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打死不做上海男人——上海男人怎麽了? 》
自我感覺良好
秦林 Qin Lin
上海男人嚮來喜歡把自己的城市以中國式的歐洲化為自我認同,但什麽是歐洲化?上海男人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我的感覺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商業發達程度的確是在嚮歐化靠攏了,但其自身的性格文化、道德素養,乃至藝術積澱卻和歐化相差十萬八千裏。上海男人現在很尷尬,他們正像邯鄲學步一樣,努力地嚮着歐化接軌,因此他們離他們本一就很少亮點的本土東西越來越遠,無奈埃菲爾鐵塔不是一日建成的,他們要想在上海建築起埃菲爾鐵塔式的文化,真不知要到猴年馬月? 一個城市出現了文化多元化,這本來正可體現這座城市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誠納,但必須要由這座城市自己的主流文化作為支撐。因為城市的主流文化總會從城市的主人公身上折射出來。現在的上海男人身上兼具了歐化的、美化的、港式化的、國産化的哪一門派?別說外人,連上海男人自己也說不清楚。難怪有人說,現在的上海有些奇怪,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男人誰都能在上海找到屬於自己的一角,但驀然驚望,卻發現大部分的上海男人都在自我感覺良好地被外人們吊在半空中。 上海從硬件上無疑已達到了國際化大都市的水準,但她竟然成為素質低劣的上海男人誇耀的最強勢資本,其次纔是他們自詡的所謂精明!這些自以為以精明過人的人啊,他們精明在何處呢?他們居然心安理得地看着無數“外人”在上海接受着國際化大都市所有硬件的扶持,而他們自己卻為能扮演一個為人作嫁衣裳的角色而沾沾自喜! 還有人自認為上海男人最有創造性,國內有很多好商品就是從上海人首先開發出來的,外地人生産的産品大抵是按上海人的思路照葫蘆畫瓢雲雲。孰知香港本以“東方之珠”之稱美譽世界,冷不丁從上海冒出了個“東方明珠”,頗讓以“東方之珠”為榮的港人迄今還耿耿於懷,這也叫創造?更臭的是全國上下孰人不知的“腦白癡”電視廣告,儘管版本一改再改,萬改不變其宗:煩得讓觀衆連電視都不想看了——那讓人想起“戰地烽火”大合唱、那呆若木雞的老頭老太太嘴裏含着嬰兒的奶嘴、那非驢非馬叫似的“和弦”配音、那剛學會發音就會知道什麽叫“有營養有品味”的BB……俗喲——諸如此類,也叫創造?如果真能叫創造的話,我看衹能封作自我感覺良好的“海派創造”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西苑出版社 |
|
|
序:呼喚真品文化批判 | 在國人怨忿聲裏簇起的東方之都 | 發端於清末民初的“文詬” | 三四十年代“海派男人”浮出水面 | 上海男人何以成為衆矢之的 | 土著人與移民矛盾的形成 | “上海男人”在外地人心中的分量 | 你用什麽招呼外地朋友 | “海派”版本的排外 | 國人為什麽愛“爆”上海男人的笑 | 何必與“全國人民”“為敵” | 當小氣已成慣性 | 瑣碎難以長大志 | 有一種虛偽叫“驚豔” | “土雞生的蛋洋雞孵的雞” | 審視“上海紳士” | 啥叫“新上海男人” | “走樣的贊語”是褒還是貶 | 絶非空穴來風 | 說你“中性”你別急 | 怕什麽莫過於怕老 | 講衛生講到潔癖 | 無畏的“嘴仗” | “小資”者“常樂”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