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32節:四、瀟灑東坡(8)      康震 Kang Zhen

  蘇軾不僅自己不再殺生,還積極主動地救助生命。
  在嶽州、鄂州以及黃州本地有一種不良的風氣,貧民限於經濟能力,無法養育更多的子女,而一旦超出養育能力,他們往往會將剛剛出生的嬰兒溺死在水盆當中。蘇軾聽到這樣事情,心中非常沉痛難過。他一方面寫信給好朋友、鄂州知州朱壽昌,請他出面以官府的力量革除這種壞風氣,一方面在黃州號召熱心公益活動的朋友組織民間慈善機構--育兒會,邀請當地富戶加入,每戶每年繳納會費一萬錢,主要用來購買米面、布絹、棉絮等嬰兒出生必備用品。蘇軾專門邀請當地秀纔古耕道、安國寺長老繼連管理賬目錢款,衹要聽說鄉間貧民無力撫養新生兒,育兒會就給與一點必要的救助。
  蘇軾感慨道:"如果能夠救活百十來個小孩子,也算是閑居在這黃州的一大快樂啊!"(事載蘇軾《東坡志林》)苦難與不幸沒有使蘇軾麻木不仁,明哲保身,他反而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那些更為不幸的人,這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視與憐憫,而是感同身受的關切與同情,是對生命實實在在的領悟與體驗。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勇於超越苦難的瀟灑呢?
  在一個月淡風輕的夜晚,蘇軾在東坡與朋友飲酒方罷,他拄着木杖,傾聽江濤的聲音,回首往事,感慨萬千,忍不住臨江高歌一麯: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傢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夜歸臨臯》)
  "醒復醉"一句乃是神來之筆!在東坡飲酒,詩人剛剛醒來便又醉去,如果說醉復醒還有情可原,而醒復醉顯而易見乃是醉後醒來,醒來又再次醉倒!這一場酒可謂酣暢淋漓,作者也許根本就不想醒過來,衹願在酒醉當中忘卻世上的種種煩惱。這時正是三更天,傢人早已入睡,東坡居士坐在門前,拄着手杖,靜靜地傾聽江濤的聲響,因為此時此刻那起伏的江濤就好像他不平靜的內心一樣。在恍惚之間,詩人覺得人世間紛紛擾擾的蠅營狗苟都不過是身外之物,多少年來,就因為自己太在乎這些身外之物,以至於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反而喪失了我之為我的真實感受!不如趁着夜深人靜江濤漸漸平復的時候,駕着一葉扁舟,離開這惱人的地方,去江海之際浮遊一番!
  蘇軾來到黃州不想惹麻煩,沒想到這最後一句歌詞又惹來了大麻煩!
  據說,第二天一早,這首歌辭就傳遍黃州,大傢都說蘇軾昨夜唱罷此歌後,將衣服帽子挂在江邊,乘船出海去了!消息傳到知州徐君猷的耳朵裏,可把他嚇壞了,徐君猷是蘇軾的好朋友,但他負有看管蘇軾的重任,蘇軾要真的跑了,那他可要吃不了兜着走。於是急忙帶人去臨臯亭查看,誰知蘇軾正在傢中呼呼大睡,鼾聲如雷。徐知州還是不瞭解黃州的蘇軾。他早已不再是那個意氣用事、頭腦衝動的小青年了,他懂得,"江海寄餘生"衹可能發生在詩詞當中,而現實的需求則是踏踏實實睡個安穩覺,也許,這也是一種瀟灑與成熟吧。
  現在讓我們想想,蘇軾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他善於讀書,在科舉、製舉考試中名列前茅;他善於為政一方,七八年的地方政務,政績顯著;他善於吟詩作文,著書立說,是當代文壇領袖、學界宗師。可是現在這一切都不存在了。黃州時期的蘇軾,詩詞不敢多作,書信不敢多寫,話不敢多說,為官沒有事權,這對於一個多才多藝、以天下為己任的大文人而言,真是一場無期徒刑!然而蘇軾讓這場痛苦的徒刑變得有聲有色:詩詞不敢多作,我就作《豬肉頌》;書信不敢多寫,我就算算賬簿;薪俸被取消,我就開荒種地;事權被剝奪了,一日三餐總能做吧?廚師總能做吧?我不僅自己做,還總結成菜譜傳給大傢一起做,就是菜譜也可以寫得文采斐然,耐人尋味。
  這就是蘇軾的魅力,也是他給我們的啓示。有些人遇到挫折,遇到睏難就大發雷霆,就怨天尤人,就不吃不睡,就詛咒生活,蘇軾纔不做這虧本的買賣呢!他不僅不會折磨自己,還要想方設法犒賞自己;不僅犒賞自己,而且還要將犒賞的感受寫成詩文,與大傢分享自己的快樂與瀟灑。我們之所以喜歡蘇軾,並不僅僅因為他善於考試、善於做官、善於作文、善於吟詩,更是因為他在艱苦的條件中依然能夠表現灑脫曠達的自我,讓千年之後的我們依然為之傾倒,為之投去敬重的目光。
  蘇軾曾感嘆:"黃州真如在井底!"(《與王元直》)的確,黃州對蘇軾來說,就像是一口廢棄的枯井,但蘇軾卻不是那衹井底之蛙,他在這口枯井裏算賬、耕種、蓋房、釀酒、做飯、念佛、讀書、交友、作詩、著書,忙得個不亦樂乎,不斷收穫着屬於自己的快樂。在這口枯井中,慢慢流淌出滋潤蘇軾、滋潤他人、滋潤後世子孫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甘露。這樣說來,黃州對蘇軾來說,似乎反而是個難得的機遇。那麽,蘇軾對於黃州,又意味着什麽呢?蘇軾在黃州,還將有哪些瀟灑之舉呢?他那著名的《赤壁賦》、《赤壁懷古》詞是如何寫出來的?
  請看第五章《赤壁絶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