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古董 》 收藏之旅 》
第32節:屈當????鉢數十載 跳出凡塵是汪藩(2)
廖文偉 Liao Wenwei
說完,他領了徐樹仁等拐過大廳堂的天井,去看大門旁邊的幾個元寶形石碾。這種石碾多為青石雕鑿而成,重達三百斤上下,是織染房裏為緞青布砑光的。
徐樹仁尚未見過這種玩藝,其古拙氣卻感染了他。
"這東西當然是歷史文化了,如果辦個織染業博物陳列館,少不了它!"徐樹仁四顧着幾個人,神情很坦誠,說:"但是我拿不動,也沒地方放……有沒有小東西,瓷碗瓷瓶呀。"
"噢,倒是有個鉢子,我們傢原來裝????用,看看?"主人邊說邊走,幾人重又回到廳堂,坐下,等主人取"鉢子"出來。
果然是個好"鉢子",徐樹仁一眼便看出上面的紋飾是淺絳彩,畫的整幅面山水,清雅明麗,筆意閑適,不是等閑技藝。"鉢子"成喇叭狀,直壁,圈足,高19釐米,口徑達27釐米,算是個大"鉢"了。引起徐樹仁生疑的是"鉢"底有塊補疤,他猜想許是不小心砸壞了,隨便補上了事。儘管如此,淺絳彩山水的完美和明快已經讓徐樹仁着迷,殘與不殘無所謂,他看上的是藝術。
"原先鄉裏用的????不是現在這種,是一粒一粒的粗????,買一次十幾斤,正好一鉢。"主人見徐樹仁不動聲色反復看"鉢"上的畫,又翻來覆去的看底敲底,便說:"原先已經有個洞,不是砸壞的,補上了,洞不大,不礙事。"
徐樹仁聽主人在一旁說着指點着,猛然間省悟,那個洞,莫非是花鉢的滲水通氣孔?那樣的話,那就不是"鉢子",是花鉢,道道地地的花鉢!徐樹仁這纔仔細去看花鉢上的款字,是"一溪流水數傢分。乙醜夏月寫應少田仁兄大人雅玩。介眉汪藩",有紅色"眉"字押。陶瓷專著肯定過瓷畫淺絳彩的誕生年代,應該是同治、光緒年間,那麽,這個"乙醜",便衹能是光緒十五年(1889)而不會是1949年了。中國繪畫史記載,淺絳山水的中國畫發明人是元代的黃公望,他去世時已是十四世中葉,未必四五百年後,纔由晚清畫傢將淺絳彩搬上瓷器?絳彩瓷畫是否創始得更早一些,這是題外事,徐樹仁沒有多想。衹是這個汪藩,他記憶中尚無印象,根據花鉢留痕判斷,依憑畫技畫風推敲,為古舊之物無疑,作者往後再查找,先買下再說。好在主人和兩名古玩商販都沒有想過此物必出名傢彩繪,衹是覺得大氣,要價不高,很快拍板成交。
徐樹仁回傢的第一件事便是檢核花鉢是否真為花鉢,"洞"是造藝留洞還是破損所至。小心冀冀敲打五六記,鉢底正中的那塊補疤"當"地一聲掉下地來。果然是地道花鉢的滲水通氣孔!心中石頭落地,心情分外舒暢。要知道,莫說瀏陽收藏界無人擁有如此大氣的淺絳彩清代花鉢,便是長沙,也未必能見到一二,該得他徐樹仁樂上幾天的。
這一高興,竟將徹查汪藩其人的事擱下了。聞訊來觀賞淺絳彩花鉢的朋友們不少,連聲說好,細細欣賞,一片贊美,"汪藩"為何許人,竟然無人問起。一二年過去,徐樹仁陸續收藏到《瀏東洞溪書院志》、《孔廟舞譜》、《四猴圖》、《蘆雁圖》以及索靖拓片、銅人針炙圖像等一大批古籍和書畫等,查核汪藩其人的事一拖再拖,直到2007年金桂飄香之後。大圍山的紅柿像小紅燈籠般挂滿樹梢的日子,徐樹仁幾次三番要接筆者去大圍山觀鼕景,卻之不恭,筆者偕同老伴去大圍山一遊。徐樹仁的兩位收藏朋友,劉嚮朝和鬍立文擠了時間作陪,兩三日,眨眼便飛逝了。
那一日午休,我同徐樹仁商量,請他吩咐他賓館裏的員工搬幾件瓷器到我房間裏來。我要再細細看幾件東西,員工們便送來了淺絳彩花鉢等七八件。
半倚在床頭品味這些瓷器,尤其對花鉢的紋飾倍有興趣。藝人描繪的是幅通景圖畫,"山溪漃漃唱濚濚,遠山近嶺迭翠屏;野渡前頭漁歌起,隔岸人傢小橋東。"正是"一溪流水數傢分"的景緻。仔細讀款字,記起我2001年作《古玩》一書,曾記述過汪藩,是清晚期畫傢,瓷上淺絳彩頗有造詣。雖比不得"珠山八友"名聲響亮,亦是榜上有名的大傢之一。花鉢上詩情畫意耐得久讀,落彩人藝高膽大通景可攬,難得的好東西!
於是我打電話告訴尚在一樓營業廳休息的徐樹仁,請他上二樓我的房間一敘。待我細細將汪介眉一說,他高興,我快樂,二人着實為花鉢紋飾繪畫者的落實而慶幸。
而泗汾為商賈雲集之地,要與主人建立友誼,或要長住以為聯絡,送個花鉢,添個雅物,都是尋常中事。汪藩淺絳彩花鉢"落戶"這小卻繁榮的鄉鎮,便不是什麽不可以的了。再說,泗汾布莊遠赴長沙、南昌洽談生意,攜一從友人處獲贈的汪藩花鉢歸來,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嗎?
徐樹仁沒有去想,汪藩手繪淺絳彩花鉢,是哪一條綫牽來的一份緣份。局外人則盡可以去想,醴陵有那麽多古玩商販,有那麽多收藏愛好者,怎麽回事,如此美好而不失古雅的"????鉢子",竟等瀏陽的徐樹仁"等"到今日?局外人又盡可以去推定,這緣是他摯愛歷史文化的輻射牽引來的,是他呵護古玩文物的真誠感召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寫在《收藏之旅》前面的幾句話 | 第2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1) | 第3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2) | 第4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1) | 第5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2) | 第6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3) | 第7節:石上牡丹爭富麗 鐵筆妙手字亦香 | 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 第9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2) | 第10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1) | 第11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2) | 第12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3) |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 | 第14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1) | 第15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2) | 第16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1) | 第17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2) | 第18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3) | 第19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1) | 第20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2) | 第21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1) | 第22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2) | 第23節:小心覓得老信札 大意失卻老招牌 | 第24節:鈎沉歲月憑古籍 空山何處覓斯人(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