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竜臥紫禁城   》 第32節:第三章 "忽智忽愚"的一言堂(4)      李濤 Li Tao    薑曉東 Jiang Xiaodong

  對於被正德帝糟蹋得不成樣子的大明江山來說,百廢待興,楊廷和的這一係列改革措施,無疑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衹要嘉靖帝能夠好好配合,舊山河定能重振雄威。最初嘉靖帝給出的姿態十分明確,對楊廷和的除弊措施,均予照準;對其提出的36字,也優詔報可。看上去君臣和睦,明朝有望恢復過去的政通之象,可是嘉靖帝的肚量經不起考驗,當他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就會不顧一切鬥爭到底。
  實際上一開始登基的紛爭,奠定了楊廷和的悲涼基調。在嘉靖登基之時,內閣送呈即位詔書給朱厚審閱。但是朱厚遲遲沒有批準,衹因為其中有"奉皇兄遺詔,入奉宗祧"這樣一句話。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朱厚 成為明孝宗的後代,要擔負起祭祀祖宗的責任。可見,楊廷和始終沒有放棄皇室正統的思想,一直努力要將朱厚變成傳統意義上的皇脈。朱厚 對這句話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是來繼承皇位的,不是給別人當兒子的。盛怒之下的朱厚,扣留詔書,遲遲不發。最後經過從萬王府一路陪伴謀士苦口婆心的勸導,分析目前局勢和利害關係,朱厚纔隱忍退讓。
  然而朱厚並不是一個十分寬容的人,他有強烈的自尊心,而且事事好勝,這一時的退讓,終有一天會讓楊廷和雙倍補償。自卑的出身,倔強的個性,以及紫禁城帶給他的不安和惶恐,都讓這個少年對圍繞在皇權周圍的種種集團有了成見。而這種成見的形成,勢必會影響到他的判斷力,從而影響到整個大明朝。
  你們要搞清楚誰纔是紫禁城的主人
  朱厚終於登基了,改年號為嘉靖,以次年為嘉靖元年。
  原本內閣請奏以"紹治"為年號,意為將治世發揚光大。但是朱厚不喜歡,因為"紹"字有繼承的意思,他對這個詞十分敏感。從心理上來講,他不希望別人提及關於皇位繼承的事情,不希望別人總是提起過去。朱厚 親自為自己選取了年號,"嘉靖"一詞出自《尚書》"嘉靖殷邦",意為"美好的政治,富足的國度"。
  長達45年的嘉靖時代開始了,從此在歷史上寫出了一個二十幾年不上朝,國傢卻照常運轉的奇跡與荒誕。
  登基後的第三天,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五日,嘉靖帝降旨,"朕繼入大統,雖未敢顧私恩,然母妃遠在藩府,朕心實在戀慕",命官員去安陸迎接生母蔣氏來京。這種對母親的依戀無可厚非,畢竟嘉靖帝纔是個少年,從小又嬌生慣養,一下子離開母親,思念難免。但是兩天之後,嘉靖帝又搬出一道旨意"命禮部會官議興獻王主祀及封號以聞"。其實按照常理,給興獻王封號也在情理之中,他是皇帝的生父,理應得到一個封號。如果皇帝的這個舉動完全是出於孝義之心,那麽很容易解决。可惜的是,嘉靖帝連續頒出的兩道聖旨,是登基紛爭的延續。他並沒有忘記當初登基時候,大臣給他帶來的麻煩與睏擾,這是正式嚮群臣下了戰書。楊廷和等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年紀輕輕的皇帝竟然有個睚眥必報的性格。
  皇帝都下旨了,群臣衹能聚在一起商討興獻王封號的事情。楊廷和等人此時還沒有察覺到這個被他們一手捧上去的帝王,就要將矛頭對嚮自己。他們衹是單純地從政治理法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可大可小。漢成帝時期,因為無子嗣,而在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册立皇侄劉欣為太子。在劉欣成為太子的同時,也過繼了成帝宗係。可是這樣一來,定陶王的襲位就無人繼承,於是成帝下旨讓楚孝王之孫劉景襲爵定陶王。如果興獻王封號之事能夠如此順利,那是最好,但是歷史上處理不當加深皇帝與大臣之間矛盾的,也有先例。
  宋仁宗多年無子,於至和二年(1055年)立濮安王第十三子趙曙為皇太子,登基之後成為宋英宗。在如何定義英宗生父母身份上,各大臣之間展開了一場混戰。當年歐陽修等人同意英宗以本生為皇考,而司馬光等認為既然已經成了人傢的兒子,就不能眷顧私親。這場論戰持續了18個月,雙方各執一詞,互不妥協。這是歷史上著名的"濮議"事件。最後宋英宗利用手中的權力,強行决定以本生為皇考,這下遭到了司馬光等人的強烈反對,並以辭官相威脅。理學宗師程頤也報以反對的態度,認為繼承了別人的傢業,就理應成為別人的後代,這是種責任亦是義務。宋英宗雖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君臣之戰中勝出,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出現缺陷,同時加劇了君臣之間的矛盾。前車可鑒,楊廷和認為給興獻王封號之事有悖倫理道德,應該如程頤所說"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謂所生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1)
第3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2)第4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3)
第5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4)第6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5)
第7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6)第8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7)
第9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8)第10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第1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2)
第1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3)第1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4)
第15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5)第16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6)
第17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7)第18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8)
第19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9)第20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0)
第2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1)第2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2)
第2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3)第2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