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声音与愤怒   》 第32节:朋克摇滚:底层青年愤怒呐喊(4)      张铁志 Zhang Tiezhi

  十年前,滚石乐团认为在令人昏昏欲睡伦敦,贫穷街头少年除了搞乐队外就无事可做,现在,这群反滚石乐团朋克少年正在凝集新力量,燃烧着这个沉睡伦敦。6
  Ⅲ.
  朋克(punk)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和风格,并不是诞生于英国。这个词原意指成人世界边缘人或受害者。美国音乐怪杰FrankZappa在1967年用这个词指涉旧金山嬉皮。
  七○年代初,一位乐评人用这个词描述音乐人LennyKaye--他也是美国朋克女诗人PattiSmith长期合作伙伴,他制作一张地下音乐合辑Nuggets中充满了用简约配器制造出来粗糙而猛烈噪音,宣示了他们向当时主流体制挑战精神。这张专辑以及LennyKaye由此成为美国朋克摇滚滥觞。
  从六○年代末到整个七○年代,美国朋克音乐起点--底特律MC5、IggyPopandtheStooges,以及纽约"地下丝绒"(TheVelvetUnderground)、TheNewYorkDolls先后登场。1975年开始,朋克场景定格在纽约东村一家传奇pub"CBGB",Ramones、Televisions、PattiSmith、Blondie、TalkingHeads,在这个波西米亚村落轮番上阵,传承纽约地下文化薪火。接着,通过艺术经理人MalcolmMcLaren,这种新音乐形式火炬被传递到英国。
  朋克虽然源自美国,但如果没有当时英国音乐/社会脉络,朋克不会成为一场伟大音乐"运动"。
  英国在七○年代中期后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非常高。从1974年到1977年,失业率增长了120%,青年失业率增长更高达200%。另一方面,1976年在诺丁山(NottingHill)爆发了英国战后最严重种族暴动,黑人青少年和警察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
  音乐上,摇滚乐虽是六○年代青年亚文化体现,到了七○年代却已经与年轻人生活脱节。不论是重金属齐柏林飞船(LedZeppelin),或是前卫摇滚如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都强调高超演奏技术、华丽舞台效果或是深奥概念性专辑。这些庞大沉重"恐龙"所生产音乐,早已无法表达年轻人挫折感与愤怒。相对地,朋克强调是懂三和弦即可组团,并且相对于那些超级乐队大舞台,七○年代中期在英国兴起许多小pub让这些乐团可以随性演奏,所以朋克音乐使音乐生产到表演都具有DIY精神,让任何年轻人都可以实现玩音乐梦想。他们要挑战从六○年代以降魔掌日益强大音乐商业建制,打破听众和表演者界限,并让音乐诠释权回归大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1)第2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2)
第3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3)第4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4)
第5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5)第6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6)
第7节:自序·那些愤怒光影与声音(7)第8节:导读·世界是孱弱力量改变(1)
第9节:导读·世界是孱弱力量改变(2)第10节:导读·世界是孱弱力量改变(3)
第11节:导读·世界是孱弱力量改变(4)第12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1)
第13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2)第14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3)
第15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4)第16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5)
第17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号角还是伴奏(6)第18节:60年代:摇滚革命原乡(1)
第19节:60年代:摇滚革命原乡(2)第20节:60年代:摇滚革命原乡(3)
第21节:60年代:摇滚革命原乡(4)第22节:60年代:摇滚革命原乡(5)
第23节: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情欲欲革命(1)第24节: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