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千夫所指   》 第32節:附:老孔啊老孔(1)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附:老孔啊老孔
  楊凱
  老孔旁白:今兒睏了,得早點上炕了。手機也丟了,手錶還進水了。所以貼一篇吹噓孔某人的訪談,算是衝衝喜吧。但願一夢醒過來,千樹萬樹梨花白。冰山來客雖不在,滿山和尚笑開懷!
  一
  “北大,理教113。我6點一刻下課。老孔。”孔慶東老師回覆過來的郵件很簡單。不過我心領神會,這就算是接受我的采訪要求了。
  我特意提前了半個小時趕到。理教113是個扇型的大階梯教室,又是晚飯時間,但是仍然“客滿”。教室後面站着不少人,兩側還有幾條“好漢”坐在暖氣片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後面,看這位傳說中的“北大醉俠”究竟“武功”如何。
  講臺後是老孔健壯的身軀,一條細格紋的圍巾搭在胸前不乏儒雅,然而鬍子卻還“拉茬”着,果然是一副“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纍美人”的“醉俠”神情。他身後四塊碩大的可拉伸的黑板上,字並不多,錯落寫着“孤島戲劇”、“郭沫若”、“改造秧歌劇”等等字樣,這是一堂有關中國現代戲劇的北大通選課。
  “當時的上海,各色人等、魚竜混雜。”老孔講課語速偏快,但是更快的是他的思維跳躍能力,“那時候你在街上走,碰到一個人,戴着大檐帽,你不知道他是幹嘛的。他很可能是日本人的特務,也可能是汪精衛的特務,也可能是國民黨的特務,還沒準兒是八路軍的眼綫……那時候可以說滿街都是戲——比007的故事可精彩得多了。”
  “歷史劇為什麽突然之間就在國統區興起了?因為那個時候的高壓統治不讓你說現實的尖銳問題。不讓直接說,那就藉古寓今唄,要知道‘一切的歷史劇都是現實劇’,所以抗戰時期歷史題材的戲劇把筆墨集中在中國的明末清初和太平天國兩個時期就很好理解。晚明,這是國傢危亡的關頭,可是朝廷裏的人內訌,亡國了還不團结,這點大傢看看《鹿鼎記》就知道了,沐王府、天地會相互不服氣、成天扯皮;太平天國也是一樣,內鬥,最後加速了自我滅亡。郭沫若的《屈原》在重慶,觀衆熱烈歡迎,因為他把中國當時最尖銳的矛盾,用歷史上的故事表現出來了。”
  “把文學當歷史寫,或者脫離了歷史戲說甚至瞎說,那是兩個極端;歷史題材寫得最好的,從精英文學的角度來看,是魯迅,從大衆文學的角度來看,是金庸。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在歷史的夾縫中作文章。”
  一條條精彩絶倫的“語錄”一路雀躍着奔涌而來,人群中笑聲不斷。老孔是個天生的“演講傢”,拿他自己的一句話說叫“黑色幽默,可口可樂”,我覺得還得加上一條,他是個“撓癢癢高手”,每一句話都正捅在了現實問題的“癢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評論一:孔慶東的“醉寫術”第2節:“千夫所指”孔慶東第3節:東博書院取經記
第4節:目錄第5節:自序:千夫所指第6節:30年前的月亮
第7節:多情最數王憐花第8節:記得那人同坐第9節:帝國主義的乏走狗
第10節:孔子論廟災第11節:國劇運動第12節:哪兒的大米好吃?(1)
第13節:哪兒的大米好吃?(2)第14節:傳聞的偏差(1)第15節:傳聞的偏差(2)
第16節:2005年總結第17節:讓所有的日子都來吧第18節:人大日記(1)
第19節:人大日記(2)第20節:生命在於靜止嗎?(1)第21節:生命在於靜止嗎?(2)
第22節:慶東舊體詩四首第23節:不敢說吳清源第24節:愚人節遠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