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紀念王小波辭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32節: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傢/李銀河(1)      李銀河 Li Yinhe

  浪漫騎士 行吟詩人 自由思想傢
  ——悼王小波
  李銀河
  日本人愛把人生喻為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後就凋謝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後就溘然凋謝了。
  三島由紀夫在《天人五衰》中寫過一個輪回的生命,每到18歲就死去,投胎到另一個生命裏。這樣,人就永遠活在他最美好的日子裏。他不用等到牙齒掉了、頭髮白了、人變醜了,就悄然逝去。小波就是這樣,在他精神之美的巔峰期與世長辭。
  我衹能這樣想,才能壓製我對他的哀思。
  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傢。
  小波這個人非常的浪漫。我認識他之初,他就愛自稱為“愁容騎士”,這是堂?吉訶德的別號。小波生性相當抑鬱,抑鬱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時,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我是在1977年初與他相識的。在見到他這個人之前,先從朋友那裏看到了他手寫的小說。小說寫在一個很大的本子上。那時他的文筆還很稚嫩,但是一種掩不住的才氣已經跳動在字裏行間。我當時一讀之下,就有一種心弦被撥動的感覺,心想:這個人和我早晚會有點什麽關係。我想這大概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緣分吧。我第一次和他單獨見面是在《光明日報》社,那時我大學剛畢業,在那兒當個小編輯。我們聊了沒多久,他突然問:你有朋友沒有?我當時正好沒朋友,就如實相告。他單刀直入地問了一句:“你看我怎麽樣?”我當時的震驚和意外可想而知。他就是這麽浪漫,率情率性。後來我們就開始通信和交往。他把情書寫在五綫譜上,他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綫譜上吧。五綫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綫譜裏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夠抵擋如此的詩意,如此的純情。被愛已經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而這種幸福與得到一種浪漫的騎士之愛相比又遜色許多。
  我們倆都不是什麽美男美女,可是心靈和智力上有種難以言傳的吸引力。我起初懷疑,一對不美的人的戀愛能是美的嗎?後來的事證明,兩顆相愛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我們愛得那麽深。他說過的一些話我總是忘不了。比如他說:“我和你就像兩個小孩子,圍着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裏面有多少甜。”這形象那種天真無邪和純真詩意令我感動不已。再如他有一次說:“我發現有的女人是無價之寶。”他這個無價之寶讓我感動極了。這不是一般的甜言蜜語。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把你看做是無價之寶,你能不愛他嗎?
  我有時常常自問,我究竟有何德何能,上帝會給我小波這樣一件美好的禮物呢?去年10月10日我去英國,在機場臨分別時,我們雖然不敢太放肆,在公衆場合接吻,但他用勁摟了我肩膀一下作為道別,那種真情流露是世間任何事都不可比擬的。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他轉身嚮外走時,我看着他高大的背影,在那兒默默流了一會兒淚,沒想到這就是他給我留下的最後一個背影。
  小波雖然不寫詩,衹寫小說隨筆,但是他喜歡把自己稱為詩人,行吟詩人。其實他喜歡韻律,有學過詩的人說,他的小說你仔細看,好多地方有韻。我記憶中小波的小說中唯一寫過的一行詩是在《三十而立》裏:“走在寂靜裏,走在天上,而陰莖倒挂下來。”我認為寫得很不錯。這詩原來還有很多行,被他畫掉了,衹保留了發表的這一句。小波雖然以寫小說和隨筆為主,但在我心中他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身上充滿詩意,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詩。
  戀愛時他告訴我,16歲時他在雲南,常常在夜裏爬起來,藉着月光用藍墨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呀寫,寫了塗,塗了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從那時起,那個充滿詩意的少年,雲南山寨中皎潔的月光和那面塗成藍色的鏡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美術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
第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2)第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3)
第5節:成長歲月/艾曉明(4)第6節:成長歲月/艾曉明(5)
第7節:成長歲月/艾曉明(6)第8節:成長歲月/艾曉明(7)
第9節:成長歲月/艾曉明(8)第10節:成長歲月/艾曉明(9)
第11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0)第1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1)
第1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2)第1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3)
第15節:母親的憶念/宋華(1)第16節:母親的憶念/宋華(2)
第17節:母親的憶念/宋華(3)第18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1)
第19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2)第20節:吾弟小波/王小芹
第21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1)第22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2)
第23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3)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