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讀《金瓶梅》品明朝社會   》 還是用銀子實惠(2)      梅朝榮 Mei Chaorong

  至明中葉,原被禁止的白銀異軍突起,成為主要貨幣,而寶鈔卻漸被廢棄,銅幣雖然被保存下來,但衹是當作一種輔助性的貨幣而起作用。
  明中期以後貨幣材料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鈔太虛”,這使掌握造幣權的統治者可以隨意濫發,從而造成通貨膨脹,引起人民反對,另外也由於“錢賤而不便大用”,這使大宗交易中不得不丟開它而另尋適用者,與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和商業交換的需求相適應,明中期,白銀作為支付和交換手段,在市場上更為廣泛地流通,數量和範圍都超過了宋元時期。
  隨着對外經濟往來的增多,西班牙銀幣也大量從呂宋(今菲律賓)等地流入。明末,日本、安南(今越南北部)等地也嚮中國輸出白銀。明統治者在正統時放鬆金銀之禁,並且先後把田賦、徭役、商稅、手工業稅、海關稅的大部分都改為用銀折納,官吏的薪俸、國庫的開支也多用白銀支付。
  這時在江浙、杭州、鬆江和廣東南海等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或種植經濟作物的某些地區,已零星地出現折租,即佃戶把租糧按市價折合成銀兩嚮地主付租,屬於封建國傢直接控製的土地如皇莊、王莊或官莊,也大部分徵收銀租。官府匠戶限役也逐漸改為交納匠班銀,這樣,匠戶對封建國傢的隸屬關係有所鬆弛,工匠的技術和産品可更多地投嚮市場。農業、手工業或商業中的一部分傭工,已經完全以白銀計算工資價格。一般商業碼頭的腳力工人,工資多以件計,類似於商業上的腳力銀。
  民間手工業作坊的一些雇工也用銀支付工資,湖州等地還出現了一批專門替人養蠶、剪桑、繅絲的短工,實行計件或計日取酬。他們雖沒有完全與土地脫離關係,但在法律地位上已完全不同於長工,似乎已擺脫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在江南等地的絲織業、棉紡織業、漿染業、造紙業、榨油業中,已有了與生産資料完全脫離,又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力,並把勞動力作為商品按貨幣計酬出賣的手工業雇傭工人。這種現象也為以前所罕見,衹是在某些地區商品經濟有了高度發展的情況下纔有出現。
  明朝白銀成為法定貨幣,也是隨着商品經濟的恢復和高漲,加上明中後期以來巨額貿易順差,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白銀的使用日益廣泛,成為主要的法定貨幣,形成了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錢、銀並行的貨幣流通制度。銀鑄幣有銀兩和銀元兩種。我國長期使用銀兩,屬稱量貨幣,有銀餅、銀錠、銀元寶和零碎銀子等各種形製,使用時要看成色、稱重量。海外流入的白銀多為銀元,價值穩定,受到沿海各省商人的歡迎和廣泛使用。
  有一個西方學者,叫弗蘭剋,寫了一本書叫《白銀資本》。他根據大量史料記載說,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也就是明中期到明末,歐洲與中國的貿易非常繁榮,而且當時歐洲與中國的貿易,歐洲是入超,中國是出超。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當時的貿易金額是3億2千萬兩白銀,是當時全世界白銀的總産量的三分之一。所以弗蘭剋反對歐洲中心論、歐洲中心主義。他認為在19世紀以前,已經全球化了,而且這個全球化的經濟中心不是歐洲,是在中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殺人不見血的刀(1)殺人不見血的刀(2)殺人不見血的刀(3)太監敢頂半邊天(1)
太監敢頂半邊天(2)太監敢頂半邊天(3)玩主坯子皇帝命(1)玩主坯子皇帝命(2)
玩主坯子皇帝命(3)父母還是親生好(1)父母還是親生好(2)父母還是親生好(3)
特務行業很吃香(1)特務行業很吃香(2)特務行業很吃香(3)平民組織鬧黨派(1)
平民組織鬧黨派(2)平民組織鬧黨派(3)親兄弟得明算賬(1)親兄弟得明算賬(2)
親兄弟得明算賬(3)別人挖坑自己跳(1)別人挖坑自己跳(2)別人挖坑自己跳(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