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跨世紀的問號:圖說秦始皇陵   》 第32節:千古之謎何時解      朱岩 Zhu Yan

  對此,中國文物考古學界曾有過慘痛的教訓!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老一輩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鄧拓、範文瀾等人的堅持下,明萬歷皇帝的定陵地宮被打開了。但這次莽撞行動的後果,被一直持反對態度的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不幸言中:色彩鮮豔的絲綢類織物在接觸空氣的瞬間化為灰燼,大量有機質文物遭到毀滅性破壞,連萬歷皇帝的屍骨,後來也被紅衛兵焚毀。定陵發掘的考古報告,也是時隔30多年以後纔得以完成。因此在10餘年後,當郭沫若先生再次嚮國務院報請發掘明長陵及唐乾陵時,均被周恩來總理斷然否决!
  時光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藉鑒國內外文物保護先進經驗和理念後,中國政府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為今後的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確定了基本方向。因此,在面對國內外輿論和社會各界對發掘秦始皇陵地宮的關註時,國傢文物主管部門及文物考古界的專傢學者,都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他們的說法。
  國傢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副司長宋新潮:"把它們留在沒有開掘過的墓葬裏更好,墓內穩定的狀態更適合文物長時間保存,至少目前的技術能力和人工環境遠遠不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發掘秦始皇陵必須具備這麽幾個條件:其一,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子孫的,對它的發掘必須要具備好的條件;其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特別是像秦始皇陵這樣極其重要的文物,保護條件不好,損失就會很大。也就是說,必須有萬無一失的保護條件;其三,國際上,對一切考古發掘都有着嚴格的要求,對古遺址都是不主動去發掘。正因為如此,在短期或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會主動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的。"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保護是第一的,保護好了才能研究。兩害相權取其輕,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利弊。帝陵不發掘,在考古界是共識。……近30-50年內,這個問題要放一放。"
  秦陵考古專傢張占民:"作為一名基層考古工作者,如果有人問我的感受如何,我實話實說--遲一天挖比早一天挖更好。……如果把地宮保存了2200多年的珍貴文物毀在現代考古學家手上,那不成了千古罪人!"
  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現在發掘,既沒有迫切性,技術上也不能過關。……我們從沒有討論過地宮開挖的問題!從來沒有!"
  ……
  在文物考古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努力下,陝西省政府正通過立法等程序對秦始皇陵進行保護。目前,《秦始皇帝陵保護條例(草案)》已進入審議階段,草案將秦始皇陵區劃分為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製地帶,對可能影響文物安全、環境景觀的各種行為做出了嚴格的限製和規範。
  另據最新消息,為提升驪山風景區品位,更好地嚮世界展現秦文化風采,投資5億多元建設秦始皇陵遺址主題公園的項目也已通過旅遊規劃認證,並報請國務院批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秦始皇陵景區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眼中。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徜徉在這歷史的隧道中時,他們也許纔會發現--
  縈繞在腦海中的千古未解之謎,纔是秦始皇陵最迷人、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東方定律第2節:強國夢第3節: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圖)第4節:千古一帝
第5節:匈奴對秦的威脅第6節:嬴政巡遊第7節:《阿房宮賦》第8節:驪山兀兮雲飛揚(圖)
第9節:始皇陵上的修造第10節: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第11節:佈局之謎已經解開(圖)第12節:群星璀燦捧北辰
第13節:再現帝都輝煌第14節:寢建築的恢宏氣度第15節:兵馬俑坑和馬廄坑(圖)第16節:最漫長的埋伏(圖)
第17節:陰謀在韓國悄悄上演(圖)第18節:秦俑一號坑(圖)第19節:強弓勁弩的重要地位第20節:他們是一支戰車部隊
第21節:陪葬坑中的宮廷生活第22節:京師廄苑馬廄坑第23節:皇傢園囿珍禽異獸坑第24節:豐富多彩的宮廷娛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