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是刘心武 》
第32节:关于《班主任》的回忆(4)
刘心武 Liu Xinwu
《班主任》发表至今已有29年。我本不愿重提这粒“陈芝麻”,但最近我从年轻一代那里听 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班主任》的写法,以及一度的轰动,是畸形的文学景 观;另一种说,像那样的作品,在适当的社会发展阶段,还一定会卷土重来,是文学史上惯 常的一元、时不时会一闪的正常景观。我不能确定他们谁说得更有道理,也许,唯有未来文 学发展的轨迹本身,才能确认或否定种种不同的预测。?
关于《红楼梦》的问答
[按]这是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一个访谈节目,已于2006年7月10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 1频道和10频道播出四次。现将节目中我对主持人及现场观众提问的回答摘录如下:
主持人:您最早读《红楼梦》是在多大岁数?
刘心武:我想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发现父亲睡觉的床的枕头特别高,我就 掀开枕头,发现里面就有这个,还不是线装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书里面还 有绣像,那我就觉得挺有意思,他怎么看这个,我看看行不行啊?我的父母觉得我小, 是不提倡我看的,但是真发现我从枕头底下薅出来看吧,他们也没有谴责我。所以我最早看 应该就是在上小学,大概那个时候应该是12岁这个段上。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最早看《红楼梦》的时候,您爱挑着什么看?
刘心武:爱看打架的那段,也就是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因为我在学校里面是一个 比较内向的,就是肢体语言比较少的人,我读这个的时候就觉得书里面的人替我发泄了。还 有那个醉金刚倪二那段我喜欢看,这些都是配角,别人会觉得很奇怪,但是因 为我当时住在隆福寺附近,什么东廊下、西廊下,《红楼梦》里面有这个地名,有这个西廊 下的地名,所以特感兴趣。
主持人:后来到多大的时候,您觉得开始能懂一点《红楼梦》这本书的味道了?
刘心武:我觉得那还是在青年时期了,应该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个时候看《红 楼梦》就很安全了,因为毛主席对《红楼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后来评红是一件非常安 全的事情,而且《红楼梦》又重印了,所以那个时候读《红楼梦》。读《红楼梦》我有 自己的心得,就是人生的那种沧桑感。过去读,比如说里面有一个角色叫林 红玉,小红,她说“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原来哪能被这种话打动啊?其 实那个时候自己还很年轻,不是很老,可是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人与人之间,人 情,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我觉得那个时候就开始读出味儿了。
主持人:那您到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真的是懂得《红楼梦》了?可以出来说说《 红楼梦》了?
刘心武:坦率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说我就已经读通《红楼梦》了,敢出来说了。我再 强调一下,是《百家讲坛》一而再、再而三地非把我拉到这儿来讲,我一再跟他们说我不 讲,因为我没有自信。录的时候我很认真,我这个人是这样,要不我就不答应,答应以后我 就挺认真。比如说今天这个节目,我既然答应了,我就在这儿老老实实,你问我什么我能说 我就都说。效果怎么样,我既没 有预期,也没有预料到,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行。有人说你想出名,其实说句难听的 话,我早就出过名了,我不需要再出名了。(掌声)所以应该说是这么一个状态,到现在我 觉得自己仍然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说把《红楼梦》就读懂读通了。我觉得越这样倒越 好,因为我如果都觉得自己完全都读懂读通了,完全正确了,在这儿讲《红楼梦》,我就 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了,那就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我就不会再去读了,因为我就会觉 得还读它干吗?我还要读,还是仍然充满了新鲜感,我觉得自己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
主持人:《红楼梦》这本小说中,您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呀?
刘心武:这个在我录的节目里面我已经说了,我说我最喜欢妙玉,这使很多人大吃一 惊。王蒙,我的一个同行,也是我的一个朋友,跟我通电话,他就曾经说,你怎么会 选妙玉啊,妙玉最讨人嫌了,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妙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内容简介 | 第3节:无悔少年时(1) | 第4节:无悔少年时(2) | 第5节:童年:火的记忆(1) | 第6节:童年:火的记忆(2) | 第7节:祖父、父亲和我(1) | 第8节:祖父、父亲和我(2) | 第9节:祖父之死(1) | 第10节:祖父之死(2) | 第11节:父亲脊背上的痱子 | 第12节:母亲放飞的手(1) | 第13节:母亲放飞的手(2) | 第14节:母亲放飞的手(3) | 第15节:母亲放飞的手(4) | 第16节:母亲放飞的手(5) | 第17节:母亲放飞的手(6) | 第18节:留洋姑妈(1) | 第19节:留洋姑妈(2) | 第20节:妻子晓歌 | 第21节:看儿子慢慢长大(1) | 第22节:看儿子慢慢长大(2) | 第23节:我的平民朋友(1) | 第24节:我的平民朋友(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