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林语堂次女自传:女王与我   》 林语堂在台北(2)      林太乙 Lin Taiyi

  在台北双城街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有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后来添了陈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贡献。
  父亲认为编词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寻发真理,自有其乐。”事实上,这分工作的庞大艰难,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他拟了词典的蓝图,即编辑体例的概念,与马骥伸、黄肇珩商量,要他们仔细研究,提出意见。最初六个月,大概都花在体例问题上,父亲不惮繁琐,一再提出修正意见,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了“大样”。这时,编辑小组开始试稿。他们帮父亲选择中文单字和词句,加以注释,写在单张的稿纸上面,并依国语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起来。这一切作好之后,把稿子交给父亲,由他审定,再译成英文。
  每天七八个,甚至十个、十二个小时,他都坐在书桌前,用手写出每个字和每个词句的英文意义。这种繁重的工作成年累月地进行。凡在草稿中有疑问,他必反复问明出处、用法。偶尔触发灵感,想到佳妙词语,他便拨电话问办公室的同仁,是否已采录。译到得心应手,他会将纸片交司机送到双城街,供大家共赏。所有原稿自始至终他都一一过目、修改,并且一校再校。
  工作虽然忙碌,但日子也过得很快乐。家里有佣人,母亲不必再自己操劳家务。早上有人挑刚刚从山上砍下来的竹笋来卖,中午杀一只鸡炖汤吃,那是几十年来没有尝到的美味!进城吧,到圆环去吃蚵仔煎、炒米粉,或是去“一条龙”吃饺子。要不然换换气氛,到统一大饭店的咖啡室饮一杯咖啡,吃一块奶油蛋糕。
  他也喜欢逛街,有一回他跨进五金店的门,买了一把锤子、一圈铜丝,和不少可用而不必要用的钢铁器物,原因很简单,起初倒无意要买什么。可是店主是一口真正的龙溪话,普通的闽南话,都有多少县分的腔调不同,生为龙溪人,听到真正的故乡的音调,难免觉得特别的温情。他们一谈谈到漳州的东门,又谈到江东大石桥,又谈到漳州的碱水桃、鲜牛奶,不觉一片儿时的欢欣喜乐,一齐涌上心头。谁无故乡情,怎么可以不买点东西空手走出去?于是他们做一段小交易,拿了一大捆东西回家。
  在台北,父亲有许多老朋友,也交了许多新朋友,黄季陆、罗家伦、吴大猷、刘绍唐、查良钊、蒋复璁、沈刚伯、毛子水、李济、吴经熊、张大千、钱穆、徐吁、刘甫琴、沈云龙、谢冰莹、阮毅成、钱思亮、何容、黎东方、陈石孚、魏景蒙、叶公超,只不过是许多朋友中的几位。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常到家里来访。有一次,父亲在书房工作,佣人进来说,“蒋院长来了。”
  “请他等一等”,父亲说,过了一段时间才走到客厅,赫然发现是行政院长蒋经国,他事先没有通知就来了。以后他也再来过几次。
  比较年轻的朋友有王蓝、姚朋、殷张兰熙、马骥伸、黄肇珩……数也数不完。
  台湾的作家、画家、诗人和文艺青年在文艺中心的大厅,为父亲举行“幽默之夜”盛会,有一百二十人来到。父亲以姓林自豪,把林则徐、林黛玉、林肯都扯上了。司马中原、林海音、楚戈、段彩华、孙如陵、朱桥等当夜都妙语如珠。
  父母亲住在台北时,我住在香港,常到台北去看他们,双亲精神奕奕;不像七十多岁的人。有一次,我去台北住几天之后,双亲送我到松山机场。我们到得太早,于是在咖啡室消磨时间。不久,从窗外看见一架飞机降落,一小队士兵操过去迎接。父亲见了叫道:“快点来看,什么大人物到了!”他跑到窗边看,母亲也跟了过去。我心里想,他也可以算是“大人物”,七十多岁了,的确还没有失去赤子之心。
  那部父亲认为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于一九七二年十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全书约一千八百页。他费了五年的工夫在这部词典上。记得我去香港启德机场接他们,在乘小轮过海的时候,他站在甲板上,喜形于色,对我说:“我工作完毕了!从此我可以休息了!”我替他高兴。他不知道,别人在七十七岁之前早就退休了。
  父亲八十岁时,世界笔会推举他为副会长,这是除印度光诗南、日本川端康成之外,亚洲作家中荣膺此职位的第三人。那年,他并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父亲过世已将近二十五年,但是他的作品不断在英、美、德国、巴西、印度、日本等许多国家出版,共有约四十种新版本,销路不衰,持续宣扬我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在大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父亲作品文集、全集、单行本非常畅销,总销量以百万计。
  父亲的手稿和各种作品版本都陈列在“林语堂纪念馆”,供国内外人士前来参观,委实是台北市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如今仍是小学生天真无邪(1)天真无邪(2)买票
橡皮擦(1)橡皮擦(2)远游(1)远游(2)
琦君与我都怪徐志摩不好(1)都怪徐志摩不好(2)都怪徐志摩不好(3)
回顾在《读者文摘》工作的日子戴眼镜秘辛(1)戴眼镜秘辛(2)苍蝇与狗狗
胖与瘦动与静何谓美术老鸡老排骨
上海汤包和醋泡面颂(1)泡面颂(2)土蚯冻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