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司文郎
蒲鬆齡 Pu Songling
平陽玉平子[1],赴試北闈[2],賃居報國寺[3].寺中有餘杭生先在[4],王以比屋居[5],投刺焉[6]。生不之答[7].朝夕遇之,多無狀。
王怒其狂悖[8]、交往遂絶。一日,有少年遊寺中,白服裙帽,望之傀然[9].近與接談,言語諧妙[10],心愛敬之。展問邦族,雲:“登州朱姓[11].”
因命蒼頭設座,相對噱談[12].餘杭生適過,共起遜坐[l3].生居然上座,更不■拒[14]卒然問宋[15]:“亦入闈者耶?”答曰,“非也。駕駘之才[16],無志騰驤久矣[17].”又問:“何省?”朱告之。生曰:“竟不進取,足知高明。山左、右並無一字通者[18].”宋曰:“北人固少通者,而不通者未必是小生;南人固多通者,然通者亦未必是足下[19].”言已,鼓掌。
王和之[20],因而哄堂。生慚忿,軒眉攘腕而大言曰[21]:“敢當前命題,一校文藝乎[22]?”朱他顧而曬曰:“有何不敢!”便趨寓所,出經授王[23].王隨手一翻,指曰:“‘閥黨童子將命[24].’”生起,求筆札。來曳之日:“口占可也。我破已成[25]:‘於賓客往來之地,而見一無所知之人焉。,”
王捧腹大笑。生怒曰:“全不能文,徒事■駡,何以為人!”王力為排難[26],請另命佳題。又翻曰:“‘殷有三仁焉[27].’”宋立應曰:“三子者不同道[28],其趨一也[29].夫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生遂不作,起曰:“其為人也小有纔。”遂去。
王以此益重宋。邀入寓窒,款言移晷[30],盡出所作質宋[31].宋流覽絶疾,逾刻已盡百首[32],曰:“君亦沉深子此道1099者?然命筆時,無求必得之念,而尚有冀悻得之心,即此已落下乘[33].”遂取閱過者一一“詮說。王大悅,師事之;使庖入以蔗糖作水角[34].宋啖而甘之,曰:”生平未解此味,煩異日更一作也[35].“從此相得甚歡。
宋三五日輒一至,王必為之設水角焉。徐杭生時一遇之,雖不甚傾談,而傲睨之氣頓減。一日,以窗藝示宋[36].宋見諸友圈贊已濃[37],目一過,推
置案頭,不作一語。生疑其未閱,復清之,答已覽竟。生又疑其不解。宋曰:“有何難解,但不佳耳!”生曰,“一覽丹黃[38],何切不佳?”宋便誦其文,如夙讀者。且誦且訾[39].生■■汗流[40],不言而去。移時,宋去;生人,堅請王作[41].王拒之。生強搜得,見文多圈點,笑曰:“此大似水角子!”工故樸訥,■然而已。次日,宋至,王具以告。宋怒曰:“我謂‘南人不復反矣[42],傖楚何敢乃爾[43]!必當有以報之!”王力陳輕薄之戒以勸之,宋深感佩。
既而場後,以文示宋,宋頗相許[44].偶與涉歷殿閣,見一瞽僧坐廊下,設藥賣醫。來訝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請教。”因命歸禽取文。遇餘杭生,遂與俱來。王呼師而參之。僧疑其問醫者,便詰癥候[45].王具白請教之意。僧笑曰:“是誰多口?無目何以論文?”王請以耳代目。
僧曰,“三作兩千餘言,誰耐久聽!不如焚之,我視以鼻可也。”王從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頷之曰:“君初法大傢[46],雖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適受之以脾。”問:“可中否?”曰:“亦中得。”餘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傢文燒試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歸、鬍何解辦此[47]!”
生大駭,始焚己作。僧日:“適領一藝,未窺全豹[48],何忽[47]異另易一人來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餘灰,咳逆數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49],強受之以膈[50];再焚,則作惡矣。”生慚而退。數日榜放,生竟領薦[51];王下第[52].生與王走告僧。僧嘆曰:“僕雖盲於目,而不1100盲於鼻;簾中人並鼻言矣[53].”
俄餘杭生至,意氣發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論者文耳,不謀與君論命[54].君試尋諸試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為爾師。”生與王並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錯,以何為罰?”僧憤日:“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僧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嚮壁大嘔,下氣如雷。衆皆果然。僧拭目嚮生曰:“此真汝師也!初不知而驟嗅之,刺於鼻,棘於腹,俯眈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見,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視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門生也。
朱慰王曰:“凡吾輩讀書人,不當尤人[55],但當剋已[56]:不尤人則德益弘[57],能剋己則學益進。當前跑落[58],固是數之不偶[59];平心而論,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礪,天下自有不言之人。”王肅然起敬。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宋曰:“都中薪桂米珠[60],勿優資斧。
捨後有窖鏹[61],可以發用。“即示之處。王謝曰:”昔竇、範貧而能廉[62],令某幸能自給,敢自污乎?“王一日醉眠,僕及扈人竊發之。王忽覺,聞捨後有聲;竊出,則金堆地上。情見事露,並相懾伏。方訶責間,見有金爵,類多鎸款[63],審視,皆大父字諱[64]。蓋王祖曾為南部郎[65],人都寓此,暴病而卒,金其所遺也。王乃喜,秤得金八百餘兩。明日告宋,且示之爵,欲與瓜分,固辭乃已。以百金往贈替僧,僧已去。積數月,敦習益苦[66].及試,宋曰:”此戰不捷,始真是命矣!“
俄以犯規被黜。王尚無言;宋大哭,不能止。王反慰解之。來曰:“僕為造物所忌,睏頓至於終身,今又纍及良友。其命也夫!其命也夫!”王曰:“萬事固有數在,如先生乃無志進取,非命也。”宋拭淚曰:“久欲有言,恐相驚怪。某非生人,乃飄泊之遊魂也。少貞纔名,不得志於場屋。佯狂至
都[67],冀得知我者,傳諸著作。甲申之年[68],竟罹於難,歲歲飄蓬[69].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70],生平未酬之願,實欲藉良朋一快之耳。今文字之厄若此,誰復能漠然哉[71]!“王亦感泣,問:”何淹滯?“
曰:“去年上帝有命,委宣聖及閻羅王核查劫鬼[72],上者備諸曹任用,餘者即俾轉輪[73].賤名已錄,所未投到者,欲一見飛黃之快耳[74].今請別矣!”王問:“所考何職?”曰:“梓潼府中缺一司文郎[75],暫令聾憧署篆[76],文運所以顛倒。萬一悻得此秩,當使聖教昌明。”明日,忻忻而至,曰:“願遂矣!宜聖命作‘性道論[77],視之色喜,謂可司文。閻羅稽簿[78],欲以’口孽‘見棄[79],宣聖爭之,乃得就。某伏謝已,又呼近案下[80],囑雲:’今以憐纔,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職,勿蹈前愆。‘此可知冥中重德行更甚於文學也。君必修行未至,但積善勿懈可耳。”王曰:“果爾,餘杭其德行何在?”曰:“不知。要冥司賞罰,皆無少爽。即前日瞽僧,亦一鬼也,是前朝名傢。以生前拋棄字紙過多,罰作瞽。彼自欲醫人疾苦,以贖前愆,故托遊廛肆耳。”王命置酒。宋曰:“無須。終歲之擾,盡此一刻,再為我設水角足矣。”王悲愴不食,坐令自啖。頃刻,已過三盛[81],捧腹曰:“此餐可飽三日,吾以志君德耳。嚮所食,都在捨後,已成菌矣。藏作藥餌,可益兒慧。”“王問後會,曰:”既有宮責,當引嫌也。“又問:”梓潼祠中,一相酹祝,可能達否?“曰:”此都無益。九天甚遠,但潔身力行,自有地司牒報,則某必與知之。“言已,作別而沒。
王視捨後,果生紫菌[82],采而藏之。旁有新土墳起,則水角宛然在焉。
王歸,彌自刻厲[83].一夜,夢宋輿蓋而至,曰:“君嚮以小忿,誤殺一婢,削去祿籍;今篤行已折除矣[84].然命薄不足任仕進也。”是年,捷於鄉;明年,春闈又捷。遂不復仕。生二子,其一絶鈍,啖以菌,遂大慧。後以故詣金陵,遇徐杭生於旅次,極道契闊[85],深自降抑[86],然鬢毛斑矣。
1102異史氏曰:“餘杭生公然自詡,意其為文,未必盡無可觀;而驕詐之意態顔色,遂使人頃刻不可復忍。天人之厭棄已久,故鬼神皆玩弄之。脫能增修厥德,則簾內之‘刺鼻棘心’者[87],遇之正易,何所遭之僅也。”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平陽:明代府名,治所在令山西省臨汾市。
[2]北闈,在北京順天府舉行的鄉試稱“北闈”。
[3]報國寺:《帝京景物略》捲三謂報國寺在北京廣寧門外。
[4]餘杭:縣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部。
[5]比屋居:鄰屋而居。比,並列。
[6]投刺:投遞名帖,指前去拜訪。
[7]生不之答:徐杭生沒有回訪他。
[8]狂悖(bèi貝),狂妄傲慢。
[9]傀(guī圭)然:高大的樣子。
[10]諧妙:詼諧而精妙。
[11]登州:明代府名,治所在今山東省蓬萊縣。
[12]噱談:談笑。噱,大笑。
[13]遜坐:讓坐。
[14]■挹(huī-yì揮義):謙遜。也作“偽抑”。
[15]卒(cǜ猝)然:突然;冒失而無禮貌的樣子。
[16]駑駘(tái臺):駑和駘都是劣馬,比喻才能平庸。
[17]騰驤:馬昂首奔騰,喻奮力上進。驤,馬首昂舉。
[18]山左、右:指山東省和山西省。山左,山東省在太行山的左邊,故稱山左,這是針對宋生而言。山右,山西省在太行山之右,故稱山右:這是針對王平子而言。無一字通者:沒有通曉文墨的人。
[19]足下:舊時同輩間相稱的敬詞。
[20]和(he賀):附和。
[21]軒眉攘腕,揚眉捋袖,形容念怒。軒,高揚。攘腕,捋袖伸腕。攘,捋。
1103
[22]校:通“較”。文藝:詣八股文。八股丈亦稱“時文”、“製藝”。
[23]經:指四書、五經等儒傢經書。
[24]“闕黨童子將命”:這是摘自《論語·憲問》的一句話,用作比試的題目。全文是:“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閥黨,即闕裏,孔子居處。將命,奉命奔走。孔子說這個童子不是求上進而是一個想走捷徑的人,宋生藉題發揮,以之奚落餘杭生。
[25]破:破題。八股文開頭用兩句說破題目要義,稱“破題”。“於賓客往來之地,而見一無所知之人焉”二句即是破題,既解釋“闕黨童子將命”
的題義,同時也語義雙關地嘲駡了餘杭生。
[26]排難:調解糾紛。
[27]“殷有三仁焉”:這是摘自《論語·微子》的一句諾、全文是“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意思是說殷紂王昏亂殘暴,微子、箕子、比丁是三位仁人。
[28]不同道:謂微子、箕子、比幹這三個人對待紂王暴政的表現不同。
[29]其趨一也,其目的是一致的。
[30]款言,親切談心。移晷(guǐ軌):日影移動,指時間很長。晷,日影。
[31]質:質疑問難;請教的意思。
[32]刻:指較短的時間。古代用漏壺計時,一晝夜共一百刻。
[33]下乘(shèng聖):下等、下品。
[34]水角:水餃。
[35]更;再。
[36]窗藝,平時習作的時藝。
[37]圈贊:古時閱讀文章,遇有佳句,往往在旁邊加圈,表示稱贊。
[38]一覽丹黃:僅僅看一下圈贊。丹黃,舊時批校書籍,用朱筆書寫,遇誤字用雌黃塗抹,因以“丹黃”代稱對文章的評點。
[39]訾(zǐ子):詆毀,批評。
[40]■■(jí):局促不安。
[41]堅請王作,一定要拜讀王生所作的文章。
[42]“南人不復反矣”,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南徵孟獲,七擒七縱,最1104後盂獲心悅誠服,嚮諸葛亮表示,“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鬆之註引《漢晉春秋》。宋生風趣地引用此活,比喻原以為“南人”餘杭生已經降服。
[43]傖楚:鄙陋的傢夥。魏晉南北朝時,吳人鄙視楚人荒陋,故稱楚地人為倫楚,後遂以“滄楚”作為譏諷粗鄙的一般用語。
[44]許,贊許,稱贊。
[45]癥候:病狀。
[46]法:師法,仿效。大傢,名傢之最者。
[47]歸、鬍:指明代歸有光和鬍友信。歸、鬍為明嘉靖、隆慶間精於八股文之“大傢”,見《明史·文苑傳》。
[48]未窺全豹:未看見全部。《晉書·王獻之傳》:“管中窺豹,時見一斑。”一斑,指豹身上的斑紋,而不是豹的整體。後因以全豹喻全部或整體。
[49]格格:格格不入。格,阻遏。
[50]隔(gé):胸腔和腹腔間的隔膜。·[51]領薦:領鄉薦,指中舉。
[52]下第:落榜。
[53]簾中人:清代舉行鄉試時,貢院辦公分內簾外簾,外簾管事務,內簾管閱捲。簾中人指閱捲官員。
[54]不謀:沒有打算。
[55]尤人,怨恨別人。尤,怨恨。
[56]剋己:嚴格要求自己。
[57]弘,光大。
[58]■(cù促)落:失意。
[59]數之不偶:命運不佳。不偶,遭遇不順利,沒有成就。
[60]薪桂米珠:柴價貴如桂,米價貴如珠,比喻生活費用昂貴。
[61]窖鏹(qiǎng襁):窖埋在地下的錢財。鏹,錢貫,引申為成串的錢,後多指白銀。
[62]竇、範貧而能廉,竇,竇儀,漁陽人。宋初為工部尚書,為官清介重厚。貧睏時,有金精戲弄他,但他不為所動,見《小說雜記》。範,范仲淹,宋朝吳縣人。少孤,從母適長山(今山東章丘)朱氏,讀書長白化醋泉寺,貧而食粥,“見窖金不發。及為西帥,乃與槽出金繕寺。”見乾隆《章丘縣志》捲九。廉,廉潔自守。
[63]鎸(juān捐)款;鑿刻的文字。鎸,鑿。款,款識,古代金屬器皿上鑄刻的題款。
[64]大父:祖父。字諱:名字。舊時對尊長不直稱其名,謂之避諱,因也以“諱”指所避諱的名字。
[65]南部郎: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而在南京仍保留六部官製,南部郎,南京的部郎,指郎中、員外郎一類的部屬官員。
[66]敦習:勤勉學習。
[67]佯(yáng羊)狂,詐為病狂。狂,縱情任性。
[68]甲申之年,指崇幀十七年(1644)。這一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
[69]飄蓬:隨鳳飄蕩的蓬草,喻遊蕩無定所。
[70]極力為“他山”之攻:意謂盡力勉勵朋友上進。他山,也作“它山”。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說它山的石頭可以用作琢磨玉器的面石。後來以之比喻在學習上互相砥礪,互相研討。攻,磨
治。
[71]漠然:無動於衷。
[72]宣聖:指孔子,封建時代曾給孔子“至聖文宜王”之類的封號。所以稱之為“宣聖”。劫鬼:遭遇劫難而死的鬼魂。
[73]轉輪,佛教用語,即所謂“輪回轉生”,謂衆生在生死世界輪回循環。這裏指投胎轉世。轉,據二十四捲抄本補,原闕。
[74]飛黃:傳說中的神馬,見《淮南子·覽冥訓》。此謂飛黃騰達。以神馬飛馳,喻科舉得志。
[75]梓潼府,梓潼帝君之府。梓潼帝君為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祿位之神。
傳說姓張,名亞子或惡子,晉人。宋、元道士稱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是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司文郎:官名,唐置,司文局之佐郎。此指主管文運之神。
[76]聾憧:《蠡海錄》謂梓潼文昌帝君有二從者,一名天聾,一名地啞。
這裏的“聾僮”,兼有昏噴不明的寓意。署篆,代掌官印。
[77]“性道論”:這是虛擬的題目。性道,指儒傢講的人性與天道。
[78]稽簿,稽查簿籍。簿,指記錄功過的册子。道教曾製定“功格”和“
過律“,據以記錄人們日常行為的善惡,作為權衡降與禍福的標準。11061106[79]口孽,佛教用語,也稱”口業“。此指言語的惡業,即言論過失。
[80]又,據二十四捲抄本,原作“及”。
[81]三盛(Chéng成):猶言三碗或三盤。盛,杯盤之類的盛器。
[82]紫菌(jùn郡):即紫芝,菌類植物。古人以“芝”為瑞草,服食可益壽卻病。
[83]彌自刻厲:更加刻苦自勵。彌,更,甚。
[84]今篤行已折除矣:意謂如今你誠篤修行已經抵消先前的罪過。
[85]道契闊:久別重逢,互訴離情。契闊,久別的情懷。
[86]降抑:卑恭;謙虛。
[87]簾內之“刺鼻棘心”者:指衹會作臭文章的考官。刺鼻棘心,這裏是藉瞽僧之言,諷刺考官之文,臭不可聞。言外之意,衹有不通的考官才能錄取不通的考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