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色·戒的世界   》 第33節:周黎明 李安:打太極所嚮披靡(1)      鄭培凱 Zheng Peikai

  周黎明
  李安:打太極所嚮披靡
  李安的新片《色·戒》獲得了第64屆威尼斯金獅奬。這算不上是出乎意料的驚奇,因為李安正處於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作品無論什麽題材,均保持着極高的藝術水準。
  記得一年多前,筆者主持上海電影節的一個論壇,有機會嚮李安導演請教某些關於跨文化的問題。我問他,像《紅樓夢》那樣非常"中國"的題材是否能被西方觀衆所理解,他將來是否可能拍攝這部中國名著。他的回答是:衹要處理巧妙,《紅樓夢》是完全可能跨越國界的,而他自己目前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拍張愛玲已經得罪衆多張迷,而拍攝路子相似但擁有更多專傢的《紅樓夢》,無異於"飛蛾撲火"。由此可見,李安是把張愛玲的小說當作地道的中國貨來嚮世界推銷的。在我看來,這種地道的中國風格在於細膩的人物處理,如同打太極,一切盡在貌似平凡的言行舉動中。
  李安已獲得兩個金獅,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奬。這意味着在歐洲藝術片圈子或者好萊塢圈子,他均已享有令人尊敬的地位。此次他回歸中文電影,跟先前的《斷背山》和《理智與感情》一樣,關鍵在於題材以外的戲劇元素。李安從小浸淫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中,他身上的儒傢和道傢精神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他的作品中,無論是中國題材還是純粹的西方故事,他用中華美學的營養滋潤了地道的西方文藝作品,也為東西方文化找到了內在的接壤捷徑。
  很多人都註意到李安身上那種溫文爾雅的儒傢氣質,這當然主要是性格使然,但對於他而言也有思辨色彩。李安的父親三部麯《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有着濃厚的儒傢意味,片中父親所代表的父權既有威嚴,又不乏睿智。跟多數中國家庭一樣,李安跟他父親的關係是等級森嚴的,兩人間的感情從不溢於言表。
  這種從小的壓抑妨礙了他的自由表達,對於精神脆弱者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但李安將它升華為藝術,用非直截了當的語言甚至非口頭的方式來表露情感、傳遞信息。李安還經常將戲劇高潮設置在最貌似平淡的地方,用非常節制甚至有禪意的方式表達濃烈的情感。
  比他的儒傢思想更深也更不易為人覺察的,是他身上的道傢思想。他曾透露自己一輩子都像是一個"外人"(outsider)──雖然在臺灣地區出生長大,但總覺得文化的根在內地;到了美國更是異鄉之客了;但回到中國內地,發現這兒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不同於他夢中的故土。這種漂浮的經歷和感覺,培養了他超脫的境界。無論處理什麽題材,他不像多數影人回憶童年似的一頭紮進去,而是後退一步,這種反其道的做法使他多了幾分"旁觀者清"和"海闊天空"的優勢。他說:"我不是同性戀者,但我拍同性戀影片;我不是女性,但拍女性影片。"他並未經歷過1930年的上海敵占區,但能把那裏的故事講得出神入化。
  這跟我們平時聆聽的教誨是相反的,比如電影人要"深入生活",演員要"進入角色",大傢都應該"鑽研",雲雲。但你再怎麽"深入",外人總是敵不過內部的自傢人,於是乎,當A國人拍攝B國題材時,大傢的第一反應便是他有什麽資格?也就是惠子嚮莊子提出的問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1)第2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2)第3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3)
第4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4)第5節:目錄第6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1)
第7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2)第8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3)第9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4)
第10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5)第11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6)第12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7)
第13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第14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2)第15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3)
第16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4)第17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5)第18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6)
第19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7)第20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8)第21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9)
第22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0)第23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1)第24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