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放虎归山 》
第32节:传统为什么这样红(9)
李零 Li Ling
第二,他说,读经不能救国,这也是对的,今天我也这么看。
第三,他说,与其读经,不如读史,与其读正史,不如读野史,看看中国的历史有多么烂, 我看也很有深义。世界历史学的趋势,日益重视生活史、口述史。野史正是生活史、口述史 。其实,子学的地位比从前高,也是顺理成章。
第四,他说,要治国学,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治,而是像王国维那样治。很多古书的研究变成 专家之学,也是势所必然。它不再走进千家万户,我看没什么不好(西方早就如此)。
古书是一种文化结构。五四以来,这个结构被颠覆,非常合理,非常正常。
六经是孔子时代的经典。汉以来,儒生是以孔子的经典为经典,五种不同的东西凑一块儿, 没什么道理。现在,经典的概念早已变化,文史哲各系,分别去读,没什么不好。
汉代有五经,唐代有九经,宋代有四书五经。《论语》本来不是经。汉代,《论语》是四大 传记之一,所谓传记,多是儒家的子书。四书五经,《论语》也是四书之一,不算经。只有 十三经,才把《论语》列为经,这是后起的概念。我们拿《论语》、《孟子》当子书,和《 老子》、《墨子》搁一块儿,是恢复诸子的本来面貌。
宋代树道统,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一脉单传。这个道统是虚构。五四以 后,《论语》降为子书,道统被打散。孔、孟重归诸子,跟荀子搁一块儿,这也是 儒家的本来面目。没有这种调整,只有经学史,没有中国哲学史,更没有中国思想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绝不是一个儒字所能概括。中国典籍,经史子集,也绝不是一个经字 所能概括。
现在,很多自己都读不懂经书的大人,却疯狂鼓吹读经,甚至鼓吹少儿读经,我是不以为然 的。少儿读经,不是读《诗》、《书》一类经。《诗》、《书》,连教授也啃不动。他们所 谓经,是《三字经》这样的经,其实是蒙学课本,可笑。
我在北大开经典阅读课,不是读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而是以"鬼子"为榜样,读他们理解的 四大经典:读《论语》,读《老子》,读《孙子兵法》,读《周易》经传。我觉得,这样安 排更合理。
第一,这四本书最有思想性,最有代表性。《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 ,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孙子兵法》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 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第二,它们的篇幅比较合适,《论语》大一点,有15000字,其他三本都在5000-6000字左 右。别的子书太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新版序言(1) | 第2节:新版序言(2) | 第3节:放虎归山(代序)(1) | 第4节:放虎归山(代序)(2) | 第5节:汉奸发生学(1) | 第6节:汉奸发生学(2) | 第7节:汉奸发生学(3) | 第8节:汉奸发生学(4) | 第9节:汉奸发生学(5) | 第10节:汉奸发生学(6) | 第11节:汉奸发生学(7) | 第12节:纸上谈兵--装孙子(1) | 第13节:纸上谈兵--装孙子(2) | 第14节:纸上谈兵--装孙子(3) | 第15节:纸上谈兵--装孙子(4) | 第16节:纸上谈兵--装孙子(5) | 第17节:纸上谈兵--装孙子(6) | 第18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1) | 第19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2) | 第20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3) | 第21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4) | 第22节:万岁考(1) | 第23节:万岁考(2) | 第24节:传统为什么这样红(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