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李清照   》 戀戀悵悵四顧茫然      康震 Kang Zhen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聞金寇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聽聞金兵已經攻滅東京,環睹四下,心中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直至此時,他們纔真正意識到,國傢這個大家庭對他們這個小家庭有着莫大的影響,戰端一起,天下之大,竟已無法放置一張平靜的書桌,更何況他們兩人幾十年來收集整理的盈箱溢篋的文物金石字畫。他們癡望、把玩着這些文物,心中無比留戀,但又悵然若失,暗自揣思:這些珍品將再也不可能為自己所有了,將會流落何方,最後是什麽遭遇,惟有天知道了!
  雖說衹能順天應命,但總得做出一些安排。
  世事總是如此巧合,正在兩人運籌盤算之時,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三月,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去世。趙明誠兄弟在蔡京失勢後都離開青州重新走入仕途,他的兩位兄長存誠、思誠當時皆在東京開封朝中任職,並且官職不低,母親郭氏勢必也已隨長子居住於東京。後來應是因為時局不安,於是在東京遭受戰火波及之前,母親郭氏被送往江寧躲避戰亂。如今,母親去世,依循古禮,趙明誠兄弟必須離任赴江寧奔喪。
  與此同時,宋徽、欽二帝已經被金兵俘虜,金國立張邦昌為偽楚傀儡政權首領,據守開封。北方的十餘個州郡皆被金人占領。時勢板蕩,李清照與趙明誠必定要通盤考量情勢,為未來做出打算,而他們必先考慮的是文物字畫的去處。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對此有詳盡的記載:
  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册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
  根據這一段記載,我們可大體推斷出李清照與趙明誠當時所做的安排:
  第一,趙明誠攜帶一批文物字畫先行至江寧府。根據之前所敘,趙明誠在淄州任內,一直積極從事文物金石之搜集與整理,淄州距青州甚近,趙明誠極有可能已陸續將收藏在青州老傢的一些文物精品運來淄州,以供他們夫妻品鑒。由此可知,在淄州的金石文物字畫數量必定不少,以至於需要殫精竭慮地苦心安排運送的先後次序。因體積、面積過大者不易載送,因此先排除書籍當中過重過大的刻印本;接着排除多圖幅的字畫,因為數量依然太巨大;再對那些未有標識、落款的古器、朝廷國子監刻印的易得書籍、無特別價值的普通字畫以及過重過大的器皿,一一篩揀、排除,如此嚴苛剔選,居然還裝滿十五車,可見趙明誠夫妻在淄州收藏之豐富!無論文中之“車”所指為何種車,十五車之數也非同小可。這雖是一次奔喪,但卻也是他們夫妻逃難避難生活的開始。如果此時再不運走,以後的運送將會倍加睏難,而這麽大量貴重的文物,放置於烽煙四起的北方,自是岌岌可危。這滿滿十五車文物先由陸路運到東海,即現在的連雲港市附近,然後再通過前後相連的多艘大船運送渡過淮水、長江,最終到達江寧府。
  第二,李清照為何不隨之同行呢?她放心趙明誠嗎?而將李清照孤身留在北方,趙明誠放心李清照嗎?那自是因為李清照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即暫留於淄州或是青州,準備將遺留在青州“用屋十餘間”的大量文物金石字畫在第二年的春天再運往江寧。此外,趙明誠生性孝悌,接獲噩耗,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南下奔喪。考慮到北方戰事緊急,他想就此機會將傢中最珍貴的文物運往江寧,但留置於青州的文物也讓他牽挂。兩人深思苦慮後,為了保全文物,做出讓李清照冒着遭遇戰亂的危險,獨留於青州的决定,同時整理文物並一應傢務,等第二年春天再預備船衹運往江寧。幸好,到了四五月間,據守開封的偽楚政權張邦昌迫於巨大的壓力,不得不將開封交還宋王朝,由抗金名將宗澤擔任東京留守,負責開封的防務。整個河北、山東、河東地區的形勢因而得以緩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寫在前面(1)寫在前面(2)書香纔女傢學淵源含英咀華
二八年華詞名初顯(1)二八年華詞名初顯(2)才力華贍詞名難掩(1)才力華贍詞名難掩(2)
門當戶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門戶相當才情匹配(1)門戶相當才情匹配(2)
情愫有韻寄語詞箋(1)情愫有韻寄語詞箋(2)順時應勢佳偶天成新婚燕爾情濃嬌嗔
夫婦擅朋友之勝禍福相依浮槎來去炙手寒心寒鼕春暖(1)炙手寒心寒鼕春暖(2)
世事反復風波又起憂睏不屈鶼鰈情深(1)憂睏不屈鶼鰈情深(2)武陵人遠新愁又添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