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3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2)
傅佩榮 Fu Peirong
一,用恭敬來行孝:按禮儀的規定,昏定晨省,出於恭敬之心嚮父母噓寒問暖。即使看到父母將會犯錯,也要溫和委婉地勸阻,如孔子所說的:“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裏仁》)意即:即使父母不接受我的勸阻,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內心憂愁但是不去抱怨。
二,用愛心來行孝:對父母的愛慕之心,將使子女“保持和悅的神色”。(《論語?為政》)朱熹的註解說:“蓋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際,惟色為難耳。”和悅的神色必然出自深刻的愛心。
三,行為時忘記雙親:由習慣而成自然,不必考慮自己的職責就可以做到孝順的要求。亦即,把雙親當成自己的“生命共同體”,行孝時毫無壓力可言。
四,行孝時使雙親忘記我:雙親接受我的行孝,也是由習慣而成自然。換成雙親把我當作“生命共同體”,好像成為他們終身最有默契的朋友一般,可以對我無話不談,真是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五,我同時忘記天下人:我與雙親都在人間世活動,但是我行孝時,可以忘記天下人的存在。意即:別人的看法、世俗的評價,對我已經不再有任何影響。不但像“父子騎驢”的事情不會出現,父子之間的融洽感情實非旁觀者所能測度。
六,使天下人同時忘記我:天下人見到我與父母親相處,有如“魚相忘於江湖”;久而久之,大傢也就習慣看到我們一傢人的生活模式。天有四時,人們按照春夏秋鼕的韻律安排作息;真正的孝順也有如四時,人們不知不覺地認為原本應該如此,以致根本忘了“我在孝順”這回事。
綜上所述,可知儒傢的孝順頂多可以談到第二步與第三步之間。也許儒傢與道傢最後抵達的境界是類似的,但是莊子的表達功力畢竟略勝一籌,可以一路往上談到六個階段,真讓人目眩神迷。事實上,如果承認孝順是出於天性,那麽莊子的說法就可以成立,因為凡是出於天性的,終究都在“道”裏面形成一個整體,不忘也不行啊!【引文】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莊子?天運》渾沌的寓言
莊子身處戰國時代,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他在尋思人間苦難的因由時,自然會緬想遠古太初的洪荒階段,那時的人是什麽情況呢?後來為什麽陷入各種睏境呢?他以“渾沌”的寓言來說明。
《莊子?應帝王》在結尾部分這樣寫着:
“南海的帝王是儵,北海的帝王是忽,中央的帝王是渾沌。儵與忽時常在渾沌的土地上相會,渾沌待他們非常和善。儵與忽想要報答渾沌的美意,就商量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飲食、呼吸,唯獨他什麽都沒有,我們試着為他鑿開。’於是,一天鑿開一竅,七天之後渾沌就死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 | 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 | 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 | 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 | 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 | 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 | 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 | 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 | 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 | 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 | 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 | 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 | 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 | 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 | 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 | 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 | 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