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
第32节:跳槽和创业,绝对要尝试(8)
张慧敏 Zhang Huimin
以大城市为中心,每周要派发出1000万份以上免费信息杂志的PADO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仓桥泰先生,以前曾经是荏原制作所的工程师。他也是自己提出一个新的项目然后付诸实施并从此走向了独立创业的人,创业五周年之际,总公司下发了一道工作命令:"回公司来。"对此,他在董事会表示:"不回去了,把公司卖给我吧!"从此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国一城之主。
对他而言,事业就是实现自我,在旁观者看来,他吃尽了苦头,而每当谈到将来的前景时,他却两眼放光,脚踏实地地继续经营着他所坚持的事业。
创业可不是想着如何赚钱呀,如何享乐呀地就能做到的。即便赚到了钱也要变成公司的运转资金,实业家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之中,满脑子装着的只有工作和手下的员工,繁重不堪。创业所要面对的不是"想做什么"而是"怎样生存"的问题。
48 创业前,先构筑人脉
■创业伊始,所能依赖的是公司外部人脉
想要下海经商,就要仰仗人脉。
日本厚生劳动省所做的以创业者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调查以1990年9月以后职员人数在19人以下的5168家公司为对象进行,收回答卷公司数为1471家)显示,对于创业时利用过的官方援助机构一项,71.1%的人的回答是"没有"。
关于创业时和谁商量过事业计划,结果依次为"跟谁都没有商量,自己一个人顶过来的"(占29.9%,居第一位)、"利用了客户关系网"(占27.9%)、"妻子或丈夫,即配偶"(占23.7%)。最惨的是,利用银行咨询窗口服务的人仅为3.6%。而到了行政方面,则只有1.2%。相反,关于获得有利于事业运营的技巧与知识方面,说通过"公司外人脉"获得的人达到78.6%。与此相对的是在以前的工作单位积累了人脉的人只有47.3%,让人切实感到开拓人脉是件多么困难这一事实。
创业之后,"万不得已"的时候,能够依赖的往往是公司外人脉而不是公司内人脉。我个人的经历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我在31岁时辞去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算马上独立开出一家公司来。我的那些同事、前辈、晚辈也都极力鼓动我:"你那么优秀,人脉又广,马上独立,马上就赚呢。"我也十分自得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打定主意准备自己创业了。但是却有好几个公司外的人打电话给我,大都劝阻我不要急于创业。
在劝阻我的人当中,确有不少人表示:"来我们公司怎么样?"而且提了很多建议给我:"你确实很优秀,这一点无人能及,而且人脉又广,似乎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营销活动,不过,只是依靠一些熟人朋友,成天点头哈腰地四处求人买你的东西,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受的。恐怕你也不想这样吧。此时,为了将来,比起独立创业来,还是再多掌握一些技能吧。独立创业不合适,还是优先考虑一下跳槽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
|
|
第1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1) | 第2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2) | 第3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3) | 第4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4) | 第5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5) | 第6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6) | 第7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1) | 第8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2) | 第9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3) | 第10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4) | 第11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5) | 第12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6) | 第13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7) | 第14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8) | 第15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 | 第16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2) | 第17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3) | 第18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4) | 第19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5) | 第20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6) | 第21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 第22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8) | 第23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9) | 第24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0)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