"意為"同志"。它們都是緬甸人平日裏常用的"稱呼"。
舉例而言,若一位緬甸男子名字叫做"剛",則長輩會稱之為"貌剛",同輩會稱之為"哥剛"。要是他有了社會地位,人們會稱之為"吳剛"。如果他是一位軍官或者教師,則人們還有可能稱其為"波剛",或者"塞耶剛"。
根據緬甸的民間傳說,中國人與緬甸人本是同胞兄弟。是故緬甸人對待中國人不但極為親切、友好,而且往往還會直接以"胞波"相稱。"胞波"一詞,在緬語裏意即"同母所生的親戚",或是"同胞兄弟"。
(四)服飾禮儀
緬甸人衹有在極為正式的場合纔會穿着西式的套裝、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絶大多數緬甸人都喜歡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裝。
緬甸男子的着裝通常為:上穿對襟無領長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縫製而成的類似於筒裙的沙籠,並且在正面用結子束好。在他們的頭上,往往要裹上一塊素色的紮頭巾,名為"崗包"。
緬甸婦女的着裝則大多是:上穿斜襟長袖短衫,內襯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長身筒裙,並且在側面束住,但不用腰帶。她們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門在外時大多還要披上一條彩色披巾。
緬甸婦女很愛梳成又高又光的發髻,並且對各種金首飾倍加青睞。在緬甸的一些地區,婦女以脖子細長為美。於是那裏的女孩子自小開始,便不斷地往脖子上面套銅環,以便促使自己變得頸長。
由於天氣炎熱之故,緬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襪,至多穿上一雙拖鞋罷了。緬甸的警察執行公務時頭戴鋼盔,婦女們臉頰上往往要塗上一塊用以裝飾的植物粉漿,人們不分男女老幼出門時大多挎上一隻布包。如此種種,均與當地天熱直接相關。
拜訪緬甸人時,進門前最好首先脫鞋。在參拜佛寺時,則非得這麽做不可。
(五)餐飲禮儀
緬甸人在一般情況下均以米飯為主食,而且喜食水産品。緬甸人普遍喜吃米飯,並且喜歡將菜拌入飯中一道吃。加入椰子汁的椰漿飯,拌有椰絲、蝦鬆、薑黃粉的糯米飯,都是他們最愛吃的。
在用餐之時,緬甸人通常講究質精量少。他們的口味偏重於酸、辣、甜,不愛吃太鹹的食物。吃飯之時,多愛加辣醬入內。
信仰小乘佛教的緬甸人通常不忌肉食,但是他們不得殺生,並且講究過午不食。緬甸人一般都不吃豬肉、狗肉、牛肉,並且不吃動物內臟。他們所吃的肉食,主要是雞肉、鴨肉、魚肉和蝦,以及雞蛋等等。緬甸的一些少數民族,例如剋欽族,還有烤食獸肉之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出版社 |
|
|
第1節:序(1) | 第2節:序(2) | 第3節:阿富汗禮俗(1) | 第4節:阿富汗禮俗(2) | 第5節:阿富汗禮俗(3) | 第6節:阿富汗禮俗(4) | 第7節:巴基斯坦禮俗(1) | 第8節:巴基斯坦禮俗(2) | 第9節:巴基斯坦禮俗(3) | 第10節:朝鮮禮俗(1) | 第11節:朝鮮禮俗(2) | 第12節:朝鮮禮俗(3) | 第13節:菲律賓禮俗(1) | 第14節:菲律賓禮俗(2) | 第15節:菲律賓禮俗(3) | 第16節:哈薩剋斯坦禮俗(1) | 第17節:哈薩剋斯坦禮俗(2) | 第18節:哈薩剋斯坦禮俗(3) | 第19節:哈薩剋斯坦禮俗(4) | 第20節:韓國禮俗(1) | 第21節:韓國禮俗(2) | 第22節:韓國禮俗(3) | 第23節:吉爾吉斯斯坦禮俗(1) | 第24節:吉爾吉斯斯坦禮俗(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