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   》 第32节:第四章 苦水词人(8)      Gu Zhijing

  一部《荒原词》中,切入社会人生最深、阐释人生哲理也最深的当属《木兰花慢·赠煤黑子》。旧日北京的老百姓,无论做饭还是取暖,都靠的是煤球炉子。每隔几条胡同,就会有一家"煤铺",煤铺里的工人用小驴车把煤末拉进煤铺,"摇"成煤球,再送到各家各户。煤球关乎人们食、住两件大事,但对摇煤工、送煤工,人们叫他们"煤黑子",这个称呼即使不含鄙夷,也带有戏谑意味,总之是卑称不是尊称,是戏称不是爱称。父亲的一首题为"赠煤黑子"的《木兰花慢》,完全摒弃了世俗之见,对"煤黑子"从外表写到内心,从劳作写到品质,是一首赞颂又兼自省进而升华到人生精神境界的词作。且看全词:
  策疲驴过市,貌黧黑,颜狰狞。倘月下相逢,真疑地狱,忽见幽灵。风生。暗尘扑面,者风尘不算太无情。白尽星星双鬓,旁人只道青青。豪英。百炼苦修行。死去任无名。有衷心一颗,何曾灿烂,只会怦怦。堪憎。破衫裹住,似暗纱笼罩夜深灯。我便为君倾倒,从今敢怨飘零。
  在这首词里,父亲并未因赞颂的主题而人为地美化煤店工人的形象,他再现了他们"黧黑"、"狰狞"、"破衫"以及煤尘染黑白鬓的地狱幽灵般的形象。这描写是如实的,但绝非机械的、客观的,它包含了词人深深的情感,黧黑狰狞的面目见出劳作的艰辛,煤尘染黑的白鬓记载着岁月的苦难,身着的破衫显示了生计的贫困。过片这深情由隐变显,于换头处毫不含糊地呼号煤店工人为"豪英",接着由衷地赞颂他们"百炼苦修"般的劳动,默默"无名"的奉献,深夜明灯般的一颗"衷心"。多么动情的话语,多么深挚的称颂;于是词人进一步由衷地"为君倾倒",深深地自省。至此,赞美称颂之情推向了极致。透过这表面的一切,我们更可窥见词人内心更深层次的一份情思。父亲一向推崇释迦牟尼"割肉喂虎,刳肠饲鹰"的救世精神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对人生的担荷精神。这也可以说是这首赠词创作的最深远、最根本的动机。他认为是煤店工人的艰辛困苦才使千家万户得到温饱的生活,这正是释迦牟尼精神在人世的体现。所以,词人以地狱幽灵的形象形容煤店工人,就不单单是外貌的描写,它蓄涵了多么丰邃的情愫!由此我们才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词人以夜深之灯来称颂煤店工人那一颗虽不曾灿烂但颇富生命力度的"怦怦"的"衷心";我们也才进一步理解了词人对被世人鄙夷、戏谑的"煤黑子","倾倒"并自省的深层原因。这确乎是一首不同凡俗、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说是极凡极俗的词作。别具心眼,另具情意。《味辛词》中有一首咏午夜卜者的《木兰花慢》,这里有一首咏"煤黑子"的《木兰花慢》,都是传统词作"未曾选取过的主题",都表现了传统词作"从未表现过的情意"引文见叶嘉莹《顾随文集·代跋》。。
  父亲20世纪40年代在辅仁大学的课堂上讲诗时曾说,"中国文字特别在韵文中乃表现两种风致,1.夷犹,2.锤炼",夷犹近于缥缈,而"锤炼的结果是坚实",他又说,中国"诗的姿态夷犹缥缈与坚实之外,还有氤氲","氤氲乃介于夷犹与坚实之间者,有夷犹之姿态,而不甚缥缈,有锤炼的功夫,而不甚坚实"。他认为夷犹缥缈非大天才、大诗人难以做到,而氤氲与坚实常人可以通过努力而完成。两首长调《木兰花慢》题材情意相近,都寓有人生哲理,但在"诗的姿态"上,可以说前者夷犹,后者坚实,两相映照,各臻化境。
  自然,在《荒原词》中,思乡、怀人、感时、伤己等词的传统主题,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不过其中传达的还是现代人的情意。
  《荒原词》是父亲与情过兄长的挚友卢伯屏一起编订的,编订完成父亲请卢伯屏兄为集作序。卢大爷是中学教师兼作教育行政,"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忠厚长者"冯至《怀念羡季》中语。,长于为文而不擅诗词,他凭着"友朋中知羡季宜莫余若者"而力书此序,序文中有几句极为精彩的话:"'无病'如天际微阴,薄云未雨;'味辛'如山雨欲来,万木号风;及夫'荒原',则雱之后,又有渐趋清明之势。"以自然景象的变化喻友人词风词格的特征。文采风流,的当贴切,正是一篇研究论文的主干思路,待有识者论而成之。《荒原词》的题签,看墨迹,也是卢大爷的手笔,苍劲厚朴,字如其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1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1)第2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2)第3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3)
第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第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2)第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3)
第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4)第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5)第9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6)
第10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7)第11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8)第12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9)
第13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0)第1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1)第1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2)
第1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3)第1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4)第1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5)
第19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1)第20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2)第21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3)
第22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4)第23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5)第24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6)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