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說捨得   》 說散文(2)      賈平凹 Gu Pingao

  我雖然在強調散文的現代意識,什麽是現代意識?現代意識如果用一句話講可以說是人類意識,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懷的是大部分人類都在想什麽,都在幹什麽。散文絶不應該是無足輕重的,它的任務也絶不是明確什麽,它同別的文學藝術一樣,是在展示多種可能,它不在乎你寫到了多少,而在於你在讀者心靈中喚醒了多少。作傢的職業是與社會有摩擦的,因為它有前瞻性,它的任務不是去頂禮膜拜什麽,不是歌頌什麽,而是去追求去懷疑,它可能批判,但這種批判是建立在對世界對人生意義懷疑的立場上,而不是明確着什麽為單純的功
  利去批判,所以,作傢與社會的關係永遠是緊張的,這種緊張越強烈愈能出現好作品,不能以為這種緊張是持不同意見,而作傢若這樣以為又去這樣做,那不是優秀的作傢。
  二、關於嚮西方學什麽?
  這個問題要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我從散文的角度上衹說一個問題。
  如果綜觀中國的散文史,它的興衰沉浮有一個規律,就是一旦失去時代社會的實感,缺乏真情,它就衰落了。一旦衰落,必然就有人要站出來,以自己的創作和理論改變時風,這便是散文大傢的産生。散文大傢都是開一代風氣的人物。歷史上的散文八大傢莫不是如此。但是,我要說的是,現在散文要變革,如果它的變革和歷史上的變革一樣的話,僅僅是去浮華求真情,那還不夠。小說界的情況可以拿來藉鑒,如果現在的小說是純政治化的,那肯定不行。讀者不買賬,甚至連發表也難發表了。而現在能發表的,肯定能受到社會歡迎的小說就是寫人生,寫命運。這類小說很普遍,到處都能讀到這類小說。但是,小說寫到這一層面,嚴格講它還不是最高層面,還應該寫到性靈的層面,即寫到人的自身,人性,生命和靈魂。在這一點上,散文界是做得不夠的。我們談到的作品更多的,也覺得目前較優秀的散文,差不多都是寫到對歷史對人生命運的反思。這無可厚非,這可能與中國散文傳統審美標準有關,如一直推崇屈原、司馬遷、杜甫。這一類作傢和作品構成主流文學。但現在這一類作品想象力不夠,不如古人寫得恣意和瑰麗。與主流文學伴隨而行的另一種可以稱之為閑適文學,它闡述人生的感悟,抒發胸臆,如蘇軾、陶淵明,以及明清大量的散文作傢。但這一路數的作品,到了現在,所抒發的感情就顯得瑣碎。文學是不以先後論大小的,絶不是後來的文學就比先前的文學成績大,反而多是越來越退化,兩種路數的創作都走嚮衰微。而外國呢,當然也有這兩種形態,但主要特點是人傢在分析人性,他們的哲學决定了他們科技、醫學、飲食等等多方面的思維和方法,故其對於人性中的醜惡,如貪婪、狠毒、嫉妒、吝嗇、猥瑣、卑怯等等無不進行批判,由此産生許多傑作。所以,現在提出嚮西方學習,是為了擴大我們的思路,使我們作品的格局不至於越來越小。我這樣講並不是說我們傳統的東西不好,或者我們的哲學不好,關鍵是對於我們的哲學有多少人又能把握它的根本精神呢?這個時代是瑣碎的時代,而我們古老的哲學最講究的是整體,是渾然,是混沌,但我們現在把什麽都越分越細呀!中國有個故事,是說混沌的,說混沌是沒有五官的,有人要為它鑿七竅,七竅是鑿成了,混沌也就死了。所以說,與其我們的散文越寫越單薄,越類型化,不妨研究藉鑒西方的一些東西。
  說到這兒,我要說明的一點是,作傢與現實要有距離,要有坐標係尋到自己的方位。任何文學藝術靠迎合是無法生存的。但正是為了這一點,從另一個角度講,文學是擺脫不了政治的,不是要擺脫,反而需要政治。這種政治不是狹隘的政治,而是廣義的政治。這如同我們都講究營養,要多吃水果、蔬菜,但必須得保證主食。我說這種話的意思是,我們要明白我們是怎樣的一個民族。中華民族是苦難的民族,又加上儒傢文化的影響,造就了強烈的政治情結。所以,關註國傢民族,憂患意識是中國任何作傢無法擺脫的,這也是中國作傢的特色。如何在這一背景下、這一基調下按文學規律進行創作,應該以此標尺衡量每一個作傢和每一件作品。而新的文學是什麽,我以為應是有民族的背景,換一句話說就是政治背景,但它已不是政治性的。如果衹是純粹的歷史感、社會感、人生感成為中國人所強調的所謂“深刻”,那可能將限製新的文學的進步。我的話不知說明白了沒有。
  三、關於尋找什麽樣的一種語感。
  在強調嚮西方文學學習中,我喜歡用一個詞,就是境界。嚮他們的思想內容看齊,嚮他們的價值觀看齊,這樣的話,我不說,我說的是境界,境界是對作品而言的。這一點,必須得藉鑒和學習,但對於形式,我主張得有民族性的。一切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中國八十年代小說界有了“意味的形式”,這是文學新思維改變的開始。當時的目的是為了衝擊當代文學註重政治、註重題材、註重故事的那一套寫法的。從那時起,使中國的作傢明白,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的確也寫出了許多出色的作傢。但是,再有意味的形式是替代不了內容的,或者說不能完全替代內容。這個時代由不註意設計和包裝變成了太註重設計和包裝,日久人會厭煩的。機器面到底不如手工面。既要明白要有“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又要具有民族性,這是我的主張。換一句話說,要寫中國的文章。我在我四十歲時寫過一篇東西,其中反對過一個提法,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的觀點是:民族的東西若缺乏世界性,它永遠走不嚮世界。我舉個例子,我們坐飛機,飛到雲層之上是一片陽光,而陽光之下的雲層卻是這兒下冰雹那兒下雨,多個民族的文化猶如這些不同的雲層,都可以穿過雲層到達陽光層面。我們民族的這塊雲在下雨,美國民族的那塊雲在下冰雹,我們可以穿過我們的雲到陽光層面,不必從美國的那塊雲穿過去到達陽光層面。雲是多個民族文化不同而形成的。古今中外的任何宗教、哲學、藝術在最高層面是相同和一致的。我們學習西方,最主要的是要達到陽光層面,而穿不過雲層一切都是白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生活一種秦腔(1)秦腔(2)秦腔(3)吃煙美食傢(1)
美食傢(2)牌玩(1)牌玩(2)關於塤拓片狐石
木刻年畫(1)木刻年畫(2)土彩罐讀“吃喝玩樂”嫁女兒辭宴書
說話人事說自在(1)說自在(2)“臥虎”說好讀書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