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柯雲路把脈當代婚戀:誰的靈魂更可悲 》
第32節:35歲前成功的10條黃金法則(1)
柯雲路 Ke Yunlu
第四輯 修身養性(精選)
(1)35歲前成功的10條黃金法則
現代人的生存壓力除了工作,很重要的是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如何,常常决定了一個人的狀態。
很多人的煩惱、焦慮也在人際關係。和上級的關係大概是最要緊的。和同級的關係也常常很棘手。如果你大小是個頭目,和下級的關係又常常會讓你煩惱。至於和客戶、和合作夥伴的關係,幾乎是營銷人員頭腦中每天縈繞的事情,這其中有時還夾雜着異性間相互糾纏的關係。離開了工作的範圍,戀愛、交友、業餘活動也都少不了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常常成為工作與生活中壓力的一部分。
不善於在這方面解决問題,依然可能陷入睏境。
許多人在遇到人際關係問題時,要不就被難住嚇住,成天埋怨工作環境不好,要不就想琢磨點具體手段。有些人會想得非常瑣碎甚至低下,去尋找《厚黑學》這樣為人不恥的權術指點迷津。各種現代版的所謂“觀人術”、“處人術”也都粉墨登場混淆視聽,結果問題沒解决,反倒污染了思想。或者似乎暫時把事情搞定了,久之反而關係更加惡化。或者是此處的膿包擠了,彼處長出更多的膿包。
隨之而來的是自己的狀態也越來越差,而且不知緣由。
那麽,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呢?
如何讓人際關係不破壞工作和生活狀態,甚至有益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呢?
我們的大智慧在哪裏?
具體講,是十大法則:
一、由彼觀彼,善解人意
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要則。
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觀察問題,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願望,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一相情願,從上述角度觀察周邊的每一個人,因此,常常很難瞭解他人。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切雙邊的、多邊的人際關係衝突幾乎都是這樣。大到兩個集團、兩個民族之間也是如此。
衹要站在客觀的立場就會發現,衝突的雙方幾乎完全不理解對方。
那麽,想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最大的飛躍就是改變從我出發的單嚮觀察與思維。要善於從對方的角度觀察對方,也即由彼觀彼。
在此基礎上,善解他人之意。
如此處理雙邊關係,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能由彼觀彼、善解人意,就沒有別開生面的新人際關係。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個原則是對由彼觀彼、善解人意的首要註釋。
是處理人際關係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
這是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古往今來都適用的民主精神。
許多人不懂這一點,纔會有那麽多的一相情願,纔會有那麽多的無理待人。己所不欲而勿施於人,無論是對同事,對部下,對朋友,對合作夥伴,對戀人,都該遵循。
不懂得這一點,往一般了說,很難成就自己,往高了說,很難成為偉大人物。
每個人都可能偉大。
誰能融會貫通地實施己所不欲而勿施於人,就可能造就自己的偉大。
三、不求取免費的午餐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免費的午餐。
很多人不懂得這一點,與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條相關。
人們並不願意給不相幹的人提供免費午餐,然而,事情反過來針對自己時,他就不明白道理了。別人有成就了,我應該分享。別人有錢了,我應該沾光。別人有名聲有地位,似乎都應該瓜分。孰不知無功受祿、不勞而獲古往今來都令人厭惡。
心中生出求取免費午餐的念頭,常令人生萎縮、心靈低劣,沒有出息。
有的人即使沒有索取免費午餐的行為,但同樣的心理活動連綿不斷。各種各樣的嫉羨和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充斥大腦。與之相關的諸多不平衡與惡毒的攻擊性更使他備受折磨。
放下索取免費午餐之心,就多了清靜和坦然,也多了自信與奮進之心。
四、己所欲而推及於人
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進一步就該懂得己所欲而推及於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相對貧睏”的驅動與睏擾 | 第2節:沒有貓狗的村莊(1) | 第3節:沒有貓狗的村莊(2) | 第4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1) | 第5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2) | 第6節:互聯網上的童話(1) | 第7節:互聯網上的童話(2) | 第8節:有一種情結叫奧運 | 第9節:陳逸飛失誤在哪裏? | 第10節:悲憫之心與人類的希望 | 第11節:林黛玉的病非藥可治 | 第12節: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 第13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1) | 第14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2) | 第15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1) | 第16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2) | 第17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3) | 第18節:發現父母婚外情,孩子怎麽辦? | 第19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1) | 第20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2) | 第21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3) | 第22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1) | 第23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2) | 第24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