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 笑傲人生:李敖的冷眼狷行 》
1.“气死老子”不低头(2)
孙尘 Sun Chen
父亲死后十一年,李敖印出他的遗著《中国文学史》,在书的序中旧话重提,谈到所谓”不孝”之事,他说:“据我所知,李济先生现在‘没有儿子’,因为他的儿子已‘潜返大陆’了。所以李济先生是属于‘教子无方’的类型。李济先生当然不愿归咎于这是他自己的‘教于无方’,他当然说这纯粹是他儿子的‘不孝’,他当然在饱受刺激之余,油然而生一种‘不孝过敏症。’——对‘不孝’的谣言神经过敏,并盼望别人的儿子也‘不孝’。李济先生这种毛病,我们也不必怪他,因为这本是一个失败的老年人的心理变态。所以当我们看到他所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不走向‘学术研究’,而走向‘标榜孝道’的时候。我们除了该佩服外,没话可说。”
不料祸祸相沿,李敖在这篇序里提到“潜返大陆”之事,又引起“调查局国特”们的过敏和不满,强令文星书店撕去这篇序才能卖书,所以,可以说,李敖二十岁坚持的这次丧礼改革,不但祸延显考,并且祸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由,最后还祸延他进不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然而,李敖的丧礼改革虽然在两千人面前挨了骂,可是他不在乎,因为他是“真小人”!
父亲的精神给李敖以很大影响,李敖对父亲也始终感念不已。毕业于北大的父亲对李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却并没像时下望子成龙的父母那样对孩子的事情“事事关心”,而是完全采取了自由主义的教育方式。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李敖向他要钱买书、从来不干涉他想要看的书,并且从来允许他自由意志的自由发挥。
这里有一个最鲜明的例子。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李敖就坚持改革,移风易俗,不过旧历年。他认为过旧历年是一种不进步,并且违反现代化。李敖爸爸是最通达的人,也最能理解儿子的卓见,于是他说:“好小子,你不过就不过吧,你不江我们过!”于是爸爸、妈妈以及姊姊妹妹弟弟们,便开始兴高采烈,大过其年。他们吃大鱼大肉,李敖偏要吃炒饭;他们熬夜,李敖偏要早睡;他们送来糖果压岁钱,李敖一概退回。当然,对儿子不过旧历年,爸爸也面临理智与感情的矛盾:理智上,他知道儿子做得对;感情上,他怪李敖太重是非,太不肯迁就。但后来也就习惯了,就这样一连过了五个年头,直到他死以后,为了母亲,李敖才向旧习惯屈服,开始重过旧历年。
李敖爸爸只给儿子留下二项有形的遗产:一、两套《资治通鉴》;二、一只普通的手表。由于是火葬,手表拿了下来,那时李敖穷得没钱买表,就戴了爸爸戴过的表。
李敖父亲死后,全班同学捐了一大笔钱准备送给李敖,捐钱时人人都捐,惟独李敖最知心的好友陆啸钊不捐,理由是:“李敖个性狷介,他绝不会要你们的钱,不信你们送送看!”果然不出他所料,当学生代表带着捐款赶到台中时,李敖拒绝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