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放虎歸山   》 第32節:傳統為什麽這樣紅(9)      李零 Li Ling

  第二,他說,讀經不能救國,這也是對的,今天我也這麽看。
  第三,他說,與其讀經,不如讀史,與其讀正史,不如讀野史,看看中國的歷史有多麽爛, 我看也很有深義。世界歷史學的趨勢,日益重視生活史、口述史。野史正是生活史、口述史 。其實,子學的地位比從前高,也是順理成章。
  第四,他說,要治國學,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治,而是像王國維那樣治。很多古書的研究變成 專傢之學,也是勢所必然。它不再走進千傢萬戶,我看沒什麽不好(西方早就如此)。
  古書是一種文化結構。五四以來,這個結構被顛覆,非常合理,非常正常。
  六經是孔子時代的經典。漢以來,儒生是以孔子的經典為經典,五種不同的東西湊一塊兒, 沒什麽道理。現在,經典的概念早已變化,文史哲各係,分別去讀,沒什麽不好。
  漢代有五經,唐代有九經,宋代有四書五經。《論語》本來不是經。漢代,《論語》是四大 傳記之一,所謂傳記,多是儒傢的子書。四書五經,《論語》也是四書之一,不算經。衹有 十三經,纔把《論語》列為經,這是後起的概念。我們拿《論語》、《孟子》當子書,和《 老子》、《墨子》擱一塊兒,是恢復諸子的本來面貌。
  宋代樹道統,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一脈單傳。這個道統是虛構。五四以 後,《論語》降為子書,道統被打散。孔、孟重歸諸子,跟荀子擱一塊兒,這也是 儒傢的本來面目。沒有這種調整,衹有經學史,沒有中國哲學史,更沒有中國思想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絶不是一個儒字所能概括。中國典籍,經史子集,也絶不是一個經字 所能概括。
  現在,很多自己都讀不懂經書的大人,卻瘋狂鼓吹讀經,甚至鼓吹少兒讀經,我是不以為然 的。少兒讀經,不是讀《詩》、《書》一類經。《詩》、《書》,連教授也啃不動。他們所 謂經,是《三字經》這樣的經,其實是蒙學課本,可笑。
  我在北大開經典閱讀課,不是讀傳統意義上的經典,而是以"鬼子"為榜樣,讀他們理解的 四大經典:讀《論語》,讀《老子》,讀《孫子兵法》,讀《周易》經傳。我覺得,這樣安 排更合理。
  第一,這四本書最有思想性,最有代表性。《論語》是儒傢的代表,《老子》是道傢的代表 ,講人文,這兩本最有代表性。《孫子兵法》講行為哲學,《周易》經傳講自然哲學,講技 術,這兩本最有代表性。
  第二,它們的篇幅比較合適,《論語》大一點,有15000字,其他三本都在5000-6000字左 右。別的子書太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新版序言(1)第2節:新版序言(2)第3節:放虎歸山(代序)(1)
第4節:放虎歸山(代序)(2)第5節:漢姦發生學(1)第6節:漢姦發生學(2)
第7節:漢姦發生學(3)第8節:漢姦發生學(4)第9節:漢姦發生學(5)
第10節:漢姦發生學(6)第11節:漢姦發生學(7)第12節:紙上談兵--裝孫子(1)
第13節:紙上談兵--裝孫子(2)第14節:紙上談兵--裝孫子(3)第15節:紙上談兵--裝孫子(4)
第16節:紙上談兵--裝孫子(5)第17節:紙上談兵--裝孫子(6)第18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1)
第19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2)第20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3)第21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4)
第22節:萬歲考(1)第23節:萬歲考(2)第24節:傳統為什麽這樣紅(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