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32節:“北華美專”與西北遊(3)
張伍 Zhang Wu
真跡橫匾、吳道子親繪的觀音像壁畫以及兩萬多捲宋版、明版,有的還是手抄本的經捲,他還參觀遊覽了雷壇和五泉山,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受到了蘭州賢達水梓先生的熱情款待。
這次的西北行,也使父親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震動!他沒有想到西北的同胞生活在難以想象的慘境中,他在西北耳聞目睹了那裏的人民生活在人間地獄中,連年的軍閥混戰,刀兵連結,兵即是匪,匪即是兵的無休止擄掠;人禍加上天災,赤地千裏,西北人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賣兒賣女是常見事,樹皮草根全部吃光,路上餓殍隨處可見。這一切使父親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在《寫作生涯回憶》自述中,嚮讀者剖露心扉說:陝甘人的苦,不是華南人所能想象,也不是華北、東北人所能想象,更切實一點地說,我所經過的那條路,可說大部分同胞,還不夠人類起碼的生活。你不會聽到說,全家找不出一片木料的人傢;你不會聽到說,炕上燒沙當被子蓋;你不會聽到說,18歲的大姑娘沒褲子穿;你不會聽到說,一生衹洗三次澡;你不會聽到說,街上將餓死的人,旁人阻止拿點食物救他(因為這點救饑食物,衹能延長片時的生命,反而將增加死者的痛苦)……人總是有人性的,這一些事實,引着我的思想,起了極大的變遷。文字是生活和思想的反映,所以在西北之行以後,我不諱言我的思想完全變了,文字自然也變了。
父親這一段自白,是多麽痛苦,又是多麽憤慨!在這畢生不能磨滅的見聞的強烈衝擊之下,他寫下了長篇小說《燕歸來》,連載於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1934年7月31日至1936年6月26日)。父親為了描寫西北慘絶人寰的苦難,采用倒敘法,將民國十九年的災情寫出來。書中通過一位西北逃難到南京的姑娘為骨幹,來回兩次西北,一路見聞,猶如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畫面,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小說一開頭,用了幾首竹枝詞,把西北人民的苦難突顯出來:賣了耕牛賣種糧,幾天未吃餓難當;看來一物還能賣,爬到墻頭拆屋梁。
一升麥子兩升麩①,埋在墻根用土鋪;留得大兵來送禮,免他索款又拉夫。
大恩要謝左宗棠,種下垂楊緑兩行;剝下樹皮和草煮,又充飯菜又充湯。
樹皮剝盡東西空,吃也無時餓越兇;百裏長安行十日,赤身倒在路當中。
死聚生離怎兩全,賣兒賣女豈徒然!
武功②人市便宜甚,十歲娃娃十塊錢!
越是兇年土匪多,縣城變作殺人窩;紅睛惡犬如豺虎,人腿銜來滿地拖!
平涼軍嚮隴南行,為救災民轉弄兵;兵來匪去屠不盡,一城老小剩三人!
真是一字一血,一字一淚!衹要是還有點良知的人,讀了這些詩,誰不會為人禍天災帶給西北同胞生不如死的苦難,一灑同情之淚!《燕歸來》這部小說,敵偽時期曾有人把它拍成電影,但被日本人查禁了。
另一部描寫西北生活的小說《小西天》,連載於上海《申報》副刊《春秋》(1934年8月21日至1936年3月25日)。這部書和《燕歸來》在構思和寫法上完全不同,《燕歸來》是通過女主人公楊燕秋回西北探親的一路見聞,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災民圖,使我們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小西天》則是采用了西洋名劇《大飯店》的手法,把環境、背景、情節、人物以及故事的發展,都安排在名叫“小西天”的大旅館中,通過這一典型環境,讓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登上這個舞臺來表演,將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都勾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小說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因為故事是發生在飯店裏,人物的穿插就像舞臺劇一樣上場下場自然而又富於戲劇化,它把西北的社會生活濃縮在一個飯店裏,自然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 | 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 | 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 | 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 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 | 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 | 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 | 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 | 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 | 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 | 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 | 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 | 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 | 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 | 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